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如何让心包经替你出一口「恶气」

本 期 导 读

今天带大家学习了心包经的循行路线,重点区域是乳房(影响乳房健康)、肱二头肌(是松是紧)、手心(手心出汗问题)、指尖(急救时可刺血)。学习心包经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呢?一起往下看吧。

心包经很短,穴位只有9个(和心经一样),它从乳头外开1寸的天池穴开始,沿着手臂内侧中线,一直走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结束,像婴儿的心思一样简单。

点击加载图片

细究起来,就十二正经的外行部分来说,阳经普遍比阴经要长。大肠经比肺经长,胃经比脾经长,小肠经比心经长,膀胱经比肾经长,三焦经比心包经长,胆经比肝经长。

其中的道理大概有很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阴经外露得少,又在身体内侧,是更需要保护的经络;阳经外露得多,意味着要应对更多的伤害。

所以,风寒暑湿燥火,都要挡在阳经、阳腑的外面,千万别让它们走到阴经、阴脏里去;不好的情绪、想法,也千万都别往心里面放。

我们学习心包经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保持开心,别让心包受病邪。心包经和情绪的密切关联,「起心动念的时候,身体的血压、神经等已经开始改变了。」

心在志为喜。《灵枢· 本神》中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一喜一忧之间,就是两个世界。

有人可能会说,我没觉得自己不开心啊。别着急,先用路老师的方法探查一下心包经的天泉、肘下2寸、郄门 三处穴位,指关节从2~3厘米高度垂直敲击下来,力度透进穴位,看看它们是否有明显痛感。

这里的痛,就是「我们在生活的种种面具下被压抑的情绪」,就是「过去积压在心里的难以排出的一口恶气」。

当心了,最不能受伤的心包经,已经有瘀堵了。

坚持一到两个周,按照路老师提示的方法敲穴,打嗝、排气、流泪,让身体自然去排出这些瘀堵,帮你出一口「恶气」。

点击加载图片

天泉:来自天上的泉水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大臂前面,腋横纹端向下两横指处

▎功能:清热除烦,散瘀通乳,预防咳嗽、胸胁胀痛、乳房肿痛、心肺疾病等

心包经绕着腋上走了一圈后垂直下降,不远处就是天泉穴。路老师特别强调,天泉穴极少见到不痛的(可见我们都是伤过心的人啊),位置找准,就能感受到那股生硬的痛感了。

点击加载图片

郄门:心包经的郄穴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前臂内侧中线,腕横纹上5寸

▎功能:宁心,理气,活血,预防心痛、心跳过快、胸痛、神经衰弱等

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有空隙的意思,是经气深聚的部位。郄门穴一般按上去也很痛,且心脏问题越严重的人越痛。

敲打该穴时,一要注意深入进去,切实敲到穴位,与身体发生对话;二是痛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左右转动小臂,使痛感缓解,然后再敲。

点击加载图片

内关:小臂内侧的关隘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预防心绞痛、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内关穴位置明显,用起来方便,是心包经上很常用的一个穴位。所谓内关,指小臂内侧的一道关口。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寒邪偏重,身体末端的手掌就会偏凉,但一般不会凉到内关穴;如果凉过了这道关口,说明已经严重甚至在威胁生命了。

内关和配大陵、神门,几乎是失眠最常用的一组穴位,泻心火、安心神的效果很好。调理时敲击、按揉、艾灸、刮痧都可以,针刺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点击加载图片

劳宫:劳作之手,中央之宫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

▎功能:调理心痛,心悸,口臭,善怒,发热无汗

手司劳作,劳代指手;宫意为掌心安居之宫室。手虽然劳作,但劳宫穴这个位置一般是架空的,很少直接接触物品。

手掌心爱出汗,往往是阴虚火旺、心火妄动的表现,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会更明显。心火旺、掌心出汗时,一般又会伴随肾阴的损耗。因此,调理时可敲击心经、肾经的易堵穴位。

点击加载图片

中冲:冲上中指尖

▎取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功能:清热,开窍,利喉舌,调理 急症、心痛、小儿夜啼等

中,指的是中指;冲,意思是本穴的气血呈冲射状。中冲穴可以缓解急症,昏迷、中暑、昏厥时,可以先拍揉小臂、手掌、中指,将气血导引过来,然后急掐或刺血中指尖的中冲穴。如果流出的血颜色异常,偏深紫色,则说明这个方法用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