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三十八

一纸民约揭示长河地方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贸易史

——解读泸定沈村明《万历合约》(一)

飞越地方,早在秦汉之前古人就踩出了那条著名的“旄牛道”。这条把长河边东的内陆人与西边的“旄牛羌”人(史书上有时又写作“旄牛夷”)紧紧相连的通道,随着茶马贸易的兴起,就成了最热络、后来“史家”所称的“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到底始于何时,其间又演绎出几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耐人寻觅。

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沈边,就深藏着一部厚重的边茶贸易史。

近年,一份《合约》的现身,为我们走进边茶贸易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佐证。

这份立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三月十一日,距今已近四百年的《合约》,为沈边余土司的后人珍藏。这是一份洞悉边茶贸易难得的文献,有幸得见,说来话长。

那是前两年的事。对此,笔者曾记下这样一段文字:“2005年8月1日,泸定董祖信(沈边人,退休教师,曾供职县文化单位)登门,特地带来一份他近年见到的民间所藏之明代万历年间《合约》(抄件)。10月19日我专程赴泸定,求见原件,但收藏者不愿示人,只在沈村宜牧董祖信家中见到复印件。几经周折,12月12日,老董才将借到的原件送来成都,我当即扫描存之。原件已稍有缺损,与前几年老董的抄件和复印件比对后,幸可补全。比对之后,作了初步点校,抄录留存,暂以《万历合约》名之。2006年2月23日”。

《万历合约》全文

          立约新官余景冬交冷、沈耆宿一十三枝。切缘西域易茶始自

唐时。蛮客惟知冷、沈投落买茶,历年无异。近遭大坝雍中达结

结连董布、笃脚、挖笃、作者、纳蛮八枝等,计将蛮家阻炉,不容

出买。把持夷汉,陇(垄)断鲸吞,以致茶商折本,国课无余。

于四十二年十一月内,统通炉铁甲数千生番沿途劫抢,沈堡倾刻

成灰,家财尽劫,致坑土民连年不得衣食,人人切齿,无不欲食

其肉者。冷、沈穷民背脚营生,于本年正月十三日背茶至烹坝,

仍遭布贼坐草,四围冲杀中伤数十余人,茶背尽行劫抢,绝我二

堡生命。且夷性犬羊,一朝无食难抚易变,尤恐害其商道,兼贼

势浩大,卒难制伏,诚为可惊。是以冷、沈耆宿一十三枝等闻诉

本官,大作计议,共举封河旧例,禁止茶行。决要董布输伏,仍

放蛮客照旧冷、沈投落买茶,方行开河。今三省诸商并把事再三

苦劝,念客情份,把事义重,暂且开河,将残茶放行。其蛮客已

凭三省并把事担承。董布今春放蛮出冷、沈交易,不许阻拦。如

有阻挡,或董布或蛮家,冷、沈捉抬银背,照旧封河。董布不许

私行扁茶。大人俱由大道往来,如再行小路者,抬去银背茶包,

或杀死无说 下有“并不得夹带各茶”被抹去)。及来冷、沈接

客,新旧二路原系土番熟驳,迎送押过,不致挟仇或少钱米,毋得

擅自捉挡,违约者照前约例,罚金五十两、米拾石、酒拾缸、牛

拾条,冷、沈公用。自赌咒之后,务依约言,如反口者死于千刀

万箭之下。立此约永为照用。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立约新官余景冬交

通坝纳妈 三官

     加日纳妈 金东叭

  五省众商张洪徐囗囗 把事囗囗

   明镇官管家 余那

       董布 木撒 那期叭 三哈 (下略)

 这份书写在一张(41CMX47CM)麻纸上的《合约》,加盖有“立约新官余景冬”的官印和参与签约的“明镇官管家”的大印,以及两位“纳妈”(喇嘛)的印章,还有“五省众商”的代表和“把事”签画的手迹。

不足千字的一纸《合约》,为我们留下了诸多难得的“信息”,可视作研究边茶贸易的珍贵历史文献。

下面试作解读。

  

