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上当了!网传的这些快速发面小窍门,做法都是错的
『引』面团的迷人之处,在于平衡。活化与抑制,氧化与还原,抗张与延展……矛盾的对立面一直存在于同一个面团,此消彼长,没有明确的对错,唯平衡的刻度最是难以拿捏,随着这份拿捏,生活的味道就会浮现。
不管是做中式面食,还是西式面包烘焙,也无论是专业面点师还是家庭主妇,“发面”都是制作发酵面食不能忽略的基础步骤和关键,对成品的品质和风味有直接的影响。发面这过程不但耗时,还需要一定经验,才能达到口感、营养和卖相的最佳平衡。
最近有些爆文网传的“快速发面小窍门”,其实教给大家的并不是正确有效的操作方法,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说一说。
首先说说,什么是发酵?
当酵母加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后,酵母菌会将面团内的蔗糖或果糖分解,加以吸收,并排出二氧化碳、酒精、有机酸等。二氧化碳会被面粉和水分所形成之麸素(网状组织)包围住,让面团变得轻盈有弹性,酒精和有机酸让面团产生发酵特有的酸味。酵母的这个作用,称为发酵。
泡打粉虽然也是一种膨胀剂,但是在制作发酵面食中是被禁止使用的(国家规定)。而且用酵母菌发酵做成的面食,有使用化学性膨胀剂所没有的特殊风味。
错误窍门1——把即溶酵母粉用热水融化使用。
正解————————
我们常见的酵母种类有新鲜酵母(粘土般块状),干燥酵母(颗粒状),和即溶酵母。
这里重点说一下家庭常用的“即溶酵母”。一般是密封袋装,呈细小颗粒状。这种酵母易于溶解,不需要预备发酵,直接和粉类混合就可以使用。如果使用直接法发酵(一次发酵后直接蒸或烤),可以先用水将其融化再添加进面团里。虽然它的香味不如干燥酵母和新鲜酵母,但是用量少,操作更方便。
网络图片
溶解即溶酵母粉,切忌用热水!原因就要从酵母菌的特性说起:
1)在低于4℃时(冷藏或冷冻),酵母菌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为了减少酵母菌活性损耗,我们一般将没用完的即溶酵母袋装密封,冷藏保存。
2)在4—10℃时,酵母菌活力受限,也就是发酵活动会减缓。“冷藏发酵法”就利用了酵母菌的这一特性。
3)在25-35℃时,酵母菌是最活跃的。因此我们和面时,要将面温控制在24-27℃之间,太高的话会导致面团提前发酵,面团变得湿粘没有韧性;面温太低会影响发酵效果。
4)在40℃时,酵母菌最活跃,但是过度发酵会影响面团膨胀,出现塌陷回缩的情况。
5)50℃时不再活动,60℃以上酵母菌坏死。
所以如果使用热水溶解酵母,会导致酵母菌直接坏死,无疑发酵过程会失败。
错误窍门2——将酵母直接接触糖。
正解————————
如果将酵母直接与糖接触,或放入加糖的水中溶解(含糖量超过3%),会使酵母在和面过程中提前发酵,在真正形成面筋需要发酵膨胀时,变成发酵过度,产生酸味酒味,烘烤时坍塌回缩,影响成品体积和口感。这就是老一辈人发酵面团时经常加入“食用碱”的原因:为了平衡和减缓面团发酵过度时产生的酸味。其实只要控制好糖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完全没必要添加它。
错误窍门3——加大酵母粉用量,加大糖量。
正解————————
糖是酵母在发酵过程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面粉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糖分,这就是法式面包配方中即使不含糖,也能发酵的原因之一。糖的含量高低会影响面团发酵速度。不过也不是糖越多越好。糖在面团中的含量百分比越高,首先会影响面筋的形成,其次由于渗透压的原因,反倒会延缓发酵。
酵母的用量:在一般情况下,酵母粉用量不超过2%,即100克面粉,最多放2克酵母粉。
错误窍门4——中式面食发面时不用加盐。
正解————————
很多人觉得只有西式烘焙面包时,面团中才需要加盐,其实并不是这样。面包面团中盐的含量极少,它并不是用来调味的,而是为了增加面筋,控制酵母发酵速度,让成品组织孔洞更细腻。
错误窍门5——发面的温度越高,时间越短/长,体积越大越好。
要控制好面团的发酵状态,时间和温度控制必不可少。温度过低,发酵速度减缓;温度过高,虽然会缩短发酵时间,但是会产生杂菌,比如说醋酸菌的最适合温度是35℃,乳酸菌的最适合温度是37℃,这就是有些面包做好后有酸味的原因。所以,面团发酵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度,高于30°要严格控制发酵时间,不然很容易发酵过度。
判断发酵状态:用一根手指按压面团顶部,如果孔洞完整清晰地留在面团上,说明发酵好了;如果孔洞很快闭合消失,说明发酵不足,还需要继续发酵;如果面团整体塌陷,往回缩小,说明发酵过度了。
除了上述这些要点,面团发酵的完成度还与面粉种类、筋度、配方比例、湿度等有关。发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盲目地追求发酵速度和体积,而忽略了最终成品的口感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