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不忘君赐也——梁山招安之谜(之五)

上回我们讲到,晁盖虽然被宋江所架空,但是,晁盖对宋江的招安路线还是支持的。

那么,梁山其他头领对招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谋求朝廷招安,是梁山众头领的普遍共识。

一是,梁山众头领在平时就是支持招安的。

武松、李逵、鲁智深对招安的态度,我们已在前文分析过了。这里,我们再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个是戴宗,他是与宋江一同上梁山的资深头领。

小说第四十四回,戴宗在蓟州劝石秀上梁山时,曾对石秀说过这样一段话。

戴宗说道:“这般时节当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闭塞。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

戴宗的意思很明白,眼下“朝廷不明”“奸臣闭塞”,所以,戴宗就劝石秀不妨先去上了梁山,过过好汉们“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的潇洒日子。等将来受了朝廷招安,“早晚都做个官人”,那时再报效朝廷,光宗耀祖。

神行太保戴宗

还有一个是单廷珪,他是新上梁山的朝廷降将。

小说第六十七回,单廷珪单人匹马到中陵县来劝降魏定国。单廷珪说道:“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久后奸臣退位,那时去邪归正,未为晚矣。”

单廷珪的理由也很简单,眼下“朝廷不明”“奸臣弄权”,所以,还是先上梁山,“且居水泊”为好。等日后“奸臣退位”了,那时可再“去邪归正”。

可见,无论是戴宗这个梁山泊的资深头领,还是单廷珪这个新上梁山的朝廷降将,他们对朝廷招安的观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且居水泊”,“只等朝廷招安了”,“那时去邪归正”,报效朝廷,也“未为晚矣”。

二是,宋江欲建罗天大醮,梁山众头领都是支持的。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宋江建罗天大醮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中,第二个目的就是“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那么,梁山众头领听了宋江这番盼望朝廷早日招安,“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的言语之后,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小说写道,众头领都称赞道:“此是善果好事,哥哥主见不差。”

可见,那些梁山众头领包括武松、李逵和鲁智深在内,全都是一致赞同宋江的招安想法,没有一个是反对的。

三是,宋江对天盟誓时,梁山众头领里也没人反对。

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宋江就拣了个吉日良时,提议众头领一起对天盟誓。

宋江说道:“今日既是天罡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

梁山众头领听了,全都大喜。众头领拈香已罢,就一齐跪在了忠义堂上。

宋江为首誓曰:“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

宋江誓毕,众头领全都“同声共愿”,“歃血誓盟”。

这宋江“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应该是菊花会上那首《满江红》词意的另一种说法。

可是,包括武松、李逵和鲁智深在内的梁山众头领,不但没人反对,反而是“同声共愿”,全都是赞同的。

对此,袁无涯本的眉批就说得很有道理:“改邪归正,愿受招安之意,须于此时约誓得彰明真挚,后便不烦多言。”

圣水将单廷珪

四是,梁山全伙受招安时,众头领都是欣然接受的。

小说第八十二回,对朝廷的第三次招安,宋江欣喜的态度自不必说。我们就来说说梁山众头领的表现。

当宿太尉一行前来梁山颁诏时,只见山棚结彩,香烟拂道,宋江、卢俊义跪在前面,众头领齐刷刷地跪在后面,迎接朝廷恩诏。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跪的。

萧让读罢招安丹诏,宋江等众头领山呼万岁,再拜谢恩。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拜的。

宿太尉取过金银牌面、红绿锦段,令裴宣依照名单赐给众位。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接的。

宿太尉打开御酒,将酒都倒在酒海里,就堂前温热了,赐给众头领。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喝的。

宿太尉讲明此次招安委曲,要求众头领早早收拾朝京,休负了天子的宣召抚安之意。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喜的。

当日筵宴,宿太尉居中上坐。堂上堂下,众头领依次就位,轮番把盏。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醉的。

次日又排宴席,宿太尉与梁山众头领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开怀的。

第三日,请宿太尉游山,然后再排席面,至暮尽醉方散。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尽心的。

