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含中成药)

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 论述最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上气不足”则发眩晕。

《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之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等,认为是因虚致病。

汉代张仲景在对眩晕病因病理的认识及辨证施治上,在《内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所载方剂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痰浊中阻证、脾虚湿阻证、脾肾阳虚证所常用。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开了“因痰致眩”及其治疗的先河。

元代朱丹溪主要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提法。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除了痰火以外,丹溪亦阐述了淫欲过度,吐衄崩漏等因虚致眩的机理。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精神、饮食、七情、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内因,高度精神紧张、劳倦过度或强烈精神刺激等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或烟酒过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湿生痰,助阳化火又是不可忽视的促发因素。

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 

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心脾两虚,气血不充;

肾精不足,髓海失荣。

实: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上充;

痰浊中阻, 阻塞脉道,上蒙清窍;

瘀血内生,涩滞血脉,遏伤脏腑。

总之,高血压病病位以肝、肾、心、脾为重点,其中又以肝肾为主。

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肝阳上亢,心神不宁 ,以实证为主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或症状缺如,而仅以血压升高为表现。

病变中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常表现为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或痰瘀痹阻。以本虚标实为主。症状为眩晕、头痛、心悸、气短、项强、肢麻等。

病变晚期,常表现错综复杂,阴阳气血俱虚,风火痰瘀作祟,以本虚或本虚标实为主。症状为眩晕、头痛、健忘、痴呆,甚至昏迷,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下肢浮肿,半身不遂等。

一、七情内伤 

因肝“在志为怒”,疏泄气机,主生发条达。怒则气上,而血随气逆,上冲于脑,发为眩晕头痛。谢观云:“怒则伤肝,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二、饮食不节

人体的精神气血都有五味所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若嗜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则易伤脾聚湿,生痰蕴热,酿成痰热之患。痰蒙清窍或痰热生风,发为眩晕或中风。元·朱丹溪指出:“头风之病,多见于嗜酒之人。”

三、疲劳过度 

疲劳过度包括体力过劳和脑力过劳,而后者又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因心主血藏神,乃君主之官,统领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若精神紧张,思虑过度,首先会伤耗心之阴血,进一步导致心阴虚心火旺,内扰心神。若房室不节,色欲伤肾,导致肾精损耗太过,精虚则阴虚,阴虚则阳浮,形成本虚标实之候。临床上高血压病多发生于四十岁以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此时本已向衰,若不知保养而房室太过,则必加速阴液亏耗。

 四、久坐少动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脾胃得健,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才能延年益寿。若久坐少动,过度安逸,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久之则神疲力竭,气血运行不畅,易罹患疾病。同时久坐少动,又嗜食肥甘,体内多余热量不能充分利用,则易化痰生湿,壅阻气机,表现为体质肥胖,动则气短,头昏脑胀。《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久卧伤气”。

五、年龄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时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变因素。年过半百或步入老年时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如不注意合理调养,“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极易使肝肾亏虚,精血衰少,阴虚而阳亢,水少而火炽,变生痰、火、瘀、虚的复杂症候,易患眩晕头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病因痰所致,应注意

①辨部位:明确痰浊停聚的部位,是阻于中焦,滞于经络,还是蒙蔽清窍。

②明虚实:知痰之所发,缘于虚损,失于运化,抑或湿邪直中,停聚成痰。

③分寒热:痰之所病,依其素体盛衰,阴阳从化,或湿痰为患,治以温药和之,佐以健脾和胃;或痰热作祟,治以化痰清热,佐以熄风泻火。

对于高血压病因瘀所致,应注意:

①辨瘀滞病位:知其或在头,或在心,或在经,或在络,以利审证求因。

②辨病性寒热:知其血瘀成因或因寒或因热,以利辨证施治。

③辨虚实偏盛:知其或因正虚致瘀,或因邪实阻滞,以利补泻适中。

通过调畅血行,活血通络,祛除瘀滞,使血行气畅,改善重要靶器官血液供应失衡,最终达到血压下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辨证分型方法 

在辨证分型上,一般采用八纲辨证分型、脏腑辨证分型以及综合分型。

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 

在临床治疗时,如果只管降压不管其他,反而会加剧血压升高而不降,贵在从病人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间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的机能活动,促进心、脑、肾等脏器病理改变的恢复,机体气机升降、阴阳调节趋于平衡,血压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

症状:面部潮红,烘热,头晕,头痛,项强,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此法能够平熄肝阳,潜降肝火,缓解高血压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

方药: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常用药物:天麻,白蒺藜,菊花,钩藤,石决明,白芍,羚羊角,代赭石。

二、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咽干,五心烦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常用药物:生地,知母,山萸肉,杜仲,枸杞子,丹皮,北沙参,川楝子。

三、痰湿阻络

症状:胸闷,恶心,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倦怠多梦,纳呆,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平肝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常用药物:白蒺藜,天麻,钩藤,半夏,白术,泽泻,瓜萎皮,车前子,丹参。烦热呕恶,胸闷,苔黄,脉弦滑加天竺黄,黄连;身重麻木加胆南星,僵蚕;纳呆加焦三仙或鸡内金等。

四、气虚血瘀

症状: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面色暗,舌质淡暗或紫暗,边有齿痕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治法:益气活血,佐以平肝疏络。此型病人的治疗应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更应注意治气。因为治瘀之基础应再调气,化瘀之根本应在益气,其气虚又以心、脾气虚为主。因此补气常重用黄芪。

方药: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生黄芪,太子参,党参,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鸡血藤。

