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读伤寒八

伤寒论方

20、大青龙汤 7味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金匮要略方

99、大青龙汤 7味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青龙按:不汗出既是麻黄汤证的辨证要点,又是寒邪闭郁,不得宣泄,郁而

生热的因素。表寒里热,其里热与表实有关。不汗出而烦躁是应用大青龙汤的关键指征。

筋惕肉润:润,音顺(shin)。惕、润义近,皆指抽动。筋惕肉酮,指筋肉跳动。

乍有轻时:乍,忽然之意。乍有轻时,指证情偶尔有所减轻。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其麻黄用量大于石膏,表里双解,是重在解表,兼以清热。

大青龙汤的发汗力量甚于麻黄汤,所以首先禁用于表里俱虚之“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以避免出现“厥逆、筋惕肉晌”之亡阳之变。其次仍需注意:取微汗,得汗即停后服,中病即止。汗出过多者,可用温粉扑身以止汗,不可令大汗淋漓。汗多亡阳伤阴,导致恶风、烦躁不得眠。

对39条的解释,一般的书籍或教材均认为是非典型的表实里热之证。“由脉浮紧变为脉浮缓,由身痛变为身重,反映了寒邪郁表,阳郁渐趋化热之势。脉浮缓与脉浮紧相对而言,热壅经气不利则身重,由于邪气有传入之势,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身常见乍有轻时。”其以大青龙汤治疗,“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仍为必见之象。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明确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所以39条是用大青龙汤治疗

的溢饮病证。身重是饮溢肌肤所致,大青龙汤要在发汗散水。

大青龙汤也是后世表里两解之模仿典范,如防风通圣散,既有麻黄荆芥防风薄荷解表散寒,也有黄芩连翘石膏芒硝之淸里热,只是注意比例,外寒重内热轻选用大青龙,外寒轻,内热重,三焦大热非防风通圣不可。我曾经仿大青龙用麻黄加术汤再加石膏等一剂退热一例寒湿化热外感案例。

典型案例

陈作仁医案

[病者] 赵仰享,四十二岁,江西南昌人,住进賢門外。

[病名〕伤寒失表。

[症候〕 头痛項强,大热无汗,口渴引飲,小便短赤,大便旬日不通,异常煩躁。

两关脉洪数鼓指,苔边白中黄,似此表症未除,里症又急,即仲景用大青龙湯之候也。

〔处方〕 净麻黄八牙(先煎,去沫)光杏仁三錢(去皮尖)桂杖尖一鎖 生石膏一两(研細)生甘草錢半杭白芍二 生姜三小片 大瓶枣五枚

〔二診〕 进二剂,得汗热解,病勢已有转机,惟口渴頌躁未除,又仿仲最竹叶石膏汤加减。原方减去半夏者,为不嘔也。加白芍陈皮者,以行气活血,较原方稍灵活也。

三诊淡竹叶三錢生石膏六錢(研和) 潞党参三錢寸冬三钱 生甘草钱半 白粳米一两(以夏布包,同煎) 杭白芍二钱广陈皮一钱苏薄荷六分生姜三片

[效果] 又叠进三剂,各症逐渐就差。《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21、小青龙汤 8味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斤(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有水气:心下,即胃脘部。水气,病理概念,即水饮之邪。

噎:音耶(ye),指咽喉部有气逆哽阻感。

少腹满:少,通“小”。指小腹或下腹部胀满。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青龙按“心下有水气”之“心下”一般都指胃脘部。因为脾胃生痰之源,虽然痰跟痰饮性质有些差别,理则一;因为方中干姜半夏主要温化脾胃治痰饮属于治本之法;另外有人认为本证主要的病位在肺不在胃,二者由于本证病变范围较广,胃脘部无法涵盖所有水饮病变部位,所以虽然仲景有“心下有水气”的病机概念,但现在都用比较笼统的“水饮内停”称呼。

水气是水饮之邪,因饮性属寒,所以亦直呼“寒饮”。从主证咳喘而言,病位应当在肺,所以本证的病机可以描述为“风寒外束,寒饮伏肺”。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到处为患。饮邪所到之处,出现相应的病变,所以本证有很多或然症。所谓或然症,就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病理表现。或然症的出现需要进行适当的药物加减。