立合约新官余景冬交冷、沈耆宿一十三枝

《合约》一开头就写明,此约是“立合约新官余景冬交冷、沈耆宿一十三枝”的。这“立约新官余景冬”,就是在明万历晚期承袭土职的第六代沈边土官。

参与立约的“冷、沈耆宿一十三枝”的“冷”与“沈”其实是两家。“冷”指冷边土司;“沈”是沈边土司。冷边与沈边两土司的驻地相距不足十里,紧紧相连,却互不相属。

冷边土司与沈边土司一样,也是外来部族。不过他不是从飞越岭东边来,而是来自长河以西的西番瓦部,属藏族。其祖先是三国时蜀汉金环三结之后,世代为瓦部酋长。瓦部酋长恶他迁到冷边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授“瓦部哈工等都纲院宣抚司”,永乐八年(1410年)“瓦部哈工都纲院宣抚司”第八代首领安支因功改授“冷边长官司”之职。时冷边与岩州、杂道、沈边、黎州、天全一起共称“河东六番”。“明末纷争,所属西番河西诸寨为强夷所并”。冷边土司 “为青海营官所逼,失职为民”。清顺治九年(1652年)阿撒 (阿撇)归顺清朝廷,缴印后令其“回边办事”,赐姓周。“西炉之役”期间,阿撇之子周长命化装成乞丐进炉侦查,联络木雅诸番响应清军,“以功复土司职”。康熙六十年(1721年)再颁给印信号纸。冷边土司民间称“周土司”,直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被赵尔丰缴印“改土归流”,共传了17世。

“立约新官余景冬”本是沈边土官,为何能将相邻的两家土官地盘上的“耆宿”召到一起来订约?原来,矗立大渡河边的佛耳崖将沈冷两土司阻隔,在明代永乐之后才在这座危岩上凿通一条大路。之前,从飞越岭下来的客商,主要在沈村交易,到了沈村后若再渡河西进,必经沈边土司管辖的宜牧渡口。沈村自然成了长河地方边茶贸易的重要口岸。随着佛耳岩的打通,茶马古道才经兴隆绕过沈边土司驻地沈村,经冷边土司住牧的冷碛前往打箭炉。冷碛就成了长河地方又一个新兴边贸中心。任乃强先生在1939-1940年间完成的《泸定考察记》中,对冷碛就有这样的记述:“三百年前,泸定桥未建筑,此地已成飞越岭西唯一骄傲之市场。据雍正元重修冷碛佛耳崖大道碑记,其时打箭炉杂货客商仅五十九家,而冷碛亦有二十八家,可见西炉未开以前(康熙四十年以前),冷碛实为西徼唯一之商场”。

尽管冷碛已成为长河以东新兴的边贸市场,就其影响冷边土官毕竟不及历史上曾主宰沈村边茶贸易的沈边土官。所以为攸关一方生计的边茶贸易立约兴规,非沈村土官莫属。沈边的“立约新官余景冬”官印一盖,一纸事关长河地方边茶贸易的“乡规民约”就订了下来。

《合约》上不是有“三哈”的签字盖章么,这“三哈”就是第十一代冷边长官司“土官”。

             

“切缘西域易茶始自唐时”

《合约》一破题就写道:“切缘西域易茶始自唐时”。说明长河地方边茶贸的历史十分悠久。

长河地方的茶马贸易,其实早于唐时。据史家考证,秦时就在今荥经、汉源交界的泥巴山(古称丞相岭,又叫大相岭)设邛崃关,以通贸易。《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已有这样的记载:“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就是说,早在秦汉时期,巴蜀的商人,就从在长河地方买卖笮马、牦牛的生意中赚了大钱,富了巴蜀。

至于朝廷把购买西羌马作为一项强兵的举措,有史可稽是在东汉: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虞诩就建议朝廷罢郡兵买羌马。虞对皇上说:“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敌。”“莫如罢郡兵,各令出钱千,二十人共市一马”。安帝采纳了虞诩的建议,从此朝廷开始购买西羌马。

“西羌”区域广阔。《明史.西域二.西番诸卫》说,“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徼外皆是。”西羌产马,自然也包括巴蜀商贾越邛崃关在长河地方所取的“笮马”。

秦、汉买西羌马,唐时尤甚。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就在赤岭开市,与吐蕃贸易;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应求又开陇州塞为市,这些边贸市场,主要还是以丝绸易马。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李泌提出“请发左藏恶缯,染为彩缬,因党项以市之,每头(马)不过二三匹。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余头(马)。”也就是说,将那些存在库里的劣等丝绸,染色后拿去易马,而且可换不少的马。对这样坑人的馊主意,皇上居然回答说:“善”。

李泌提出以假冒伪劣的丝绸去“党项”换马,这“党项”就包括长河以西地方的党项羌,即汉史上所说的“旄牛羌”(亦称“旄牛夷”)。今天贡嘎山西边的木雅地方,就是历史上党项羌所在的重要地区之一。

随着茶叶的入边,“边茶”便取代丝绸成了换取羌马的主要物资。

茶叶入边,实早于唐。专家考证,作为中华民族“国饮”的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巴蜀饮茶始于战国,是茶叶文化的摇篮。”武王伐纣,巴蜀及其周边的部落都曾加入伐纣联盟,成西周属国。《史记.周本纪》就有巴蜀地方“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说明巴蜀在周代就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蜀西便是茶叶的主要产地。所以,臣属于周的巴属首领们,在向周王朝所纳的贡品中,就有茶。也就是说,蜀茶早在3000多年前就作为贡品了。

