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大澂篆书《陶公庙碑》

吴大澂(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吴大澂与沙俄谈判。他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吴大澂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吴大澂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

吴大澂,做《古玉图考》,对古玉的颇为有识。也喜欢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愙斋”款,壶形古朴,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

释文:敕封孚佑真人陶公庙碑,抚湘使者吴大澂敬籑(撰)并书。

自古圣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功德于天下者,天下之人景仰之;有功于一乡一邑者,一乡一邑之人举敬礼之。生而为英,死而为神,俎豆千秋,流泽百世,此大丈夫得志於时者之所为也。至不得志而遁迹山林,与麋鹿友,求导引之术,精修炼之方,似独善其身而无志于人世者。然而道济天下之心,不以穷达异,不以生死间。圣贤此志,仙佛亦此志。或修德于数千百年之前,箸(著)灵于数千百年之后,其显晦之有时与?卬(抑)亦有幸有不幸与?志称陶公讳淡,大(太)尉侃之孙,少孤,好道,餐灵草,辟谷,研穷易、卜,结庐长沙,临湘山,一白鹿,三白鹤,常侍左右,与侄烜炼形,尸解,遗蜕俱存。今桹棃市庙建自梁天监中,亢(抗)旱火灾,祈祷辄应。咸丰同治间,敕封公“孚佑昭显真人”,并敕公之侄“福佑灵应真人”,光绪乙未四月,天久不雨,乡民皇皇(惶),虑旱魃之为灾,乃迎公之像供奉于长沙城隍庙。不数日,大雨三昼夜,秧田得资灌溉。士民感公之泽,躬送神像还山,不下数千人。自五月至闰月旱益甚,渠塘水涸,苗将槁矣!大澂躬赴桹棃,供奉公与公之侄之像,复迎至城,率司道文武洁诚祈祷,粤(越)丁巳,甘雨始降,庚申大雨,翼日复雨,湘之士民欣欣然有喜色。爰谋择地建庙于城中,妥(绥)公之神,以抒报饗之诚,礼也!余谓公以名臣之孙,辞荣耽寂,若不得已而为之者,名在《晋史·隐逸传》,知之者鲜矣!乃功德之及民,在千五百年之后,禦灾扞患,如響斯应,知公之聪明正直,有霖雨苍生之志,鬱之一时而发之千载,故于湘人有香火之缘,亦由湘之士民敬公、慕公。至诚之所积,有以感召之与?余以德薄、运蹇不能为民请命,幸公之灵默佑而保护之,宜与士民同申其寅感焉!谨为之记,而泐(勒)之石,以诏来者。

局部图

大字局部图

此处少一页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