晨之风乡土散文《带着这身土味儿前行》

在泥地里长大的我曾不止一次坦言,尽管进了城市,今天的我还是一个农民。我是一株豫东大野里的红高粱,血管里流淌的是黄土地染就的血液,骨子里涌动的始终是激情燃烧的乡土因子。也许就是这种情结促使我在多个场所,从来不讳言自己的农民身份。遥想当年,从小村上路,再到参加工作至今,尽管今天的我行走在柏油道路上,作为土地上培养起来的乡土情结却似乎没有半丝的减退。我越来越感觉到,我是带着满身土味儿前行的。

难忘小时候,豫东农村的广袤乡野终年弥漫着麦子、玉米、高粱、红薯……以及暖温带瓜果的味道。一年四季各种味道聚集起来,发酵出一股浓郁的醉人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今天的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与村庄的距离在逐渐拉远,乡野泥土的味道越来越淡。起初我在一所乡下高中教学,后来到县城一所中学工作,好在学校周边都有乡村,我与土地的距离不是很远,间或可以嗅到乡村的味道。尤其是调至县城工作以后,这种与土地的距离感就越发明显了。如今,半百之年的我,留在记忆里的那些村庄物象,那些影响深远的往事也渐渐模糊起来,但是我坚信,这些永远不会退出记忆。因为我的童年记忆里,乡土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现在我工作的地方位于县城北郊,尽管俗务缠身,但是因为靠近乡野,可以闻到乡村的味道,生活便多了些许诗意。学校周边的田野虽然不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但在这里我还是看到了故乡的影子。繁琐的日子里,受到外压的时候,一个人忘却一切,独自踽踽行走在野地里,欣赏路边的野花带来的亮色,看田野里的枯荣变化。此时此刻,那颗几近干枯的心好像盼来了一场春雨,久囿的心有了苏醒的迹象,进而振作起来。过去的一幕幕犹如电影一样闪现在我的记忆里,我的沉睡的意识由于得到浇灌开始生机起来。我超然一切,世界于我不复存在,因为我陶醉在村庄的味道里了。我很欣慰,在这个已很难找到宁静的地方我竟然还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在这里我可以放心疗救自己受伤的心灵。在豆麦瓜田里,我跟心中久违了的村庄亲近。此时的我很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因为我的灵魂在这里得到了休憩。

工作再忙,一有时间我就会走出居处,来到郊野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虽然这里的村庄不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但是似曾相识的乡愁意象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一样的。居处这里随着房地产市场强势进军,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征用,征用后崛起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高楼大厦。庆幸的是,目前我暂时还可以享受到一年四季的绿色。春天来的时候,大地复苏,这里的地沟渠畔开满野花,花香弥漫,麦田青青,蜂蝶飞舞,一片诗意;夏初,麦收结束,庄稼地里的玉米,几场雨后,郁郁葱葱,翠色欲流。伏天的其他庄稼也铆足了劲疯长,给人一股不可遏抑的力量;初秋的天气凉爽,秋庄稼迎来了累累果实,尤其是那些个果树,把果子炫耀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总能激起味蕾的萌动。秋收后的旷野尽管些许萧条,但是能欣赏到傲霜的路边野菊,也是美的享受;冬季里少不了覆盖麦田的大雪,一连几日,远近的大小村庄笼罩在茫茫雪野里,偶尔有家犬跑过,留下一连串脚印,给寂静的原野带来一丝生气。而现代的村野里已没有了过去的打麦场地,更没有了馒头模样的麦秸垛,也没有了在雪地里带着家犬追逐野兔的身影,夏夜里雨后能听到蛙声一片已是很可贵了,但是村野的符号还是存在的,在这些符号里,我可以找到一些乡愁的慰藉。有了慰藉的我在喧嚣市井里,已经很是幸运了,甚至有点满足奢望的感觉了。

回到故乡,如今的我走在当年的乡村小路上,乡情的感觉似乎还有一点,但是早已今非昔比。童年的茅草房变成了乡村别墅,精致的小楼错落有致,每家都修筑起了气派的大门,尘土飞扬的村道硬化起来,马牛驴骡早绝迹了,炊烟也成了记忆。一天早上,我在居处东面的村庄散步,庄稼地里耸起了一大块一大块的温室大棚,还有用网格覆盖起来的葡萄园,往日里大片的大豆田已经看不到了。村人说现在劳力少,老百姓种的都是懒庄稼,玉米成了首选,种上后管理也不复杂,不像种棉花,中间还得施肥、打虫,还要控制长势,否则收入会大大折扣。譬如红薯、绿豆之类的庄稼,因为管理麻烦,都是留守老人偶尔种一点。现代农业内容里,小麦、高粱还是首选,国家需要,有收购保护价,还有种粮补贴,种粮承包户都乐意种植。传统耕种方式慢慢退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镜头不复存在,过去农耕时代大声驱赶着牲口的影像也没有了,成为记忆里的经典。