到了西汉,成都已是我国茶叶的消费中心和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西汉的士大夫们已把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西汉时曾侍诏宣帝的西蜀“俊材”犍为郡资中人王褒,当年客居成都寡妇杨惠家中,买下一个叫便了的小奴仆,为之定下一份《僮约》。约中对这个小仆人的任务一一作了约定,“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都是僮仆的事。就是说,这个小仆人不仅要到武阳(即今彭山)去把茶买回来,还要负责把茶烹好,将茶具清洗干净,伺候好主人。可见茶已是当年成都名士生活中的位置。注意,这“烹好茶”的记载,说明那时成都人饮茶还不是冲泡,而是像今天我们西藏人一样是熬来喝的。

成都名士司马相如对茶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凡将篇》中就特地提到茶,称茶为“诧”。汉武帝元光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经过努力终“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 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就是说西至大渡河、雅砻江,南到邛都(今西昌),都归附了西汉王朝。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以邛都(西昌)为越嶲郡,笮都(今汉源和泸定沈村地方)为沈犁(黎)郡”。(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和“西南夷列传”)这位出使“西夷”的成都人,还不将盛行于家乡的茶文化传到那里么?!况且,之前他还和夫人卓文君一起在临邛(今邛崃)“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不仅当过酒馆老板,还“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体验过店小二生活,也算有些做买卖的经历。所以,说不定他和他的随从们在完成出使大任的同时,还会做点茶叶买卖哩!

我们不妨大胆推测:经司马相如所经略、成为“西夷”重要郡治的沈黎郡所在的沈村地方,这个紧邻西蜀的茶叶主要产地的边郡,应该说早在汉代、甚至在之前已闻茶香。

(0)

相关推荐

  • 铁改余姓蒙古族之沈边长官司与泸定桥的历史

    沈边土司,是嘉绒十八土司之一. <四川通志>载:"沈边土司长官司余尚昀,原籍江西吉水县人,其先祖余锡伯于前明,从征来川,授土千户,世袭土职.国朝顺治九年,余期援投诚改名永忠,康熙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八)

    "前据骆秉章奏,瞻对匪众现已回巢,此时所调藏兵自无庸再行进剿,以省兵力而示体恤.著满庆即将此项兵丁撤退,仍归藏地本境,毋庸越境会剿.并著崇实.骆秉章饬令史致康派拨兵丁查拏夹坝,以次疏通驿路.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

    瞻对动乱,不能不波及泰宁.立在惠远庙中的那通"同治四年九月朔日督办川藏夷务盐运使衔四川候补班前补用道宛平史致康撰并书"的石碑上就有所披露.史道员在<泰宁惠远寺碑记>说: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二)

    同治初,为对付杀进四川的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朝廷及川省穷于应对这一强敌,那有更多的兵力和财力来对付既不买朝廷的帐,更不把西藏放在眼中,意欲称霸康区的工布朗结,而且还有洋人暗中支持他.在此情况之下,无奈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四)

           同治二年[癸亥]正月庚午(1863年3月12日) 兹据满庆等奏"瞻对夷酋工布朗结纠合德尔格特土司扰及霍尔.章谷等土司地方,不日由巴塘.江卡即到乍丫.官觉等处.其子东登工布纠众围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五)

          同治二年[癸亥]五月壬子(1863年6月22日) "本日据崇实.骆秉章奏:'藏中所派土兵已到巴塘,甫经入境即肆抢掠,将火药局侧民房及桥梁并行拆毁:递送公文塘兵皆被剥衣夺食,又因需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六)

          同治二年[癸亥]十月甲申(1863年11月21日)"前因满庆等奏瞻对野酋纠众围困里塘正土司官寨等情,当照所请谕令骆秉章酌调土兵援剿,并协拨兵饷.旋据崇实.骆秉章奏西藏土兵沿途滋扰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九)

           同治三年[甲子]三月已酉(1986年4月14日)"兹据福济奏:'遵旨起程,行抵雅郡.据史致康禀称在炉城竭力开导明正土司,已允设站支应乌拉.里塘土司因藏中复派粮员李玉圃带兵出剿瞻 ...

  • 千首实用特效验方秘方连载之三十八【一点资讯】

    536.治疗感冒咳嗽 无论咳嗽多长时间.多严重的都行.我女儿上初中时咳嗽了一个多月,那时我是医生在北京进修,回来后看她咳嗽的厉害,就给用上了这个方子:取胡椒粉适量,白醋(黑醋也行)调成糊状,取硬币大的 ...

  • 席建兵:杀胡令(小说连载之三十八)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