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圣方——温经汤
今天讲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对几乎所有的妇科疾病都有奇效,另外也是一个美容、美手的方子,学会这个方子不但没有妇科疾病,同时去美容院的钱都省下了。我把它叫做妇科圣方——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这里的解释是,中年以后呢,当然现在不单是中年以后才有了,现在的人贪食寒凉,已经把更年期大大提前了。
病有下利,这个下利是什么?不是拉肚子,这是流血不止,更年期到了,结果还流血,应该停了,还是有月经,数十日不停止,不断地来。
“暮即发热”,到了傍晚黄昏的时候就发热,“少腹里急,里急后重,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张仲景说,这个病呢属于带下的病,为什么?
就是过去可能有流产过,或有淤血在少腹没有排干净。为什么呢?看她唇口干燥,唇口干燥我们知道身体里面肯定有些淤血呆在里面,加上下元亏虚肾阳不足,血脉不能滋养上焦,老百姓说的阴虚,手脚可能凉,但有时候可能反而是感到掌心很热,这种情况就是温经汤证了。
临床上温经汤的基本方:吴茱萸、麦冬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6g。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
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
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
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温经散寒,活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和畅,经血自调。
全方重在温经散寒,温中寓补,温中寓通,温中寓清,主次分明,全面兼顾。
那么我们平时根据哪些明显症状来判定能否用温经汤呢?我有这几点体会。
第一点呢是女子宫寒,久久不能受孕,或者崩漏,崩主要指非经期出血,量很大,来势凶狠,功能性子宫出血、肿瘤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漏呢,有时候没到经期,或者经期已经结束了几天了,又出了一点血,或者一直不干净,处于淋漓状态。
第二点呢是手掌干燥、开裂,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
第三点是口唇。张仲景说适合用“温经汤”的女性,证见“唇口干燥”。
不少月经不调的女性口唇干瘪,不饱满,颜色比较淡,干燥、开裂,或感觉疼痛,或有热感。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讲三个医案。
崩漏
患者朱某,女,30岁,16年12月21日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0天就诊。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少,色深红,夹有血块,经行伴有小腹冷痛、腰背酸冷、乳房胀痛,
12月1日患者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出血量不多,暗红色,夹杂小血块,至今尚未干净,精神状态一般,偶有口干,无口苦,睡眠一般,精神状态不佳;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为崩漏,处方温经汤加减:山萸肉10g、桂枝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生姜5g、半夏10g、麦冬10g、人参5g、阿胶6g、甘草3g、桑寄生10g、鹿含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患者经行时多伴有小腹冷痛、腰背酸冷、乳房胀痛,月经量少,夹杂血块,再根据其舌脉象,辨证为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治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温经汤原方加桑寄生、枣皮、鹿含草各10g,随访3个月,服药7日,阴道流血已止,28天后月经正常来潮,其后3个月未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
患者平素经期小腹冷痛,腰背酸冷,喜温喜按,为冲任虚寒;经血中夹杂血块,月经色深红,为瘀血阻滞冲任。
血寒凝滞,瘀血内停,血脉不通,进而脉络受阻,血离其经则漏下不止,因此辨证为血虚寒凝、瘀血阻滞,方用温经汤。
原发性痛经
患者张某,女,25岁,17年2月19日因痛经10余年就诊。患者诉自初潮起,每遇经期则小腹冷痛难忍,饮热水及热敷后症状可缓解。
近两月因贪凉经期小腹疼痛加重,饮热水及热敷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月经量可,色暗红,有血块;脉缓,舌淡红,苔薄白。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药用温经汤:山萸肉10g、桂枝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生姜5g、半夏10g、麦冬10g、人参5g、阿胶6g、甘草3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患者自初潮起,每遇经期则小腹冷痛难忍,饮热水及热敷后症状可缓解,可明确辨证为寒证,寒邪郁于体内,加之患者素体亏虚,结合脉缓,舌淡红,苔薄白,可辨证为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治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药用温经汤原方。二诊三诊均在温经汤基础上加减处方,随访患者,痛经明显较前好转。
原发性不孕
患者陶某,女,32岁,因未孕3年就诊。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偏少,色暗红,有血块,少腹凉,经期尤甚,带下量多,水样。
结婚3年以来,未避孕,查男女双方生殖系统无异常。患者形体丰腴,面色暗,无光泽,怕冷,手脚凉,精神不佳,易疲倦,夜寐不安,大小便尚可。
舌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原发性不孕,药用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0g、桂枝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生姜5g、半夏10g、麦冬10g、人参5g、阿胶6g、甘草3g、淫羊藿10g、菟丝子15g、补骨脂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服7剂药后患者复诊诉带下量较前减少,清晰色白,少腹冰凉缓解,服药后月经按时来潮,手脚凉缓解,怕冷情况好转。遂于前方加减继续服药,先后复诊4月余,月经不至,查尿妊娠示阳性。
按:患者平素手脚凉怕冷,少腹冷,形体丰腴,面色暗,无光泽,男女双方生殖系统无异常而久不孕,是由于冲任虚寒,不能固胎,故久不受孕,处方温经汤温补冲任,再根据患者症状加减药量,使冲任不寒,遂能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