宿太尉临走前,宋江又会集大小头领,尽来集义饮宴。吃酒中间,对宿太尉此次的梁山之行,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称谢的。

宿太尉起程回京,梁山大小头领,金鼓细乐,相送下山,渡过金沙滩,俱送过三十里外。然后,众皆下马,与宿太尉把盏饯行,一派喜气洋洋。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来送行的。

宿太尉招安梁山泊

梁山买市十日之后,宋江他们就打起“顺天”“护国”两面猩红大旗,进京朝觐。东京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迫路观看,如睹天神。道君皇帝在宣德楼上,见了这一身戎装、英姿勃勃的梁山大军,也心中大悦,与百官说道:“此辈好汉,真英雄也!”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自豪的。

道君皇帝在文德殿召见梁山众头领,然后大排御筵,皇帝亲御宝座陪宴。这时,梁山众头领中没有一个是不谢恩的。

小说编写者在这里还特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来表现梁山众头领招安后的神圣感。

小说写道,宋江他们上朝拜见道君皇帝,全都“穿了御赐红绿锦袍,悬带金银牌面,各带朝天巾帻,抹绿朝靴。惟公孙胜将红锦裁成道袍,鲁智深缝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赐也。”

“皆不忘君赐也”,当是梁山众头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后的普遍心态。

而李逵则更有意思,小说第九十三回,李逵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又来到了文德殿,只见那皇帝远远的坐在殿上,李逵就端端正正地朝上拜了三拜。拜毕,李逵心中还为自己少拜了一拜而不安。

当听说皇帝要封自己为值殿将军的时候,李逵一连磕了十数个头,然后便起身立于殿下。

而李逵梦中当着皇帝的面所杀的,就是蔡京、童贯、杨戬、高俅这四个贼臣。

这李逵虽是黄粱一梦,但亦可见其真实的内心。

我们再把镜头往回放,小说第四十三回。李逵回沂水县老家搬取母亲上梁山时,就对母亲谎称自己做了官,是特地来取娘去快活的。李逵这谎称自己已做了官的言语,是不是说得挺有意思的?

至于那几次所谓的反招安斗争中,梁山众头领的态度,我们在前文已有详细分析,在此不赘了。

所以,要说梁山众头领反对朝廷招安,那是没有任何道理,任何根据的。还是小说里的那首诗写得好:“一封恩诏出明光,佇看梁山尽束装。知道怀柔胜征伐,悔教赤子受痍伤。”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朝廷前两次的招安都以失败告终了,而这次招安怎么会如此顺利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梁山的目的达到了。

因为,此次招安朝廷的诏书不但肯定了梁山的忠义,“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赦免了梁山的罪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而且,还赏赐了金银牌面、红绿锦缎,许以了官爵,“早早归顺,必当重用”。

所以,那梁山的众头领岂有不接受招安的道理?

从小说的描写可知,那“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的场景,分明是开心的、喜庆的、热闹的,哪有一丝丝投降的悲意?

梁山全伙受招安

三、《水浒》小说为什么要写招安情节?

(一)从历史记载来看,接受朝廷招安反映了两宋社会的普遍心态,是草泽英雄报效朝廷的最佳途径。

据统计,在二十四史中“招安”一词用得最多的,就是两宋时期。宋太宗时的宦官王继恩,就曾为平复王小波、李顺起义而出任过“两川招安使”。

何竹淇先生《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辑录的各类武装反抗活动有433次,而其中稍有规模的,近三分之一都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南宋初年,韩世忠就在平定了建州范汝为武装后,把招安来的人马带上了抗金前线。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宋代外敌凭陵,国政弛废,转思草泽,盖亦人情。”靖康之耻、南宋偏安的现实,让时人把匡复宋室的希冀转向了草泽,他们期望草泽英雄能够出来“助行忠义,卫护国家”。于是,接受招安,尽忠为国,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草泽英雄的理想归宿。而隐藏在这一社会心态背后的,就是两宋以来,以宋室为正统的抗金反元的血泪事实。

那么,南宋民间对招安之事,还有哪些说法呢?

