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中,江阴要塞起义,司令如梦初醒:原来只剩我一个国民党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夜,随着总前委一声令下,解放军百万雄师,开始横渡长江,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在长江南岸的江阴要塞炮兵总台指挥所里,要塞司令戴戎光紧张地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对岸的情况。
不一会儿,戴戎光就发现不对劲了:江阴要塞射出的炮弹,落到对岸时,居然像铁疙瘩一般,除了在地面砸出一个个土坑之外,连个响声都没有。
作为黄埔六期的高材生,戴戎光很快明白过来——这些炮弹,根本连引信都没装!
看着满载解放军战士的木船,从对岸黑压压地直冲过来,戴戎光拍桌大骂:“XXX,你们这是在放欢迎礼炮哪?!”
骂完娘之后,戴戎光便要重新部署防御,但当他一回头,却看见自己的卫兵已经无影无踪,而在场的其他军官们,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仿佛正在看一出猴戏。
戴戎光突然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的脑门上,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01江阴城里的“唐家班”
1946年秋天,在中共盐阜地委任组织部长的唐君照,收到了一封从南京国防部寄来的家信。
写信的人,是他的四弟唐秉琳,当时正在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三厅一处任参谋股长。
唐秉琳是黄埔十期的毕业生,他参加军队,本是为了抗日救国、实现和平,因此,在这个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刻,唐秉琳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望,打算弃官不做,到江北去投奔共产党。
接到来信之后,唐君照立刻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研究讨论,唐君照给唐秉琳回了信,让他耐心等待时机,并隐晦地表示:不要坐在机关里,到国民党军队里去,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唐秉琳收到回信后,便找到同在国防部任职、又同样厌恶内战的五弟唐秉煜和表哥吴广文,商量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办。
唐秉琳与唐秉煜(摄于1971年)
三个人反复权衡了半天,终于决定,让唐秉琳到江阴要塞去。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呢?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长江入海口溯流而上,整条河道呈现为一个逐渐缩小的喇叭口形状,而江阴要塞正位于这个喇叭口的最顶端。
自古以来,江阴就是长江防御体系中的咽喉要地。解放战争爆发前,为了保证江阴要塞的安全,国民政府下了血本——在要塞的三个主要炮台上,配备了德制、美制的各类重型火炮40余门,相当于一个加强重炮团的火力,还有3000余人的守备部队驻扎于此,堪称铁壁。
江阴要塞位置 正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咽喉位置
唐秉琳等人揣度,如果将来共产党的大军要过江,江阴要塞必然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如现在打进去,到时候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说来也巧,此时,江阴要塞的司令孔庆桂,不仅是唐秉琳的老上级,还与唐家兄弟是同乡,有了这两层关系,唐秉琳进入江阴要塞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果然,当唐秉琳给孔庆桂打电话,表明自己想到他手下任职的时候,孔庆桂满口答应,当即向国防部打报告要人,就这样,唐秉琳不仅顺利进入了江阴要塞,还被孔庆桂任命为要塞守备总队队长,一下子成了江阴要塞中的“红人”。
