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惊人绝技是从哪里来的?(2)

爱、迷、瘾是关肃霜苦练的动力

关肃霜是一个文武昆乱不挡, 唱念做打俱精的全能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嗓子好, 音域宽, 音色美, 韵味浓。演青衣, 腔润情深;演花旦, 娇憨细腻;演刀马旦, 英姿飒爽;演武旦技巧娴熟;反串小生倜傥不俗。戏路宽, 能戏多, 如《铁弓缘》、《辛安释》、《战洪州》、《息家庄》、《盗库银》、《盗仙草》、《杨排风》、《白门楼》……都是她的拿手杰作。

关肃霜16岁正式演出,40余年的舞台生活,红遍大江南北。在她年过花甲后仍在舞台上跌、打、翻、扑, 表演风采不减当年, 她的唱、做、念, 尤其是打, 较前更加精炼、纯熟。她能永葆艺术青春, 入迷、有瘾, 苦练从难、从严, 是她成功的秘诀。

关肃霜是满族人, 但从小喜爱京剧, 童年时在家里向父亲学戏, 当时的嗓音又尖又细, 唱起来好似猫叫。她父亲对她很失望, 认为这孩子吃戏饭不容易了!

1942年, 关肃霜15岁的时候, 父亲把她写给武汉唱花旦的戴绮霞和唱武生的王韵武夫妇为手把徒弟。那个年代, 拜师学艺要写“关书”, 字据内有“学艺六年期间, 天灾人祸, 各由天命, 违犯师规, 打死勿论……”等苛刻的词句。关肃霜拜师学艺的时候,已经是15岁的大姑娘。腰腿硬了,练基本功比较困难。可是她毫不气馁,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着年龄大、条件差、生活艰苦等种种困难。每天凌晨, 星星还在天空眨眼, 她就起床压腿, 喊嗓儿, 上午下午两遍功。师傅家生活中的劳务也压在了这个岁的女孩身上, 每天要劈柴、生炉火、挑水、做饭, 伺候师傅、师娘洗漱。戴绮霞、王韵武晚上有戏的日子, 还得到后台服务。散戏后, 服侍师傅、师娘入睡之后, 深夜才能休息。为了学戏, 经常受着棍棒、藤条的抽打, 浑身上下血痕斑斑。在旧社会的学艺道路上, 流的眼泪, 洒的汗水有多少啊! 但是关肃霜不以为苦, 她认为只有勤学苦练、从难从严, 才能学有成就。

关肃霜学艺仅仅一年就登台演戏了。因为师傅是武生, 师母是花旦, 这对她的舞台实践非常有利。王韵武演出时, 她扮演一些武旦、花旦的角色;戴绮霞演出时, 她又扮演一些文武小生之类的角色, 从开始登台演戏, 就具备了行当宽, 戏路广, 能文能武的特点。

关肃霜舞台生活一开始, 就演里子活儿、打下手、唱开场戏, 不论是“两边儿”的、“中间儿的”, 她都高高兴兴地表演。从她青少年时代就养成一种不务虚名、讲求实际的优良作风。

1943年, 在她16岁的时候, 以戴鹔鹴艺名, 在上海共合舞台首演了《铁弓缘》。这个扮像俊美妩媚, 表演伶俐活泼的小花旦, 一炮而红, 给上海滩的观众们, 留下了深刻印象。

出师后的戴鹔鹴、改名关鹔鹴。1960年初, 才把“鹔鹴’, 二字改为“肃霜”。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传说鹔鹴是翱翔于九霄云外的一种神鸟, 其形态与画上画的凤凰相似, 是美的飞禽。周总理认为鹔鹴二字太生僻, 肯定有好多人不认识, 再说, 这种神鸟高飞于云层之中, 很难落在大地之上, 不如改了好。她听了周总理的话, 就把“鹔鹴”改为“肃霜”了。

关肃霜在艺术上博采众长, 破格创新, 全面发展。1949年组织剧团到昆明演出, 第一天打炮戏演的是全本《铁弓缘》(即《英杰烈》), 以文武带打、唱做并重的独特风格轰动春城。

