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移动图书馆:一个小型的世界之窗
曾经有人说,每次习惯性买一本你喜欢的书,放在书架上,但不一定会看。明白这种感受。对一些喜欢的作家,看过打开心扉的一本,其他的也未必再读。但见到新书出版,还是会习惯性买来放置在书架上。这是一种感情。
虽然家里放了一些还未拆封的书,习惯地把读过的或是特别想读的书收藏起来,也许哪天会派上用场。或者送给需要的人,或者传给子孙后代。(但也千万不敢多买,买多了会拉仇恨,被人翻白眼。)
平时我读书的时候,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比例是5:5,纸质书要么选择性地购买,要么是从移动图书馆或图书馆借阅,电子书目前是用kindle和微信读书。而未读书单,在读书单,想读书单,已读完的书单,都有秩序地罗列着,完成项会打勾。
因为我的工作与图书密不可分,即使平时忙起来没时间看书,也有未出版的书稿堆在案头,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要即将与更多人相遇的灵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对待它们,然后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从阅读中找到快乐。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完善朝阳区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深化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北京朝阳区计划自2012年建设150台“书香朝阳·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下简称自助图书馆)。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全天候”的阅读服务,为实现自助图书馆建设科学布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共同推动朝阳区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这样的服务设施的建设,让我获益良多,甚至比多开几家超市,果蔬店都有意义太多。移动图书馆的书多以文学类,生活类,历史类为主。其他的偏专业的书是很难找到的。上架的基本上是每年的新书,各大出版社的书都会挑选一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些还书的人从别的图书馆借阅的书到另一个移动图书馆还了,就会增加一些看似不伦不类的书。
除了读内容,平时还会留意一下装帧设计,定价,综合判断下网店的评论和市场效应。在书架上很少被借走的书,分析一下这本书的缺点和原因。当然这部分脑补的会多一些。如果说大型书店、图书馆是新世界的大门,移动图书馆像是一个小型的窗口,存在我的精神世界里。
为了工作的时候,脑子不僵化,我比较习惯从书店。图书馆找找灵感,看看近期有哪些新书被关注,被人购买,被借阅。我喜欢看那些人在路上,图书馆,车上,他们拿起一本书,拿着kindke时读书的样子。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在西单图书大厦,有个读者在一堆书架上,选了一本我当时策划的书,拿去结账。那是做书人价值所在。
可能做书做久了,就会不自然地想到市场,考虑市场的变化,人们阅读心态的变化,阅读需求,阅读方式的变化等等。因为担心所做的书会不那么受欢迎,所以这时候更想自己多填充一些知识,多了解着信息,时常补白,时常丰富一下。
我喜欢每天读书的时光,这更像是与自己谈心。然而,这样的时光其实是如此的短暂。每天很多的时间都被分散掉了。然而,我还会寻找一些合适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去做一些贴近自己的内心的小事,读书是其中一件,即便是很琐碎,很碎片化哇。
近期会分享一些2016年,阅读体验还不错的图书。还有一些不是太看好的书,以及存在的问题。可能会事先整理一下,不会把全部看过的书都完全放入书单,其中会对某一本具体的书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同时,也非常欢迎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