不久之后,唐秉琳通过自己在南京国防部里的关系,又将五弟唐秉煜调至国防部三厅作战处,主管江阴要塞的作战业务,一条隐秘的暗线已经初见雏形。
南京国防部旧址
1947年春天,在中共盐阜地委的安排下,江苏建湖县上冈区(今建湖县上冈镇)区委委员,同时也是唐秉琳的堂侄唐坚华前往上海,秘密与唐秉琳见了面。
在这次会面中,唐坚华传达了上级领导对唐秉琳兄弟工作的肯定,并要求他们在江阴要塞中“抓好实力”,慢慢地将江阴要塞的军官和队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有了上级的指示,唐秉琳便开始在江阴要塞中上下活动,认老乡、拉关系、攀交情......没过多久,江阴要塞的官兵都一致认为,这个新来的唐队长,出手又阔绰,说话又好听,简直是个大大的好人。
就在唐秉琳忙着拉拢人脉的同时,唐坚华也带着母亲、妻子和弟弟,以土改后逃亡地主身份为掩护,来到了江阴县城,开办了一家商行,而策反江阴要塞的地下联络站也设在了这里。
没过多久,在上级安排下,唐秉琳的堂哥,同样是地下党员的唐仲衡也拖家带口地来到江阴县城“投奔亲戚”,就这样,一个专门针对江阴要塞的“唐家班”在江阴县城里悄悄地成型了。
在“唐家班”中,唐秉煜和表哥吴广文负责在国防部搜集情报,唐秉琳则在江阴要塞中拉拢队伍,唐坚华负责情报交通,唐仲衡则主管联络站日常事务,几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是名副其实的“打虎亲兄弟”。
02亲手打造的“保护伞”
1947年底,随着战争的天平开始逐渐倒向共产党一边,策反江阴要塞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就在这一年的11月,唐坚华从根据地带回了华中工委书记陈丕显、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的最新指示,要求唐秉琳设法架空孔庆桂,将江阴要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同时,唐坚华也带回了一个让唐秉琳等人更加兴奋的消息——由华中工委批准,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三人,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陈丕显(左二)、管文蔚(左三)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让唐秉琳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然而,就在唐秉琳摩拳擦掌,准备加紧工作时,江阴要塞突然要“变天”了。
原来,江阴要塞不仅战略位置重要,“钱途”也是大大的光明——江阴城附近的黄田港,是长江货运的“黄金港口”之一,江阴要塞驻军在港口设立检查站,“雁过拔毛”,盘剥来往客商,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江阴要塞内部还有数百亩良田,年年出租获利,而江阴城内外的棉纺厂、砂石矿等企业中,都有江阴要塞的干股,就连长江沿岸的芦苇,也是江阴要塞的一大财源。
孔庆桂在要塞司令的位置上大发横财,自然引得一票人眼红不已,1948年初,有人在蒋介石面前告了一记恶状,孔庆桂便丢了官,回家做太平寓公去了。
要塞司令的位置一空出来,国民党内部的各路人马闻风而动,都想在这块肥肉上咬一口——江阴要塞炮兵第五十一团团长李道恭、参谋长夏琦等高级军官上下打点,都想争取这个位置,就连远在西北的胡宗南也专门保举了自己的亲信郑瑞,想要来分一杯羹。
胡宗南(中)
江阴要塞司令要换人,自然会对策反工作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消息传出后,唐秉琳、唐秉煜兄弟便设法搞到了推荐人员名单,上报给了根据地,请求下一步指示。
拿到名单后,华中工委的领导人紧急开会进行了讨论,很快给唐家兄弟发来了命令——尽最大努力,让陆军总部兵工处处长戴戎光坐上要塞司令的位置!
之所以选择戴戎光,华中工委自然有充分的理由——
首先,戴戎光是黄埔嫡系,又是炮兵出身,与时任南京国防部郑州指挥所主任的顾祝同是苏北老乡,在资历和关系上都没有硬伤;
其次,戴戎光的弟弟戴曙光是共产党员,曾任江苏射阳县武装大队队长,在抗日战争期间壮烈牺牲,有这层关系在,未来就有可能策动他起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家与戴家不仅是同乡,还是世交,而唐秉琳从军后,也曾与戴戎光在同一支部队共事过,两人相当熟悉,这也能为唐秉琳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