(0)

相关推荐

  • 《还水浒一个公道》大事篇之招安大业(上)

    世人提起宋江,绝大多数人都会厌恶宋江的招安政策,但是招安政策真的那么不堪吗?宋江的做法和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岳飞.于谦.袁崇焕等等)到底有哪些相同点?不招安的话,梁山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吗?招安这条路最后成 ...

  • 如果晁盖没有死,梁山的命运会怎么样?

    晁盖不死,恐被逼下梁山,山寨也将内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宋江上山后,梁山大小战事.内务安排.人才引进,都要过把手,甚至直接定夺.晁天王俨然一尊空心泥塑,虽高居首座,却无立鼎之言.寸尺之功,甚至没几个 ...

  • 《还水浒一个公道》大事篇之招安大业(下)

    这样就按吴用预想中的进行了,不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朝廷是不会真心的善待梁山的.朝廷方面想的是,给你一点面子,你就赶快兜着,别再提什么条件了,否则消灭你.这样的话,两者之间的矛盾当然是不能调和的,这就开 ...

  • 输入标题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吴玉平 葫芦岛市法学会  汤书卿 葫芦岛市卫生局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水浒传>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北 ...

  • 梁山好汉在现代第五回:宣天命太尉开圣旨,承圣意草莽归朝廷

    书接上文:话表就在宋江大聚众兄弟于忠义堂后,夜里回到卧房,深思一夜,这宿太尉听闻要将诏书上的诏安二字抹去改成和议.肚里寻思到:我宿元景深受皇恩,今已古稀,如在贼首面前屈膝变节岂不坏了我忠义无双的美名. ...

  • 落花啼鸟总关愁——梁山招安之谜(之七)

    上回我们讲到,<大宋宣和遗事>在招安情节上,把宋江写成是个忠君报国的赤胆忠臣. 那么,除了<大宋宣和遗事>,宋末元初还有哪些作品写到了宋江的招安故事呢? 宋末元初童瓮天的< ...

  • 大书黄纸飞敕来——梁山招安之谜(之六)

    上回我们讲到,接受朝廷招安,尽忠为国,是两宋时人心目中草泽英雄的理想归宿. 那么,南宋民间对招安之事,还有哪些说法呢?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所记载的俚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招安频繁 ...

  • 权借梁山水泊避难——梁山招安之谜(之四)

    上回我们讲到,朝廷第二次招安梁山失败之后,就在蔡京等"奸佞之臣"的暗中操纵下,又派兵增援高俅,前来围剿梁山泊. 可是,这高俅不但没有从梁山泊讨得半分的便宜,反而连带着还把自己送上了 ...

  • 你这伙该死的贼——梁山招安之谜(之三)

    上回我们讲到,太尉陈宗善作为朝廷招安梁山的钦差大臣,不但没有用心担负起钦差的职责,相反却对蔡京.高俅这两个"奸佞之臣"惟命是从. 还是济州太守张叔夜看得清楚. 于是,张太守就向陈太 ...

  • 朝廷忒不将人为念——梁山招安之谜(之二)

    上回我们说到,鲁智深在菊花会上对招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

  • 青史上留一个好名——梁山招安之谜(之一)

    招安是<水浒>小说的重要情节,体现了小说编写者的创作意图,对塑造人物形象,完成小说主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是,对<水浒>小说的招安问题,历来却有着诸多说法.反对招安者,古人 ...

  • 梁山招安前储备的贵重物资怎么处理,宋江一箭三雕,现在商家偷学

    话说梁山要招安了,可梁山上积攒的丰厚战利品将如何处理呢?之前三打祝家庄.大破高唐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东平府,抢来粮食.金银财宝无数,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宋江采取了三大措施,有的办法至今商家都在模 ...

  • 浮生如梦,可望皆可忘

    浮生如梦,可望皆可忘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相传世间有一种生物,名蜉蝣.也名夜夜老,它一梦之间,便是结束,一梦醒来,也是另一个开始的延续.它似浮生,是世间可望之物,也是世间皆可忘之物 ...

  • 《寒山僧踪》: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

    《寒山僧踪》: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