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蔡哲《题《赵大年陶潜赏菊图》》中写到的鄂州

题《赵大年陶潜赏菊图》

明·蔡哲

山中忽逢九月九,元亮家贫正无酒。

繁霜寂寞篱边花,西风摇落门前柳。

适有可人携酒来,掀髯一笑开心怀。

黄华满把恣狂饮,立须醉倒倾尊喾。

君不闻猛虎不饮盗,泉木归去柴桑书。

甲子又不闻凤皇,不共鸡争食归去。

甘老蓬荜后来作者,谁与同先生千载遗高风。

蔡哲(1336——1396),字思贤,武昌(今鄂州)人。初随陈友谅,官御史。后归朱元璋,授江南行省理问,升右司郎中,擢中书省参议,升参政。擅长书法绘画。卒后,被朝廷追封为济阳王,葬于武昌城郊。明监察御史唐继禄有一联赞之:“一身正气垂青史,两袖清风贯长虹。”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的诗歌样式,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赵大年,名大穰,北宋画家,《陶潜赏菊图》是其代表作,画面描绘了小亭中两人坐对赏花,江干水渚,群卉争发,树本、房舍、池沼、小路等表现很精致,具有化平凡的事物为美丽的事物的艺术效果,设色艳丽,画中人亦无特殊造形,但拖尾诸跋,均以陶潜赏菊故事为题咏,意境颇为优美。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诗画互补,是题画诗的特色。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想象,补充了画面的内容,赞颂了陶潜归隐田园的高风,同时也流露出归隐林泉的情怀。诗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八句写了一个饮酒的场面,属于想象中的内容。度日山中,忽然到了重阳佳节,赏菊饮酒、登高临远,正是绝佳的机会。可是,有花无酒,如何是好?篱笆边,只有繁霜覆盖下的菊花,门前只有摇落中稀疏的柳树。这时,一位可爱的朋友送来了美酒,陶渊明把胡子一掀,开怀大笑。于是,两人一边赏菊,一边饮酒,直到杯盘狼藉,大醉方休。元亮,是陶潜的字,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他是陶侃的曾孙,仰慕曾祖遗风,在其住宅的旁边栽种了五棵柳树,故又号“五柳先生”。陶渊明住宅旁的柳树,可不是一般的柳树,称为“先生柳”,是“陶公柳”“武昌柳”的延伸,或者说源于“陶公柳”。对陶侃来说,具有一种纪念的意义。

后面六句,在赞颂陶渊明的同时,抒发归隐的情怀。你们听说过吗,山中的猛虎口渴了不饮盗泉的水,以至于陶渊明宁可回到家乡的田园,也不屈服于官场。还听说过吗,美丽的凤凰宁可远走高飞,也不可与鸡争食。后来的甘愿终老穷苦人家的人,谁能同先生一样,遗留下千古高风。甲子,干支顺序为第一个,又用作六十年的别称。蓬荜,愿意为编蓬草、荆竹为门,后指穷人家住的房子,借指穷苦人家。最后两句,表明作者的态度,希望与陶渊明一样归隐林泉。

诗中运用典故叙事抒情,是一大特色。盗,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传说孔子经过盗泉时,因泉名为盗,虽口渴也不饮,事见《尸子》卷下。晋陆机有《猛虎行》诗:“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后因以“不饮盗泉之水”,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凤皇”句,大诗人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唐代诗人胡曾《彭泽》诗:“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本诗用意均与上述所引诗意相同。诗中运用两个典故,并且运用“凤皇”与“鸡”的对比,赞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