昆明解放后, 云南省军政负责人陈赓同志等见关肃霜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就挽留她在昆明建团。她感到盛情难却, 从此就在云南扎下了根。

1956年, 29岁的关肃霜来北京演出, 她拜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为师。这一年她还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 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 关肃霜带领剧团来京演出了献礼剧目《战洪州》。这是她的一出唱、念、做、打四功并重, 独具风格的拿手戏。关肃霜在《战洪州》剧中扮演的穆桂英, 演到带领人马急奔洪州解围时的“趟马”表演, 非常出色。她的“趟马”先后运用了“云步”、“搓步”、“跨步”、“碎步”、“圆场”和“鹤子翻身”等动作。“趟马”开始, 在轻盈明快的唢呐曲牌伴奏声中, 穆佳英遥望前方, 悠然自得。当她想到洪州被围, 解救任务十万火急时, 面部神态即显露出急切心情, 随着在紧锣密鼓声中“趟马”加快速度, 舞蹈动作虽不断变化, 但层次分明,节奏感强。尤其是跑“圆场”, 难度很大: 她走的是“S”形步法,这样跑起来靠旗容易摇晃, 可是关肃霜驾轻就熟, 尽管跑得快, 但是上身稳,靠旗不动,飘带不乱, 跑得自然、轻松、漂亮、帅气。表现出穆桂英的统帅风度。

关肃霜京剧《战洪州》的绝活:大靠圆场

《战洪州》虽是武戏, 但关肃霜不是仅注重武打, 同时也注重唱、做。“责夫”一场, 打完杨宗保军棍所唱的“南梆子”转“西皮二六板”, 刚中带柔, 刚柔相济, 唱得优美抒情, 韵味浓厚,声情并茂。表现出穆桂英对杨宗保既坚持讲军纪的原则, 又抒发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她恰到好处地掌握了三军统帅在戎马生活中儿女情意的分寸。

“大战”一场的开打, 勇而稳, 准而美。她创造的“靠旗出手”更是绝中之绝。在敌对双方开打的时候, 穆桂英用大靠的靠旗接枪、绕枪, 把来枪绷回, 变靠旗的被动防护的功能为主动还击。一场大战, 使观众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新招、绝活令人赞不绝口。

关肃霜“靠旗出手”的绝技是怎么练出来的呢?靠旗在古代生活中叫护背旗, 是交锋时的防护工具;在舞台生活中能不能把它变被动为主动呢?当她得到老艺人的支持和鼓励后, 就下定决心:练!

她请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武戏演员, 在每晚开演前一小时, 扎上大靠一下一下地练。练完之后,带着一身汗水, 赶紧化妆, 准备当晚预定剧目的演出。就是这样不顾吃、不顾喝, 不怕苦、不怕累地天天苦练。功夫不亏人, 不到100天的光景,练得靠旗听话了, 能打着飞来的枪随后又能接枪, 而且能够使枪绕旗一周, 再把枪绷回, 这一手新招终于在苦练中使理想成为现实, “靠旗出手”成功了!

关肃霜在“打出手”上确实下了很大功夫! 不仅苦练出来“靠旗打出手”, 另外还有其他的创造。过去, 武旦演员打出手, 一般开场小戏(如《摇钱树》等)打两面;大戏如《取金陵》、《奇太仓》等)打四面;踢枪也就是4杆枪。后来发展了,踢6杆枪、8杆枪、10杆枪。最多不过12杆枪。可是关肃霜演《白蛇传》踢16杆枪, 尽管这些枪纵横交错, 上下飞舞, 从四面八方投来, 她都准确无误地踢了回去, 不禁令人叫绝!

