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淮安】读懂故乡,读懂淮安

年岁愈长,愈体会到“懂”的可贵,和“懂得”的不易。读懂,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对家乡淮安,我一直心怀忐忑,因为“不懂”。18岁,便去外地上学,之后,风筝断了线,随风漂泊,落在了大洋彼岸。再踏上故乡的土地,已是二十年之后。这二十年,我羡慕江南的小桥流水,折服于首都的帝王气概,欣赏加拿大的异国风情,唯独故乡,在我的视野里渐行渐远。

中年寻根,发现本该最熟悉的地方变成了最陌生的城市,迷茫而痛苦。随着回国次数的增多,“读懂”淮安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就是在这个时候,《清江浦画传》一书非常适时地出现在我的案头。

这原本是市政府为纪念清江浦开埠600年而编写的一本书,应该归于地方志一类。在越来越缺乏阅读耐心的今天,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把它看完。但事实是,家人的麻将聊天声中,我捧读该书,屏息凝神,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在熟悉一座城市的同时,收获着阅读快感与视觉美感。

快感首先来自文采飞扬的文字。从内容简介、序,到后记,所有的文字都是那么精致,典雅,充满诗意,无一处粗糙,无一句败笔。

请看这里:

南船徐来,千帆如云。北马疾去,蹄声如歌。长街故事多,短巷韵致美。帝王的诗赋、诗人的咏叹、市井的民谣、泼墨的书画、戏台的水袖、菜肴的绝艺,文化是清江浦的底蕴。

这是“序”里的一段话。在书的后记里,作者写到:

回望,是对生命的一种提炼。历史只因淡忘、只因失落、只因消逝,而沉重晦涩。许多往事已成过去,只有月色还如当初一样清明美丽。愿借一片古城月色,蘸就几许碧水之汁,翻开当代册页,写下一段古城回忆录……

谁能说它们不是一段散文诗? 通观全书,这样的段落俯拾皆是,读来让人品之如饴。

作为画传,图片亦是本书的浓重一笔。书中附有诸多珍贵老照片,如清末民初的运河水岸风情,18世纪英国人威廉·亚历山大所绘清江浦黄运交汇处,鸦片战争时期英国铜版画上的淮安古城楼和城门,民国时期的清江浦东门,1951年的纪家楼小学腰鼓队,1950年的大众牙刷厂,1958年的淮阴发电厂,还有京剧大师们童伶时代、美国传教士赛兆祥一家的珍贵合影……

老照片之外,现代淮安的照片全部出自当地著名摄影人之手。

1970年的南园,1980年的楚秀园,画意无限;淮扬菜名师在央视《欢乐中国行》节目中与董卿互动,技惊海外;里运河畔的古钟楼在晨曦中唤醒沉睡的城市,雨后城市上空的双彩虹预示古老的清江浦正迎来新的辉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融入作者对故土的感人情怀。

城市,从来都不只有历史和文化,淮安版图上,镶嵌着许多名人:

进彩巷走出的大剧作家陈白尘,火星庙街走出的京剧名旦王瑶卿,毗卢庵走出的京剧大师周信芳,西大街官园坊走出的著名导演谢铁骊,都天庙后街走出的摄影家郎静山,西长街走出的政治家周恩来,鸡笼巷走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仰望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谁还敢说淮安不是名城?

我曾经大惑不解,淮安这个地方人说话,口音很重,zhi/zi、n/l不分,如何能出京剧名角?

读了《清江浦画传》才知道,淮安戏曲的起源与徽戏、与大运河密切相连。

漕运鼎盛时期,清江浦曾是运河沿岸与苏杭齐名的繁华都市。徽州商人富甲一方,金银满仓,于是,蓄家养班,争强斗艺。往来清江浦,便带来徽调、皮黄,流入官衙,成为达官显贵赏心悦目的大戏。徽戏一入清江浦,便如鱼得水,渐渐兴盛,演变成为名震海内的京剧,孕育出王绚云、王瑶卿、周信芳等京剧大师。

还有淮安的地名变迁,也是一大疑团。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叫清江市,上大学之后,得知它已改名为淮阴市。过了些年,习惯了这个名字后,家里人告诉我,现在叫淮安市了。不由感叹,这真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啊,只是为何要如此折腾呢?一介游子,本来已“回家迷了路”,市名一改再改还怎么回得去?

