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李”与鄂州的初探(一)

鄂州位于长江中游南旁,浩荡长江,旁境东流,奔腾而去。鄂州市历史悠久,素有江南古镇之称,早在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开拓生息,古代唐尧时称为樊国,夏朝时称为鄂都,殷商时称为鄂国,是商王统治下的一个诸侯国,楚王将鄂城封给中子熊红,称鄂邑,秦废鄂邑改为鄂县,三国时(公元220至265年)属吴国所辖,孙权于公元221年,自公安迁都鄂县,欲“以武而昌”,故改名为武昌县,同时建立武昌郡,辖六县,这是鄂州称武昌之始。鄂州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官兵在鄂州防守。鄂州处于“左控肥庐”,“右连襄汉”,“扦御上流”,“西藩建康”的要冲之地。《史记》中称鄂州“地属吴头楚尾”,“北背汉水”,南镇雉峰,西山锁樊口之险,凤台塞石盘之流。宋元之际,鄂州战乱频仍,蒙古铁骑肆虐中原,百姓逃离不可计,红巾军徐寿辉抗元,拉锯争夺,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才夺得胜利。土著人亡十之八九,繁庶的鄂州,满目疮夷,土地荒芜,十室九空,许多地方渺无人烟。大明定鼎,开始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湖广地区,其中“磨刀李”后裔一部分,随着滚滚移动的人流,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将家安在风景秀美,物华天宝的鄂州地区,今鄂州“磨刀李”李姓五万余人,大都是元明之际入鄂州的李氏繁衍而来的,为皋陶李氏,郡望陇西,李唐宗室后裔。
    一、“磨刀李”起源     
        在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磨刀”的小山村。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磨刀村的李姓村民是李唐皇族的后裔。“磨刀李”的始祖李衟(音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的第十一世孙。李恪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杨吉尔)所生之子,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的血统。在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是最有文韬武略,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的。《旧唐书》称“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唐太宗本想立李恪为太子,因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反对,最终,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治做皇帝(唐高宗)后,李恪被长孙无忌罗织罪名而冤杀。毛泽东在评价李恪和李治时批评李世民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磨刀村的李姓村民是李唐皇族的后裔。
李衟,恪公十一世孙,字少贤。唐昭宗天佑时,由承事郎历太子太傅,特加光禄大夫,上柱国。晚唐因朝廷腐败,在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势之下,唐朝此刻已经风雨飘摇。梁王(朱温)更是威震天下,天佑元年(904年),威胁唐昭宗(李晔)迁都东京(洛阳)。昭宗眼见唐室不保,谓部份宗室及衟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语罢群臣泣下沾襟。八月昭宗至洛阳后被朱温杀害。衟与李术、李衍兄弟三人亦晦名不仕洁身避难。於迁都洛阳途中,自陕西避至湖湘(今湖南)。而后衟再徏南康府建昌磨刀(今江西省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境内)。时人称“李三公”。衟娶妻裴氏,乃中书裴公之女。生有子四:轩、辕、軿、辂。四公繁衍为四大房,至宋、元时,这四房的子孙不仅遍布江西,还传到湘东北、皖西南、豫东南、鄂东南,如阳新、大冶、鄂城、麻城、蕲春等地。明、清时更是传遍全国及海内外。