关肃霜绝活:靠旗打出手

过去, 传统戏打出手, 有单套月、双套月, 即武旦演员手持双鞭, 把单鞭向空中扔吊鱼儿, 空出手来把对方掷来的枪推回, 再用手去接空中落下来的鞭, 因为是鞭套枪一周, 所以叫单套月。扔起双鞭, 叫双套月。关肃霜演《白蛇传》, 她扮演的白素贞使双股剑,若换鞭扔套月,有些不合理,于是她根据人物和剧情的需要, 破格地用双股剑扔双套月, 这是个难度较大的创造。因为剑尖儿和剑柄轻重不同, 扔起吊鱼儿来接着不容易, 但是关肃霜知难而上, 苦练当先, 终于把这一招练得得心应手, 丰富了武旦的出手技巧。

关肃霜对传统京剧的表演艺术很讲究分寸, 总是要求恰如其分地塑造人物形象。演武戏, 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和技巧, 而是从生活出发, 用武打技巧来表现人物, 演《盗仙草》的白蛇和《盗库银》的青蛇, 各有千秋, 分寸感很强。《盗仙草》的白蛇, 为了救许仙, 冒险上山采取灵芝, 心急似火, 同时身怀有孕, 所以她和鹤童、鹿童交锋, 不肯恋战。关肃霜把白素贞被迫无奈, 不得不打的心情, 表演得细致入微。《盗库银》的青蛇, 看神兵追来, 还笑容可掬, 从容镇定, 关肃霜和库神的交锋, 通过武打, 把青蛇的机智勇敢, 抱有必胜信心, 刻画得入木三分。

关肃霜演传统剧目, 既尊重老前辈留下来的表演技巧, 又敢于破格出新。她对京剧演现代戏更是积极地探索, 而且敢闯, 善创。1964年初, 为了编演现代戏《黛诺》, 曾去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一带景颇族地区体验生活。

《黛诺》这出戏, 内容好, 思想性强, 从艺术上讲也比较出色。唱腔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关肃霜根据黛诺这个景颇姑娘的思想感情设计的唱腔“山风吹来一阵阵……”等唱段, 把少数民族的民歌溶化到京剧唱腔里面;演唱的技巧虽有大幅度的创新, 但不脱离京剧音乐的规律和特点, 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此外, 她还创排了其他反映少数民族的剧目, 如反映彝族生活的《多沙阿波》, 反映佤族生活的《佤山雾》等等。

关肃霜所走的艺术道路是广收博取, 不断探求, 她把学、看、练、演的关系摆得很好。

关肃霜曾这样对人谈过她的学艺经验:“做为一个演员, 对所学的艺术首先要爱, 要入迷。其次是肯吃苦, 肯下功夫。我从小时候受家庭熏陶,对戏特别喜欢, 除了京剧,汉剧、楚剧我都学过。说起来我并不聪明, 但是我看准哪一招好, 就找上门去用心学, 学回来就努力练。学一招, 练会一招不容易, 可是丢一招很快, 不肯努力, 没有常性是不行的。越认真地学, 越会感到需要学的东西多!”

她在学艺、练功上是言行一致, 40余年的艺术生活, 从来没有间断过练。在巡回演出期间, 每天提前下后台, 在舞台上练习那些高难动作, 常常是练出一身汗, 才去扮装。

有的青年演员曾这样问她: “关老师, 像《铁弓缘》、《白蛇传》、《战洪州》这些戏, 你经常演, 干什么还要这么练呢?”关肃霜微笑着说: “这些戏, 对我们来说, 都不是第一次演了, 可是有的观众是第一次来看, 我们应该把最好、最精彩的艺术贡献在观众面前, 不应有一点儿将就的思想。”

关肃霜对演戏认真, 对学艺虚心。她观摩了豫剧名演员陈素贞演出的《梵王宫》, 把耶律含嫣的叠“被”表演, 经过加工用在她演出的《铁弓缘》里面, 用来表现陈秀英这个青春少女待缘时的喜悦心情。另外, 她还向张美娟学过“打出手”;向李丽芳、刘元彤学过《霸王别姬》的剑舞。

1992年3月3日, 她还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出了她的拿手戏《水漫金山》。3月6日,关肃霜这位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京剧事业的人民艺术家病逝于昆明,终年64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