我的故乡因为拆迁早已不存在了,当年的“豆麦香里话丰收”的场景成为历史,现在的故乡确实变得美丽了,但这是一种人为改造的美丽。在故乡,身份属于拆迁房的高楼大厦成为了住宅,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村人搬上了高楼,尽管很不适应,但是现代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人文还是征服了村人。要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息,农耕时代的渐行渐远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我们要记住乡愁,目的是留住文化的根脉,但绝不是固守贫困。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会因个人的好恶改变节奏,乡土的气息不可避免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乡愁的情愫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比起同龄人,我似乎还是幸运的。在他们眼里,我过早地进入了县城,在当年过上了好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种所谓的高品位生活其实是多加了几条绳索而已。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乡村里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内心深处,乡村引发的乡情就是我情感里难以割舍的根系,是乡村的味道是给我寂寞的日子带来慰藉的温情。

现在的拆迁房

心灵休憩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出泥地里自己深陷的脚印和冬日里蹲在墙根晒太阳抽烟的伯父们。农耕时代母亲做的美食发出诱人的香味儿以及地锅里柴火燃烧时冒出的可以把眼泪熏出来的滚滚浓烟,这些都是我美好的回忆。我难忘到县城上高中,每到周末,父母都会站在院子东北角上高地,期盼遥望我回家的身影。老家喂养的那头倔强的草驴,那条长得还算健壮的白狗,那群特别爱下蛋的鸭子,那些个繁殖能力特别强的长毛兔,还有那头老母猪带着一群猪崽在猪槽里抢食的场面,这些都是让我值得回味的故乡味道。而今的我却只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蜷居在防盗门防盗窗围成的空间里,匆匆欣赏一下阳台上悬挂的绿萝和兰草。

在故乡的泥地里出生,摸打滚爬在童年的青纱帐里,而今行走在现代的街衢里,这就是我行走的轨迹,这其中,始终弥漫的乡土味道是我值得感恩的味道。有了乡土的熏染,提醒了我时刻保持了农民固有的淳朴和善良,保持了农民固有的正直和忠厚。我带着这种固有,自由地在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里前行,尽量呵护着基本可以得到独立舒展的人格,确保自己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不胡乱生长。今后的岁月里,这身泥土味儿会陪伴我直至终老。

——2021年8月28日上午

(0)

相关推荐

  • 译研人物|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赵兰振访谈录

    编者按 2017年3月29日,"中国当代文学精品海外译介与传播论坛"将在北京举办.为了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了解与会嘉宾,中国文化译研网特此对参会的作家和机构代表进行了专访.此篇文章为 ...

  • 乡村经验与“乡村诗”写作

     乡村经验与"乡村诗"写作 我这里对于"乡村诗"的命名范畴是相对于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式的"城市诗"而存在和成立的,当然,它也可指向当下汉语 ...

  • 沉入生活深处,留存一份纸上的乡愁

    江苏高邮作家周荣池的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聚焦里下河平原的风物民情与村庄历史,详细描绘了一幅里下河平原万物生长的画卷,建造了一座里下河平原的文化 ...

  • 晨之风乡土散文《交公粮》

    我是位老七零后,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尤其是麦收结束后,潜意识里总会想起儿时的"交公粮",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交公粮"是计划经济体制下 ...

  • 晨之风散文《豫东的春味儿》

    豫东的春味儿 春节过后,蔓延蹒跚在豫东村野上的春色不经意间来了,穿着一身圆润.明丽.清朗的外罩,好似走出闺房的处女,又似羞涩的出嫁新娘.她东瞅瞅,西看看,最后才快步走起来. 微风起处,春野里一波一波的 ...

  • 周口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雨朗读晨之风散文《老家味儿》

    [夜读]老家味儿 (主播:张雨)周口手机台 老家味儿晨之风我爱投入老家的怀抱里吸吮老家味儿.回到老家,抚摸老家多愁善感的心事,领略父慈母爱和暮霭炊烟的情韵,总油然而生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在老家的春野里 ...

  • 晨之风散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感受鲁迅》

    江南的七月,尽管水多,还是酷热难耐.道旁香樟树装饰的水乡充满诗意,浸润着我的思绪.在乌篷船摇曳的倒影里,我来到清秀明丽的文化之地--绍兴,寻访自己心中的文学圣地--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的作品深深影响着 ...

  • 晨之风散文《觉悟普陀山》

    辛丑年的暑假,我从中原之地,有幸来到海上仙山--普陀山,踏上这片神圣宝地,在香火缭绕里,实地感受了名副其实的佛国意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这里,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得到一次抚慰和陶冶,带来的觉悟是多方面 ...

  • 晨之风散文《血沃之地祭忠魂》

    许世友光辉的一生 晨之风 从周口出发,沿大广高速一路南行,很快进入大别山腹地.已是初冬,深秋的余韵还未褪去.高速路两边不太巍峨的山峦,因为冬天的到来正在悄然改变着颜色.因为到新县参加一次交流活动,让我 ...

  • 晨之风散文被《作家文摘》转载

           元月12日,晨之风散文<根在乡野>被<作家文摘>转载. 附: 根在乡野 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根在乡野的农民. 我爱回忆童年的老家:一道道低矮的土墙,临街小院门上残 ...

  • 晨之风散文《陈州地的腊月》

    晨之风 陈州地的腊月来了,手里掂着一把刀,一把利刀,寒气逼人.这里的腊月似乎一直是冷面的,他迈着大步一踅进冬的门槛,很守时的大雪便会不经意间飘下来,充满生机的大地霎时凝固了一年的笑容.一个乡下人很瞩目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