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院士讲座后感:环境生物安全-连锁店的蔬菜抗性基因更少

写在前面

下午实在头脑有些疲惫,看到朱院士讲座正在进行,我十分感兴趣的听完这里的讲座,了解了朱院士几年来的工作。收获颇丰。将这些我认为比较关键的点记录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没有听讲的朋友。

朱永官院士讲座

  • 立意非常高,面向国家社会,全球的需求工作;

  • 健康要素:

    遗传基因,生态系统,社会环境,个人习惯,物理化学因素,污染等。

    其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大部分微生物有益,病原菌,数量少,对人体有害,人类相关微生物的研究?

  • 地球共享一个微生物世界,微生物紧密相连全球的个体,ONE HEALTH。

  • 人类改变微生物传播途径,70%病原菌是人畜共患的。

  • 全球化过程加速微生物传播。

    全球化造成微生物传播。

    全球化造成传染病的全球传播。

  • 从全球的角度认知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人类微生物组和环境微生物组的关系重要。

    因为都在交换。

  • 抗生素污染,耐药性是一个全球问题。

    也是一个全部生物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抗生素是一个全球传播的问题。

    有许多案例:

    环境污染—源头—源头排放清单—每个人排放14次方的抗性基因;

    人类活动影响抗性组,而不是地理位置。

    人力活动可以解释60%抗性组变化,人类活动增加和扩散抗性组。

    耐药组的整个过程,下面这是一个闭合的整个问题。

    有效调控抗性组,保障人类健康。

绿色城市—中水灌溉—全国城市公园土壤采样,发表的EST。看到中水环境灌溉城市公园土壤抗生素抗性增加。奥运用中水,也就是污水处理厂出水,几年后,耐药性增加好多倍。累计的抗性基因通过微生物转移危害人类的健康。(昆虫取食等也影响)

城市绿色空间:通过植物传播到窗户?

餐馆蔬菜沙拉安全性:连锁店更安全。超市蔬菜带有耐药性。

耐药性传播,坐上了火车(耐药基因和可移动原件结合),可移动原件就是交通工具,控制可移动原件?如何利用基因手段监测耐药性流动。全球尺度迁移:自然传播,人类传播:货物传播,人类旅游等

朱院士也做了一些工作:人工表面微生物群路:塑料表面微生物,微塑料等

在微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很是稳定:这上面竟然病原菌含量高于水体。

。微生物在塑料生长,适应性更强,在表型上耐药性更强。塑料持续稳定存在抗性组。

朱院士总结

  • 关注人类相关微生物群落极其动态变化,控制有害,传播 过程,传播通量。

    关注通量,传播通量。

    微生物传播通量。

    期望拉黑有害微生物,从朋友圈中。

  • 驱动机制?

  • 其他内容参见图片:

整个地球是一个团体,微生物世界就是一个。未来研究尺度要更大,反馈到微生物组中,看微生物组的变化,所有研究建议在全球尺度上进行。

问题

  • 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存留多久?

    这方面研究不够,无法确定。

  • 水源抗性污染,家庭可以做什么?

    洗菜洗干净,少残留一些有机物,减少微生物存在。

  • 抗性基因定量评估?

    还在研究,一直在讨论。

  • 对这些问题,个人怎么做?多亲近自然,大自然。

    不一定要用肥皂清洗。

  • 关于抗生素降解菌的使用要慎重,因为这本生就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微生物。

  • 溯源很难,宏基因组可以尝试。

  • 荧光质粒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传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