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异地引种飞不好问题可能出在这
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那么,对这种特定的环境就会有一定的适应性,当人们或大自然改变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人为的改变和大自然的变迁),有的因为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消亡,有的则坚强的生存下来,逐渐地适应了新的环境。
这也是动物生存的一个客观规律,包括人类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国家的体育运动员每到个新的国家参赛,都要提前到达,先适应一段时间,有的气候不适,有的水土不服,常常因此而生病或影响比赛发挥。
信鸽作为动物种类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自然对这一地区的地理,气候等比较熟悉,也比较适应,当突然移居异地生活时,就必然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的长短是由两地差别的大小来决定的。
野鸽是这样,信鸽也是这样。尽管信鸽是人类奉养着,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但也还是存在着个适应的过程。
今天主要探讨信鸽移居异地的适应性问题,因为适应性与信鸽的敏感性是紧密相连的,而敏感性又与信鸽的定向和归巢紧密相连,三者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同时也是密不可分的,适应性越强,敏感性就越灵,敏感性越灵,定向就越好,定向越好,归巢的可能性就越大,归巢率也就相应的提高。
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带着这个专题走访和调查了银川市32位鸽友的鸽棚,对近年来从外地引进种鸽后的下代放飞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分析,供鸽友们参考外地引进的种鸽之间相互杂交后下代放飞的情况。
我的朋友先后从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引进了84羽不同品系的种鸽,然后从这些种鸽中挑选配对,(外地鸽配外地鸽)子一代除部分留种外先后共放飞96羽,归巢率如下
子二代鸽先后共放飞234羽,归巢率如下
从放飞情况来看,①子二代鸽明显比子一代鸽归巢率高,②子二代鸽比子一代鸽放飞距离远。
近距离因为主要是靠眼睛来观察目标,所以两代鸽的归巢率相近;远距离则明显不同,这充分说明子一代鸽定向不及子二代,也就是说子一代鸽对新的环境适应情况不及子二代,子一代鸽的敏感性远不及子二代,所以影响了定向与归巢。
当然也会有人反问,照这样的推理,子三代一定比子二代强,子四代一定比子三代强,我的回答是不一定,这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一般地说,当你选的种鸽确系。
上等种鸽,配对得当,训养有方,那么,毫无疑问子代比子二代强,子四代比子三代强。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往往是几代杂交后就会出现许多劣质鸽,如果我们把握不好的话,就会出现子三代不及子二代,子四代不及子三代的情况。
总之,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要总体的考查,全面地分析把握。单方面的情况和个别现象不足以说明问题。
一、外地引进的种鸽与当地种鸽杂交后下一代放飞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鸽友们常说的“一代半”,种鸽有一羽是从外地直接引进的,另一羽种鸽则是当地的优胜鸽,杂交的后代先后共放飞179羽,归巢率如下
从放飞情况来看:①“一代半”鸽比子一代归巢率高,②“一代半”比子一代的赛距远,突破了千公里。由此可见,“一代半”比子一代适应性强,敏感性高,定向要好,所以归巢率明显提高。
三、外地原对种鸽引进后,其后代的放飞情况。
我的朋友先后直接从外地引进6对原始种鸽
(原对)且这些原始种鸽在引进前在当地的后代都有1500-2000公里的赛绩,引进后由原对种鸽直接孵化出的子一代鸽先后共放飞27羽,归巢率如下
从上述两代鸽放飞情况来看,一是引进异地后,子一代鸽放飞归巢率远不及故地;二是引进异地后赛距远不及故地;三是子一代鸽无论是归巢率,还是赛距远不及子二代鸽。由此可见,同是一对种鸽的后代,两地的放飞情况明显不同;同是一对种鸽的后代,两代的放飞情况明显不同。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种鸽引入异地后,有许多方面还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必然会对后代产生一定的影响(近代)这就是子一代鸽放飞不及子二代的根本原因。
如果种选的好,配对得当,我想子三代的成绩会更理想,不妨鸽友们去试试看。与此同时,我还对一些纯外血鸽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基本与上述情况相近,两羽纯外血鸽的后代,子一代放飞成绩不及子二代;一羽外血鸽与一羽当地优胜鸽的后代比两羽纯外血鸽的后代成绩要好,有的已突破千公里大关。
大量数据表明,信鸽的归巢率与信鸽的适应度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说,相同的种鸽,后代越适应环境其归巢率越高、所以我希望广大鸽友既要考虑不断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又要考虑引进后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总之我们既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外地的优良品种,同时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特别是要避免那种年年引进种鸽—年年放飞幼鸽年年丢失赛鸽——年年再引进种鸽的恶性循环,应着眼本地区的特点,注重培养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信鸽种群,注重基础建设,这样才能经得起未来大赛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