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军油画作品展
无论研究什么都得追本溯源,不能以河段思维,概括流域观念。那么通过中国近代美术史,会了解到上世纪20年代,海外留学归来的油画家林凤眠、徐悲鸿、60年代初的罗工柳等。留欧、留洋、留苏的艺术家们,当时就直接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见解,其中就有一种油画“意像”和“写意”的认识。
《淅淅小雨》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通过简练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象,这是辞海一书的解释。白石老人有云“大象无形,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过似为媚俗”。绘画其实就是将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的结合。自小我在祖父和叔父辈们的熏陶下就喜欢上了笔墨,尽管我选择了油画,但还是喜欢将笔墨书写的味道加入到我的写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语言,既要保持油画的特性,同时又找到文人画书卷气的写意精神与表现精髓。
《迎接镇·初夏》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无论是什么样的绘画,油画也好,国画也罢,他们都是一回事,因为美的规律是一致的。虽然媒材不同,但是绘画的核心点仍然要回归到视觉上。绘画一旦离开了视觉,啥也不是。谈到视觉,便要谈到画面,回归画面不得不研究构成,不得不深入剖析画面的经纬关系,不得不分解整合点线面色块在画面中的安置与设计。“构成”,便是这些年比较炽热的一个专业名词,好比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对应”“对比”等关系。
《秋日暖阳》97x105cm布面丙烯油画
今天照相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的手机像素和滤镜越来越牛逼。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主题性、叙事性的绘画、关于技术性的东西似乎慢慢的被取代,被淡化,越来越需要艺术家主观意识对抽象表达因素的直接剥离。主流绘画的冷淡与表现主义的盛行。我的写意风景当属于表现这一块,这也是我性格和个性使然。我认为绘画艺术是个人的行为,没有既定的成规,但也并不是无章可循。艺术需要激情和感觉,灵魂的顿悟,高度理性的感性,探索深觉一切的可能。艺术的追求不同,画面的形式和呈现出来的现象便大相径庭。
《寒·萧瑟》105x66cm布面丙烯油画
色彩似乎是画家表达的一种情绪,在风景写生里,我似乎倾注了自己对自然的体验与感悟。这种认知还是源于大学时学院派的学习,如古典主义的构图的稳定性、中世纪的宗教情绪、印象派的色彩推移、后印象的画面研究、立体主义对正副形以及画面四边四角的合理构成等。学习大师,研读大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做到有章可循。
《西行日记之赞拉河畔》75x96cm布面丙烯油画
在写生创作时我并不照抄自然,而是看到不同景致,根据画面想要达到的效果,把四处的景象分解、重构,用主观主宰画面。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空间感,追求各种对比和层次关系。点线面是画面形式构成的基础元素,这也是形式语言的关键。现代主义范畴的绘画空间透视不再奉为宗旨。
万变不离其踪,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凸显,需要自己不断深入的学习。曾经的导师,在教学中常提“创造”一词,其实这是一个中性的引导。不同的受众个体都会获得不同的可能性。找对方向,永远前进,希望这不是完全自我之境地。
2019年1月6日晚于成都
晏军作品欣赏
《那年冬天》60x80cm布面丙烯
《大约冬月底》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冬·那年》50x75cm布面丙烯油画
《冬·风》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春·豆藤》60x80cm布面丙烯油画
《小溪雨后》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邂逅.玉米地》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湖畔寻梦之一》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湖畔寻梦之二》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湖畔寻梦之三》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湖畔寻梦之四》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幽蓝心境之一》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幽蓝心境之二》60x80cm布面丙烯
《迎接镇·晨》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
《字库山·雷音寺》75x96cm布面丙烯油画
《九曲河廊桥》100x100cm布面丙烯油画
《西行日记之巴郎山下》130x100cm布面丙烯油画
《沱江塞下之王二溪》60X80cm 布面丙烯
《巴山秋色》50x75cm布面丙烯油画
《无边落木》60x60cm布面丙烯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