水饮性寒为阴邪,所以水饮为患一般不渴。津液本由饮人之水所化,水聚成饮,津液肯定不足。若水饮为患,津液不足突出,也可见渴。

若本不渴,服小青龙汤水饮得化,其津液不足的病机显露,则见口渴,此

口渴亦是寒饮消解的反映。41条“小青龙汤主之”句,应接在“发热不

渴”后,原文是倒装笔法。

小青龙汤解表竭饮,但重点在于温肺(脾胃)化饮,故若水饮内停而无表证

者亦可用。

小青龙汤中麻黄具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桂枝既可助麻黄辛温发汗以解表,又有化气利水之效,干姜、细辛、半夏是温化寒饮之用。大凡外感之病,多忌芍药、五味子之类,恐其敛邪不散,致生他变。而本方有此二味,在于防麻、桂、辛、姜、夏等辛散太过,一是避免汗出太过,二是防止耗散肺气引动肾气,开阖适宜。五味子又有止咳之功。

对于或然症的药物加减,后世争议颇多,若结合《伤寒论》其他方证的加减应用及《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来认识,其中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且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一句,是后世医家之注,林亿已加按语,可释其非。

若渴,是津液不足显露之象,仲景多去半夏,加生津之恬楼根;若微利,是水饮下趋大肠,去麻黄,加“下十二水”之莞花;若噎,是寒水相搏,去麻黄,加附子温阳散寒;若小便不利、少腹满,是水停下焦,故去麻黄加茯苓以利水;若喘,加杏仁以降气平喘。所有去麻黄者,在于麻黄发越阳气之缘故。

本证属太阳伤寒证的兼证,当与大青龙汤证相鉴别。二者表寒虽同,但其里证一寒一热,不可混淆。本证里有寒饮,临床表现以咳喘痰白质稀为特点;大青龙汤证为里有郁热,临床表现以烦躁为特点。

本证以咳喘为主证,当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相鉴别。一为太用伤寒表实,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一为中风表虚,恶寒发热汗出浮缓咳喘病机亦异,一为寒饮伏肺,一为肺寒气逆而无水饮之邪。

本证还当与大青龙比较学习,大青龙外寒内热,小青龙外寒内饮,外寒都是散寒,内热则石膏清热,里饮则干姜半夏细辛桂枝温化肺脾寒饮。

相关文章——————————————————————————————--

和我一起读伤寒七

(0)

相关推荐

  •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 [原文] 太阳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38) 大青龍湯方 麻黄六雨(去節)桂枝二兩( ...

  • 《伤寒论》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四个经典方子是按照东南西北的不同方位代表的神兽来命名的.周易太极图记载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张仲景以此将自己创立的四个方子,按照各 ...

  • 《伤寒论》039条:兴云治水大青龙

    0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龙与水有密切关系,比如西游记中龙王可呼风唤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四)

    伤寒论第39原文条辨: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这个条辨就是说,外感风寒之邪,症见脉象浮缓,身体不疼痛,仅感沉重,偶有减轻,若有发热.畏寒.无汗.烦躁等大青龙汤 ...

  • 8伤寒论42-46条 伤寒外寒里热 外寒里寒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区别

    海阳庞氏中医 本文为<老庞白话伤寒论>视频讲座文稿,视频连接在文章底部,结合文字与视频一起学习,事半功倍. 本节条文内容: 42.43.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

  • 和我一起读伤寒九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青龙按:这条主要说明桂枝汤主要解肌祛风,脉浮弱说明邪气微,如果脉浮紧肯定邪气盛:根据情况,所以强调宜桂枝汤,商量口气. 43,太阳病,下之微喘, ...

  • 和我一起读伤寒七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青龙按:太阳病发热怕冷,热偏多,但是脉微,不是说少阴脉微.而是说脉不浮,表证不明显.而此无阳也指的也是表证不明显. ...

  • 和我一起读伤寒六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青龙按:上一条发汗导致漏汗伤阳,桂枝加附子汤.这条下之后导致心阳不振,脉促,胸闷.心居胸中,心阳虚可见胸闷.因此桂枝汤去芍,芍药偏寒,不合适胸阳 ...

  • 和我一起读伤寒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 6味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六味, ...

  • 和我一起读伤寒 三

    第八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青龙按:疾病都有自己发展规律,外感风寒,一般七日就能自愈.仲景解释经行尽:这个经行尽啥意思?这里经时间单位, ...

  • 和我一起读伤寒 二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

  • 5月和我一起读费曼先生的故事

    5 月英文原版书阅读训练营,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有趣的人,读一本有趣的书: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关于理查德费曼是谁,我想已经无需赘述.诺贝尔奖获得者,特立独 ...

  • 读伤寒必须通脉诊

    脉象诊断.即脉诊属中医四诊法之一,脉诊的重要性从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每章章名用"辨某某脉证并治",可见一斑. 一. 掌握六经病主症主脉,进行六经病辨证 <伤寒论 ...

  • 实验小学 潘陈文轩 || 《 泥泞的路才会留下足迹——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泥泞的路才会留下足迹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实验小学 五(7)班 潘陈文轩 人生就如一条泥泞的路,只有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才能走完它,并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