     衟公支系可谓簪缨辈出、英才济济:李辂公,宋代楚江县令;李就,会稽太守;李份,旌阳县令;李常(字公择),北宋皇佑元年进士,担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被封为侯爵,是大学士苏轼和苏辙的挚友,深为苏轼、苏辙所信任与敬重,苏轼赠诗“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李常有个姐姐受封为安康郡君,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黄庭坚(祖籍江西修水)的母亲。黄庭坚13岁丧父,在李常身边长大成名。黄庭坚是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及江西诗派的鼻祖,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黄”。《宋元学案》认为,“黄庭坚虽然是苏门学士,但与苏轼风格迥异,他的学养来自李常”。黄庭坚自己也说:“长我教我,实惟舅氏”。还有李善长,明代丞相;李思安,湖广总督;李田,右都御史;李永勋,户部尚书;李文郁,户部侍郎;李时珍,杰出医学家;李盛铎,驻日公使;李东竹,兵备道;李滋松,新疆抚台;李延萧,山西布政使、陕甘总督;两广总督李鸿宾;近代有李烈钧、李志、李书诚、李绪鄂、李赣骝等。如今,几乎全球到处都有恪公的后人,用一句古话来说,这大概就是“天之将酬长厚者”吧。
     李衟墓原在今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磨刀之南老鼠尾。墓圆丘状,墓前有碑石三块,字迹不清,碑文“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李氏族人流传着“李氏族人多显贵,始祖坟墓水中淹”,说的就是李衟之墓被淹一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兴建柘林水库,随着水库水位抬升,李衟的墓被淹没。墓於1989年,李氏族人集资,在老鼠尾库区水淹以上的山上,为李衟重新修建了一处墓,以供后人祭祀。 
    2007年2月,因柘林湖水位严重下降,李衟墓终于重见天日。李衟夫妇合葬墓十分普通。墓为圆丘形,墓侧由青灰色条石垒成,有石板拼成的宽大祀堂,墓前的三块墓碑因经年水浸字迹模糊,只有居中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隐约能够辨认“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字样。据说每年农历9月23日是李衟的忌日。
    二、“磨刀李”迁居鄂州及其分布
     “磨刀李”后裔迁居鄂州境域历史久远,参阅道公支下轩辕軿辂四公衍派支族分谱,大抵追溯上限于元末明初之际,迄今历600多年,传二十余世,成为了鄂州地区名门望族,且广泛分布于各乡镇、村组:
      1、李受武由湖北阳新迁居大冶白雉山。今属鄂州市碧石渡镇虹桥村,以始迁祖定名为李受武庄。《李氏宗谱·宗理堂》载;该支族属“磨刀李”长房轩公派下19世裔孙,受武公随父华卿公(六卿子之一,即:月卿、荣卿、华卿、瑞卿、祥卿、树卿)迁武邑符石乡后转迁现址,历600余年,传二十余世,后裔散居:席儒迁郧县高庙庄,席彬迁陕西西安府蓝田县三里峡庙咀下,席聪迁郧阳梅子堡,席明席灿迁徐州新集街,席有迁淅川王家沟,席王宗迁均州寨河,正利迁均州青岩李应材,正虎迁枣阳白云寺西边坡等地。本庄建有李氏祖堂,曰“宗理堂”,派序为:卿受天护佑,福齐文崇伯,添尚爱茂国,安席正啟兴,善士登朝相,名儒尚国华。
      2、李兴贵由大冶迁居鄂州。《李氏宗谱·敦本堂》载,始祖兴贵公,轩祖派下二十四世裔孙,生未详,娶邹氏,毛氏,生子二:必安、必泰。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由大冶县宣化乡宫台里杨桥堡(今大冶市茗山乡张谦村)迁居武昌县(今鄂州)神山乡承顶一里四甲户役,居城塘堡,遂号城塘庄,公妣殁葬王家山,现己分支城塘庄,黄金桥庄、响塘庄、半边街庄、紫马庄、长港庄、前湖庄、后湖庄、沙湾庄共九庄,计丁口3000余,传二十一世,至今500余年派序为:兴、必、仲、单、如、大、之、春、正师友传,善士盛朝相,名儒尚国华。