戴戎光
接到命令之后,唐家兄弟感到有些头痛——虽然戴戎光有这样那样的有利条件,但由于他被推荐的时间最晚,他在这份名单上,名字就被放在了最后一位。
由于吴广文长期在主管军队人事的国防部一厅任职,对蒋介石的习惯相当了解——以往,蒋介石在任命高级军官时,都倾向于任命名单上第一位的人选。
因此,要让戴戎光接任要塞司令,唐家兄弟还得搞点“小动作”。
秘密商定好对策后,唐秉琳从守备部队的军费中,抽出了30两黄金,与唐秉煜、吴广文一起,跑到南京面见了戴戎光,向他表示,愿意为他晋升要塞司令出钱出力。
在当时,只有金条才是硬通货
不出唐家兄弟所料,戴戎光听完三人的表态后,大喜过望,拍着胸脯保证,如果自己坐上要塞司令的位子,绝不会亏待这几位同乡兄弟。
在唐秉琳、唐秉煜的指点下,戴戎光先是买通了军务局高级参谋朱永堃(kūn),将自己的名字挪到了名单的第一位上,又让他写了一份“花团锦簇”的推荐报告,将戴戎光形容成了“国之栋梁”,江阴要塞司令一职,简直不做第二人想。
同时,戴戎光又秘密给军务局长俞济时送去重礼,使得俞济时对这些操作不闻不问,只当看不见。
俞济时
经过一番“神操作”,蒋介石果然中招——当俞济时将推荐名单送上去时,蒋介石很快在戴戎光的名字上画了圈。
也许是推荐报告写得过了头,在正式任命书下来之前,蒋介石又突然下令,要对戴戎光进行“面审”。
接到命令后,戴戎光惴惴不安,连忙找到唐家兄弟询问对策。
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唐家兄弟商量了半天,开始对戴戎光进行从外到内的全面“装修”——
首先,他们让戴戎光剃掉长发,刮了一个油光锃亮的“和尚头”,又让他把嘴里的一颗金牙拔掉,换成不起眼的瓷牙,打造出一副坚毅果敢、质朴简素的模样来。
其次,他们又将江阴要塞周边地形、火力配置、军官特长、防御要点之类的关键内容写成简报,让戴戎光熟记于心,以防蒋介石提问。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当戴戎光军装笔挺地站在蒋介石面前时,一贯热爱“表面功夫”的蒋介石果然大加赞赏,而当戴戎光流利地回答了关于江阴要塞的所有问题后,蒋介石简直要击节赞叹了——这么好的军官不重用,还有天理吗?
蒋介石
于是,在1948年6月,戴戎光顺利走马上任,坐上了江阴要塞司令的宝座。
这时的江阴要塞,规模较一年以前又扩大了许多——除了炮兵总台和守备总队之外,蒋介石又为要塞配备了拥有36门“五七”战防炮、数千兵力的游动炮兵团,以及直属要塞司令部的特务大队、工兵营、警备队等队伍,要塞总兵力已经扩张到7000余人。
要掌握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戴戎光所能依靠的,自然是自己的同乡兄弟们——于是,唐秉琳升任炮台总长;唐秉煜在国防部继续留任的同时,挂名要塞工兵营营长;吴广文任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的同学、同样心向共产党的王德容出任要塞参谋长兼游动炮团团长......可以说,此时的江阴要塞,已经成了共产党的天下。
江阴要塞旧址 现在已经成了公园
然而,让唐家兄弟没想到的是,正是由于这次“面审”,居然让戴戎光对蒋介石生出了知遇之感,摇身一变,成了蒋介石的“小迷弟”,天天将“面见委员长”的经过挂在嘴边,言语中全是得意。
经过分析后,唐家兄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策反戴戎光起义的可能性极小,应当转变工作方向,架空戴戎光,让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于是,唐秉琳和吴广文一边继续发展自己的力量,一边不断给戴戎光送钱送物,哄得戴戎光晕头转向,频繁地跑到苏州、上海吃喝玩乐、眠花宿柳,将要塞的大小事务,都扔给了唐家兄弟。
由于唐家兄弟的出色工作,戴戎光成了他们最牢靠的保护伞——
1948年底,在江苏省政府的联防会议上,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江苏省主席丁治磐专门向戴戎光询问了唐秉琳的情况,表示有人密告,说唐秉琳的二哥是共产党员,不可重用,至少应该调离江阴要塞。
丁治磐
听了这番话,戴戎光拍了桌子,脸红脖子粗地说道:“我戴某人也有一个弟弟是共产党,难道我也是共产党不成?唐秉琳的底细我清楚的很,他对领袖绝对忠诚!”