五、心肾不交

症状:眩晕头痛,心烦不寐,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九。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龟板,白芍,山萸肉,白蒺藜,珍珠母,灵磁石,生龙牡,石决明。阴虚明显加天冬,玉竹,鳖甲等。

六、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治法:滋养肝肾,温补肾阳。

方药:大补元煎或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常用药物: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萸肉,制附片,鹿角胶。

常用降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一、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水牛角、天麻、郁金、冰片等。

功效:清心凉肝,熄风潜阳,平肝降压,安宫定惊。用于心脑郁热,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咽干夜渴,肝阳上亢,头痛项强,身热面赤,眩晕欲呕。主要用于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

二、复方杜仲片:

组成:杜仲、夏枯草、钩藤、益母草等。

功效:清肝降压。主治肝阳上亢见有热象的高血压病,头晕、头痛、心烦、耳鸣等。

三、复方钩蜜片(复方钩蜜降压片)

组成:钩藤碱、蜜环菌、夏枯草、菊花、山楂、桑寄生、首乌、女贞子、石决明、向日葵盘、牛膝、黄精、酸枣仁、葛根。

功效:滋补肾阴,平肝潜阳,息风定惊。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症。

四、降压冲剂:

组成:臭梧桐根、罗布麻、钩藤、野菊花、吴茱萸、槐米。

功效:平肝潜阳,降血压。

五、降压袋泡茶:

组成: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黄芩、钩藤、茶叶。

功效:清肝凉血,降压。主治肝热,肝火上炎所致的高血压病。

六、局方牛黄清心丸:

组成:当归、川芎、甘草、山药、杏仁、大枣、白术、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神曲、肉桂、麦冬、蒲黄、黄芩、大豆黄卷、牛黄、麝香、冰片、羚羊角、朱砂、雄黄、桔梗、茯苓、防风等。

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痰、热、风所致之高血压。

七、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功效:清肝热,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之高血压。

八、脉君安:

组成:葛根、钩藤等。

功效:平肝熄风,解痉止痛,降血压。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高血压。

九、脑得生:

组成:三七、川芎、山楂、葛根、红花。

功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用于痰瘀互阻之高血压。

十、脑立清丸:

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

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及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十一、牛黄降压丸:

组成: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黄芪、白芍、水牛角粉、雄黄、党参、草决明等。

功效: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亢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之高血压。

十二、清脑降压丸:

组成:夏枯草、黄芩、生地、决明子、磁石、钩藤、地龙、珍珠母、丹参、槐米、当归、牛膝、水蛭。

功效:清肝泻热,熄风潜阳,化瘀生新。用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风邪内生,血压偏高所致的病证。

十三、全天麻胶囊:

组成:天麻。

功效:平肝熄风止痉。用于肝风内动之高血压。

十四、松龄血脉康胶囊:

组成:葛根、珍珠层粉等。

功效: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等证所致的头痛、眩晕、心悸失眠、颈项强痛、口苦口干、耳鸣健忘、中风等证。

十五、天麻定眩片:

组成:天麻、野菊花、杜仲、杜仲叶、川芎。

功效:平肝熄风,补肾通络。

十六、天麻钩藤冲剂: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高血压。

十七、心可舒片:

组成:山楂、丹参、葛根、三七、木香。

功效:活血散瘀,舒心降压,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用于冠脉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

十八、愈风宁心片:

组成:葛根。

功效:解痉止痛,活血通脉。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等症。

(0)

相关推荐

  • 张学文辨治难治性高血压经验

    □刘安平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 ...

  • 高血压分六型,选对代茶饮可辅助降压!

    在传统医学中,高血压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高血压就有六型.想要通过代茶饮的方式辅助降压,一定要先学会判断自己的高血压类型,再通过代茶饮.食疗等方式进行辅助降压.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如果你有急躁易 ...

  • 高血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

  •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说说常见高血压辩证及用药经验

    360docimg_0_  玥亮说药 1小时前 · 广州百济新特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执业药师 高血压是西医的疾病名称,中医概念称"风眩",一般归属于"眩晕".&qu ...

  • 超级详细,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含中成药),为自己和家人收藏

    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 论述最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 ...

  •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理论渊源  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 论述最多. <素问·至真 ...

  •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包含名家验方)

    原文链接: https://m.haodf.com/touch/zhuanjiaguandian/zhanghuisheng_5191486908.htm 正文 一概述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 ...

  •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与思考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与思考(系列三) 原创 陈磊 中医世家福仁堂 2020-12-08 何须问 古琴独奏版自得琴社 - 何须问 什么情况可以引起人体气血不足呢? 辩证多为寒凝气滞.心阳不足.虚火上炎.心 ...

  •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与思考(系列二)

    2020-12-04 高血压病真的是病吗? 高血压病是西医的诊断名称. 严格地说,高血压并不是病名,是症状,是疾病的症状之一.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常见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严 ...

  •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与思考(系列一)

    原创 陈磊 中医世家福仁堂 2020-11-20 被动等人得病,等病复发,是医疗的失败. 我想,人生恨短,一晃就是第六个本命年了,所以要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 --胡大一 1.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四 ...

  • 高血压病常用10大“克星”中成药,辨证使...

    高血压病常用10大“克星”中成药,辨证使...

  •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比较长,因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 小剂量多 ...

  • “怪病”的中医药治疗(2)——升降散 栀子豉汤

    黄永凯(内蒙古):XX,43岁,男,初诊2021年X月23日,患者间断性头内热痛半年.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内热痛,同时有头蒙不清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络活喜,每日口服5mg一次,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