     3、李广六避兵乱由江西瓦霄坝迁居鄂州。《李氏宗谱·道德堂》载:始祖广六公,辕公派下十六世裔孙,先世由江西瓦霄坝迁居大冶县流水里铜灶,因兵乱复迁花马湖畔万家境,始祖广六公定居之后,人丁兴旺,取名李家境(亦称东上境),此地倚山旁水,风景秀丽,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17世孙光晋公由东上境迁居落户建庄起名东下境庄,二庄历史得功名者甚多,近代大专、中专生,近百名,人丁千余口,良田塘堰千余亩,事业发达,家声丕振,其派序为:广、凤、均,伏传振新,芳登仲太,思启春永,应光天德,善士盛朝相,名儒尚国华。
     4、李瓒堂因官迁居鄂州。《李氏宗谱·青莲堂》载:明嘉靖朝,迎嘉靖母后于钟祥,护驾有功,封护国侯,生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488年)自江右南昌府建昌县李家堡迁居湖北武昌县白田洲老屋湾(今鄂州市杨叶镇),妣杨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了三:必华、必苇、必芳。先世传闻肇自陇西郡与唐室为同宗,三续宗谱,奉瓒堂公为始迁祖其上世系不详。今由鄂州李氏文化研究会发函江西星子县李氏宗亲会,协查瓒堂公世系,今己查明,瓒堂公是辕公派下十七世裔孙,世系详载磨刀大成宗谱,后裔散居:燕矶花园李庄,沙窝黄山李家庄,花湖李百川庄,花湖詹谢李庄,黄石港李、杨叶三峡庄等,计丁口千余,瓒堂公下传十一世,未见后裔用派序,自十二世孙起,统一派行:炳均鑑汝,本灿在铭,永楷熙域。据说此派行寓意五行相生,在鄂州李氏家族中独树一帜。
    5、李文公明初自江西迁居港镇(黄石港)。其后裔散居鄂州汀祖李家堡和黄石青山湾,家声丕振,人文蔚起。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创修宗谱,号“宝树堂”,派序为:春之祚廷光,万世定安康,道德应宏远,福寿永绵长。
    6、李应富由江西明季医学迁鄂州。《李氏宗谱·青莲堂》载:辕公支下二十七世裔孙应富公,字君贵,明季医学迁大冶永丰乡七花堡石马嘴庄,后裔散居鄂州花湖乡,鄂州碧石渡镇,黄石港等地。远迁川陕者亦多,派序为:少荣狄希忠,函主高名作,文光耀日长。
    7、李淳九携弟淳十,淳十二避元末兵乱由江西迁鄂州。《李氏宗谱·燕翼堂》载:始祖淳九、淳十淳十二兄弟属辕公派下二十一世裔孙,由豫章建昌避元末方国珍,张士诚兵乱,渡鄱阳而西辟武昌县,继至大冶永丰乡凤凰堡,卜居蝦蟆石口之燕窝地,今鄂州市泽林镇涂桥村李昇庄,淳十、淳十二另迁未详,淳九后裔散居:河南信阳,花湖李继业(毛周家),川陕等地,明崇祯帝御赐“文魁进士第”金匾褒奖进士李时可,悬挂李氏祖堂,后遭文化大革命,毁坏掉了,派序为:景淳添茂,智庆永廷,昇梅元兆,启佑光先,崇德锦耀,衍瑞发祥,克绵其柞。
    8、李世显因官宦居鄂州。《李氏宗谱·青莲堂》载:始迁祖官名李世显,派名必显,生于元致和戊辰年(公元1328年)原娶钱氏,未育,复娶王氏,生子二:廷楠、廷校,属道祖三子軿公支下十二世孙,于大明定鼎之际,奉旨办差,见大冶县永丰乡流水里李二塘一带风水极好,辞官归隐于此,现属鄂州市汀祖镇丁坳村。长子廷楠高中明永乐癸未科进士,次子廷校中明宣德丙午科进士,自此以后科甲蝉联,人才辈出,人文鼎盛,辉映鄂冶!后裔散居:世显上门,下门,中门 ,新屋,响塘,凡口,谷城,宜城等各地,计丁口3000余,派序为:必廷景胜,伯永光太,文首玉应,连兆允起,定卜锡光,立从端方,云锦广映。
   9、李伏安于正统元年秋(公元1436年)迁居湖北天门大板港。《李氏宗谱·青莲堂》载:我族启祖伏安公,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十字街打篓巷迹也。配喻氏,大家氏族也。前明初,鄂省劫乱,民靡子遗。赣众西迁,道不绝踵,皆欲一徙而如敬仲。所卜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乃公因奋然而起,于明正统元年秋(公元1436年)迁于兹居,则大板港河北李家巷。其迹耕则前后左右南东其亩,启后人以穑事发前代之幽光。今则李家巷不知所存,而李家湾则如蔓斯延。迁一处盛一处,处处发迹,成邑成族。