戴戎光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拍胸脯打包票的同时,唐秉琳、吴广文不仅在江阴要塞发展了几十名骨干成员,还秘密护送唐秉煜,将南京国防部的绝密文件——《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送到了中共华中工委手中,这样一来,国民党引以为豪的长江防线,在解放军眼中,已经全无秘密可言。
依照唐秉煜的情报 我军绘制的国民党军驻防图
03江阴要塞调转炮口
1949年3月,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江阴要塞里的空气也似乎凝固了起来,每个人的心里都如同明镜一般——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站在炮兵总台上,唐秉琳的心里反复推算着发动起义的计划,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不够保险,于是,他通过秘密联络员吴铭,向华中工委提出了加派干部打入江阴要塞,确保起义顺利进行的提议。
事实证明,唐秉琳的这个提议是极为关键的——1949年4月初,就在华中工委派来的干部到来之前,身为江阴要塞地下支部书记的吴广文在派船只向北岸输送物资时被敌人发现,虽然戴戎光没有深究,却还是免掉了吴广文守备总队队长的职务,而守备总队的阵地,也交由附近的国民党第21军接防。
面对这一突然的变故,唐秉琳临危不乱,他一边让唐秉煜迅速离开南京,回到江阴要塞工兵营营长的位置上来,一边安排新发展的骨干人员李云葵接任守备总队队长职务,继续将这只队伍牢牢地抓在手里。
4月10日前后,秘密联络员吴铭从江北返回,还带来了解放军第29军选派而来的4名干部。根据吴铭带回的命令,唐秉琳将这4名干部以卫士和勤务兵的名义安排在自己和要塞参谋长王德容身边,静待起义。
4月18日晚上,在上级部署下,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秘密渡过长江,来到了江阴城里。
与唐秉琳等人见面后,王征明传达了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的最新指示:掌控60里江面防区,控制三四个港口,见到我们部队枪不开、炮不响,迎接我部队登陆,这事完成,就是渡江第一功!
随后,王征明又和唐秉琳商定了起义当晚的口令、部队装束、以及接防的相应事项,为起义做好了万全准备。
叶飞将军
4月20日晚上,解放军万炮齐发,开始向固守长江的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这阵猛烈的炮击,把驻守在靖江八圩港的国民党第21军145师打懵了,他们连忙给江阴要塞炮兵总台打电话,要求要塞开炮支援。
接到电话后,唐秉琳看看身边正在“坐镇指挥”的戴戎光,故意大声回复:“夜间开炮会散布,出了问题谁负责?”
被打急眼的145师顾不得许多,连声说:“共军攻上来了,赶快开炮支援!”
唐秉琳要的就是这句话,他马上命令各炮台,将原本的标定区域缩短400米开火。
这下子145师倒了血霉,从江阴炮台射出的炮弹,全都砸在了他们自己的头上,打得145师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连电话线都炸断了。
145师师长顾不得保密纪律,直接在报话机中明语呼叫:“别打了、别打了!炮弹全打到我们头上了!”
被打成溃军的国民党军队
炮击八圩港,正是事前约定的江阴要塞起义的信号之一,在监听到145师师长的呼叫后,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下达了命令:全军开始渡江!
与此同时,正在游动炮团指挥部的王征明也向炮台指挥部打来了电话,在确认是唐秉琳接听电话后,王征明发出指示:“立即调转炮口,向敌军射击,配合我军渡江,时间紧迫,不得有误!”
唐秉琳接到命令,马上动身前往第一炮台,临走前,他安排唐秉煜与29军派来的干部李干、秘密联络员吴铭3人,在指挥总台盯住戴戎光。
来到第一炮台后,唐秉琳一边命令第二炮台台长丁佩基向对岸发射不装引信的炮弹,以迷惑戴戎光,一面派人切断了炮台总指挥部通往外部的一切通讯线路,确保戴戎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做完这些工作后,唐秉琳下令,江阴要塞全部调转炮口,向驻守在江阴、无锡的国民党21军各个阵地猛烈开火,打得21军抱头鼠窜,彻底丧失了反扑的能力。
渡江战役雕塑
04尾声
当震天动地的炮声响起时,留在炮兵总台指挥所里的唐秉煜、李干、吴铭3人,也举枪对准了戴戎光,向他宣布了江阴要塞全体起义的事实,喝令他立即投降。
眼见大势已去,戴戎光长叹一声,将佩枪扔在地上,一屁股瘫坐在了行军床上。
4月23日,整个江阴县城,终于迎来了解放。24日下午,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在江阴要塞接见了唐秉琳等有功之臣。
面对这些在敌后奋战了近三年的地下工作者,粟裕动情地说道:“你们为我军顺利渡江做出了贡献,为人民立了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江阴要塞部分功臣合影 前排左起:王刚 王征明 李干 徐以逊 后排左起:曹炳三 吴广文 唐秉琳 李云葵 陆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