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痒,肝郁!多年前的一场实战,让我记住一张方子,今天讲讲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跟你说说,我早年调治皮肤瘙痒的一件事儿。
有一回,我碰上一个女患者,年40多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下肢瘙痒。尤其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那个痒法,实在是让她不好忍受,严重的时候如万千只蚂蚁在爬,彻夜难眠,心情烦躁。
当时,我仔细看,发现她的腿没有任何类似丘疹、风团之类的皮损,同时脉象涩、舌偏红。我当时就有注意了,这是血虚生风所致啊。
脉涩,不就是血虚、血行不畅吗?血虚,就会生风。生了风,就会瘙痒啊。
当时的我,胸有成竹,决定药用四物消风散。
四物消风散的基本组成,就是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这个配伍,就是养血祛风止痒的。
可以说,我当时是胸有成竹的。
但结果呢,很意外,患者用药之后,说效果并没有多少。
当时我很奇怪,琢磨不定的时候,我就抓起电话,问我老师。
我老师在听我说完以后,沉默了一会儿,提示我:既然脉涩,那你问问她月经怎么样,是不是有大量淤血块,血色是不是挺深。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得考虑肝郁血瘀了。
我一听,似有所悟。对啊,涩脉,除了主血虚血瘀,也可以在肝郁血瘀的患者身上出现啊 。
后来,我再次看到这个患者的时候,仔细品味她的脉象,发现果然脉象偏弦,而且略数。弦,主肝郁。数,主有热。
再一问月经,发现我老师说得太准了:这人当时正是月经期,经血色紫,有血块。这就说明她有淤血啊。与此同时,整个人心情烦闷、易怒、口苦,不爱吃饭,而且便干。这就是肝郁化火啊。
我又仔细瞅瞅舌头,发现依然是舌红,略有黄苔,这方面到没有新发现。
这时候,一个思路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当务之急,是疏肝解郁,凉血清热、化瘀止痒。养血祛风的事儿,看起来还是省省吧。
后来,我在我老师的帮助下,写了一个配伍。方见:柴胡10克,薄荷5克,当归、赤芍、丹皮、黄芩、栀子、茯苓、莪术各9克,白蒺藜12克,甘草5克。我老师后来还建议我加了一个茜草炭。
这里头,柴胡、薄荷、白蒺藜,都是疏肝解郁的。当归、赤芍、丹皮、莪术、都是养血、凉血、化瘀的。黄芩和栀子,专门用来清热。我老师嘱咐我加茜草炭,防止活血太过。这就是基本意图。
结果,这一次,患者用药之后见效明显。大概十剂药之后,下肢的瘙痒渐渐解除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借鉴。
其实,这个小故事里,包含了导致皮肤顽固瘙痒的一个基本因素,这就是肝郁血瘀、化热致痒。其中的道理,无非就是先从肝郁开始,渐渐气滞不行,形成淤血。淤血日久,化热生风,导致瘙痒。这个因果的关系链,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患者主要表现,就是皮肤瘙痒的同时,总感觉到郁怒、烦闷、舌红、苔黄。脉弦数,有的是弦涩,女性多月经色紫,有血块等等。还有的伴随口苦、大便干。这样的人是挺多见的。
当然,这样的结论,也是在我犯错之后反思得来的。由此可见,中医看病,关键还是辨证准确,还是要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这也就意味着,非专业读者,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文中的配伍。我写的这个东西,您就当做敲门砖来看待吧,能为您提供一点参考,就足够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