(0)

相关推荐

  • 驳贾国锁的荒诞之作

    驳贾国锁的荒诞之作 安徽庐江关门李氏于2014年续修了本族宗谱,令人想不到的是,竟招惹远在千里之外的石家庄市赵县贾国锁的非议,妄称"该谱误载为陇西李广之后". 据宗谱记载,庐江关门 ...

  • 缑乡探隐 | 梅林花园李氏始迁祖唐•李泳墓在哪?

    唐·李泳墓位于桥头胡街道涨家溪村大清山山脚下,呈圆形,高约1.6米,周长约20米. 墓主李泳生于唐朝大中二年(848),咸通六年(865)中进士,任职地方,官至节度都军粮务副使.乾符二年(875)敕封 ...

  • 北宋副宰相冯京墓惊现阳新|鲜为人知

    故乡读书会 ◆  ◆  ◆ 挖掘历史资源,服务文化建设 ◆  ◆  ◆ 鲜为人知 北宋副宰相冯京墓惊现阳新 探寻"三元公"冯京身世之谜 引子 在湖北省阳新县大王镇境内的某座小山上, ...

  • 汀祖往事:一个移民家族的七百年

    东楚丛谈 汀祖往事:一个移民家族的七百年 文|刘远芳 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与黄石下陆区.铁山区毗邻,白雉山.望家山.四峰山.高峰山.东方山等山峰由西而东迤逦而来,成为鄂州与黄石的天然分界线.南唐以前, ...

  • 【长阳碑刻】红六军参谋长李子骏天祖李艺墓碑

    相关文章: [长阳碑刻]傅家堰"遵示勒石"碑 [长阳碑刻]马鞍山董氏谱序照碑 [长阳碑刻]知县崔镇藩交通告示碑 [长阳碑刻]古城村八丈岩修路碑 [长阳碑刻]明万历十九年" ...

  • 观音阁修建者李爵的家世和遗闻

    相关文章: [长阳碑刻]观音阁"抗日誓词碑"的故事 [长阳诗征]明户部主事李爵诗二首 [长阳文征]李拔 | 建修四路茶亭记 [探索发现]向家舟 | 寻寻觅觅挂榜岩 创修<崇义 ...

  • 磨刀李--辂公支系 湖北鄂州受山公《寿昌李氏支谱》世系

    磨刀李--辂公支系 湖北鄂州受山公<寿昌李氏支谱>世系 辂公,字天珩,道公四子,生于后晋天福辛丑年(公元941年)八月十六日寅时,宋太平兴国丁丑(公元977年)迁居武宁樱田,殁葬大塘.妣唐 ...

  • 【李氏】李氏宗谱家谱纲目图(磨刀李)

    [001][皋陶]血缘始祖字廷坚,生于曲阜,又名皋繇.咎繇.咎陶.大业,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 ...

  • 李氏血缘始祖到地100世磨刀李吊线图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姓李氏"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李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 ...

  • 李建东|鹤壁窑青釉瓷初探

    内容提要:宋代重要瓷窑一一一河南鹤壁窑,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是中国北方一处大型民间窑场.始于唐,兴于宋,盛于金,衰落于元,长达五百年之久,在中国青釉技术发展史上独占一席之地.鹤壁窑青釉瓷烧造始 ...

  • 李艳艳:荀慧生唱念创造技法初探

    一.时代感突出的"荀腔" 听过荀派唱腔的观众,一定会对荀腔有运腔低回.委婉.绵延而传情动人的听觉印象.荀慧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并综合当代观众的听觉需求,在声腔技法方 ...

  • 李埴写《鄂州重修北榭记》时的历史环境背景

    李埴写<鄂州重修北榭记>时的历史环境背景 鄂渚之胜,以南楼.北榭并称. 南楼繇元祐改作,元符末,修水黄公鲁直尝见于题咏. 惟北榭冠子城之颠,在郡公堂之后,不知自何时建立. 乾道中,于湖张安 ...

  • 李大伟:金融犯罪适用刑事合规制度初探——以贷款诈骗罪辩护成为骗取贷款罪的案例分析为视角

    ⊙ 本文长约16000字,阅读需时40分钟   本文来源:京师刑委会 本文作者:李大伟 ■ 京师(全国)刑事专业委员会理事 ■ 刑事合规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可以说是刑事合规的元年,深圳市宝安区以及 ...

  • 李书泰——大庸古国的疆域和领土初探

    大国域记2019-11-15 08:46:42 --大庸古国的疆域和领土初探 作者 李书泰 大庸古国,是一个横跨长江肩挑川(四川大盆地)泽(两湖云梦大泽)的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关于庸国疆土,史书上没有 ...

  • 裴李岗文化究竟比同期考古文化强在哪里?初探裴李岗文化的变迁

    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的朝代更迭.分合盛衰之势,没有谁能够一强到底,也没有哪个王朝能够长盛不衰.虽有'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之说,但四百年之久的大汉帝国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只不过军事上仍有余力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