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作者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中岁,中年。

好道,喜欢佛教。好,读hao,第四声,喜好。佛教传入中国,先是借儒、道的理念来包装,故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道也指佛教,道士有时也指和尚。

家,名词动用,安家。

南山陲,终南山山脚下。陲,读chui,第二声。边缘,边地。辋川别墅就在终南山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物。还有一个词“胜景”,就是美好的景致。杜甫《不离西阁二首》:“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白居易《湖亭晚望残水》:“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罗隐《清溪江令公宅》:“鸾怜胜事啼空巷,蝶恋馀香舞好枝。”

空,空自,徒然,白白地。

值,遇到。

试翻译如下

到了中年我很喜欢佛教,晚年就在终南山山脚下安家,兴致来了往往一个人游玩,美好的事物徒然只有我一个人了解(没有人知道)。我走到流水的尽头,就坐下来看白云升起。偶然碰到林中老人,一起谈笑根本不计较回家的时间。

赏析

南宋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评论这首诗:“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意思是说,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奇妙,与自然造化相融合(既进入造化的表--形象,又进入自然造化的里--内在的道),不只是诗中有画(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看这首诗,就感觉王维已经在尘世中成仙(蝉蜕),在万物之上遨游了。

为什么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与王维一样讲求诗歌禅意、比王维较晚一些的诗僧皎然讲诗歌意境时说:“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意思是说,当为诗歌造意境时,要往更难更巧的方向努力,这样才能有好句子,然而,待成篇之后,看那诗句却很平常,像不经思考就随手写出来的,这样的诗人才是高手。王维这首诗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首联淡淡平实叙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其实是给这首诗以极大的命题--“道”,极难写的意境--于“家”中写出“道”来。这两句也是诗歌的总纲,余下的诗句都是对这两句的注释说明。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则是泛泛地描写在家好道的活动,虽是泛泛,却紧扣主题,写出高妙。兴来独往,是率性而为的天真,也是独步天下的高妙,又因独往,才“自知”,别人领会不到。一个“空”字,似带着点遗憾,但要了解一些佛道“空”的思想,如《心经》上最著名的那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就会明白,这个“空”字就不是遗憾,而是顺道而为,是体味一切缘起性空的佛道。

颈联及尾联,则是选取“兴来独往”中所遇的两种“胜事”作具体描写,造出别样的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称赞其达到了“神境”“一片化机”,就是自然而然,却有无穷韵味。皎然说好诗要“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句,写冥奥之思”,就是强调诗歌意境于具体的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必须使人联想起许多更为丰富的象外奇景、象外深思。看这两句,沿水而上,到了水尽处,没有丝毫的遗憾,而是随遇而安,坐看云腾变幻。这是佛道两家都讲求的任性自然。由此而看阮藉“穷途之哭”(驾车率意而行,不顺道路走,走到不能走的地方,就哭着回来)、刘伶“死便埋我”(车子随意走,车上他喝酒,后面跟个扛锨的人,他交代说,死了就埋我)就显得境界并不那么高了。至于后世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另外的诗意,但就禅意来,比这句也差得远了。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从物写到人,给前面所造意境增添生气,让王维笔下的“道”不只是泉石上的“道”,还是人间烟火里的“道”。“偶然”“无还期”将与人的交流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山水的交流相辉映,为“好道”抹上别样的色彩。

另外,这首诗结构十分严谨。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中分析这首诗的结构:以“中岁”生“晚家”,以“独往”生“自知”,以“行到”应“独往”,以“坐看”应“自知”,以“水穷”、“云起”应“兴来”、“胜事”,以“林叟”、“谈笑”而用“偶然”字总应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