关于这个,《清江浦画传》是这样说:它的名称几经变化,从名称中能读出城市的变迁起伏——清江浦,清江,淮阴,两淮,淮安。

1953年,江苏重新建省,清江市是为省辖市。

1983年,撤淮阴地区行署,改清江市为淮阴市,原清江市分为清河、清浦两区,为淮阴市主城区。

改革开放之后,淮阴进入高速发展区,2001年,淮阴市更名淮安市。

昔日清江浦,今日大淮安,无论地名如何变,清江浦,是她最初的定格,“运河之都”,是她不变的名片。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段话:

一个人与城市结缘,是缘分;一座城市与人结缘,是本分。人在这里出生、栖息、安居、梦想、长大,城市母体孕育、包容,成全了你。大河东去,小桥流水,苍茫烟雨,寻常陌巷,袅袅炊烟,都成为城市精神图腾的一部分。

每一个从城市走出来的人,都带有这种母血脐带般的文化基因。唯有读懂童年与青年的故乡,才更了解中年的坚守与老年的渴望。读懂故乡,是回望与反思人生,更是为漂泊的心找一条回家的路。

文章:加拿大华裔作家,江苏省淮安市人。

气质如水淮安人

《清江浦画传》部分书影

2015年11月,《清江浦画传》完成后,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与会者对于本书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以白描式手法,精准地刻画了清江浦600年历程,凸显了重要历史节点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珍贵的历史性图片的呈现,让人们目睹古城走过的沧桑足印和清晰背影,如一幅珍贵的历史长卷,将600年光阴和青春浓缩于此,留给后人一部珍贵的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

著名诗人赵恺老师说:这就是故乡的圣经。

为此书作出贡献的人们郑重签名。

购书信息

《清江浦画传》《王瑶卿画传》均已出版,有意购买者请在文末右下角“写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和具体需求。

一册画传慰戏魂——写在《王瑶卿画传》正式出版之际

(0)

相关推荐

  • 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何永年

       |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    作者 何永年 位于市区东大街和里运河之间的工人文化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于2008年拆除,在原址上耸立起数幢运河明珠住宅高楼.工人文化宫虽已消失,但曾经的辉煌给 ...

  • 淮安市清江浦风光

    . 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说是景区,实际就是市民广场或是江滨大道.这里原来是淮安市郊外的河道荒滩,现已成为淮安市区的地盘,被当地政府打造成大闸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含里运河中洲岛.清江闸以东至越秀桥的 ...

  • 淮安更名20年

    ■李玉国 ▲本文作者 2000年1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撤销淮阴县设立淮安市淮阴区.2001年1月12日,省政府下发<省政府关于调整 ...

  • 淮海广场五十年 || 刘炳辰

    淮海广场是淮安市清江浦区境内久负盛名的商业聚集中心,原名"八面佛",位于旧清江城北土圩门之外.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江浦至西坝.杨庄铁路通车后,曾设火车站,商业贸易繁荣一时. ...

  • 我拍巜美丽清纯洪泽湖》 ||吕志滨

     手记:<美丽清纯洪泽湖>这幅摄影作品原名为<洪泽湖帆影>是我于1990年的金秋十月在洪泽湖上创作拍摄的,2008年作品标题改名为<美丽清纯洪泽湖>参赛,获得多种奖 ...

  • 《清江浦家常饮食记》后记||吴波

    后记 我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最主要的发祥地.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区自1415年(明永乐年间)漕运总兵陈瑄开凿清江浦河(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以来,因明清漕运兴盛.伴河 ...

  • 江苏省淮安市所辖,是如何从清朝的“淮六属”,变成今天4区3县的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地方上的行政区划管理结构为省.府(直隶州).县(州)三级,和今天的省.地级市.县(县级市)也是三级的结构极为相似,所以作为省和县之间的管理层级,今天地级市和清朝府可以视为是基本相似的 ...

  • 淮剧在淮||张月明

    作者:张月明       说句掬心窝话我不喜欢淮剧.不喜欢的原因是淮剧唱着唱就带哭腔,跟当下老人去世,请的帮哭差不多一个味.但是我与淮剧的缘却是千丝万缕.这是因为我与当年淮安市淮剧团团长周兴和以及从淮 ...

  • ​对景当歌咏淮安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信天游"唱洪泽 牛年春节刚过,即应邀来洪与亲友相聚.早餐后,结伴出门,经东风路信步至古堰大堤,面对烟波浩淼的洪泽湖,心有所动,随口而歌. 洪泽湖的波哟大运河的水, ...

  • 这几块条石见证了淮安430年历史|| 何永年

    作者:何永年 在市区北门桥和水门桥之间,市实验小学和原长征小学(现已改为长征小学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北面里运河上架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长征桥.该桥2004年开始建造,2005年5月竣工.在运河南岸东侧桩基施 ...

  • 博古路是纪念“四.八”空难博古烈士的吗?|| 何永年

    作者:何永年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冒着恶劣天气飞往延安,因起飞前遭到国民党特务非常秘密的暗中破坏,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