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送男神一朵小红花?

看完《缉魂》,我有一阵子的恍惚,觉得自己刚玩了一场剧本杀(还是情感本)出来。

头脑晕晕,还贡献了一点点真情实感。

对一场剧本杀游戏来说,这已经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了。

但对一部电影来说,这种感受却却远远不够。

毕竟,剧本杀玩家评价一场游戏体验感好,会说“仿佛看了一部电影”。

但看完电影,观众说像玩了一把剧本杀,总有种掉价的感觉。

玩过剧本杀的人都知道,这种游戏的剧本其实很套路。由于游戏设置是分阶段解谜,所以每个阶段都会揭开新的秘密,如此造成层层反转的效果。

另外,如果你玩的是情感本(该种类的剧本终极目标就是要你哭出来),每个人物的背后都会有非常极致(也就是狗血)的情感羁绊。

这种剧本,常常会给人强烈的设计感。

但毕竟是玩比较小众的游戏,我不会对剧本有太高要求。

然而看本片的时候,如果时时刻刻感受到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试图操控你的情绪。

相信我,你会很不爽的。

《缉魂》就是这样。

它像是电影里玩弄的那些巫术,乍一看煞有介事,然而看完再回想那些神神叨叨的情节,我的胸腔里忍不住蹦出两个字:

就这?

01

看电影之前,我对《缉魂》的心理比较矛盾。

犯罪、悬疑、轻科幻……种种元素都隐隐散发出烂片预警的气质。

张震、张钧甯主演,导演口碑前作加持,以及点映后不少高呼“震撼”“大尺度”的评价,又让我心下一动:也许它真是华语悬疑类型片的华丽翻身仗呢?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近未来

事实证明,这场仗,还远远没有打响呢。

故事本身设局复杂:著名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世聪在自家豪宅中遇袭身亡,梁文超检察官(张震 饰)与其妻子、刑警阿爆(张钧甯 饰)奉命调查此事,发现王世聪儿子、王世聪新婚妻子李燕和王世聪的合作伙伴万宇凡皆有可疑之处……

剧情一再反转,但有些关键谜底却很好猜。

另外,张震扮演的梁检本应在剧本中担任侦探的角色,但是故事的核心谜团却是靠嫌疑人自述而揭开。

此时还是帅气光头震

这些都是悬疑片的大忌。

所以与讨论电影本身相比,令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何一部刚过及格线的电影却在网络上引起了小面积狂欢

很多人把该片的上映当作是创作者对审查机制的一次小小胜利。因为该片中涉及到的LGBT、公职人员犯罪等元素,都比较直接地呈现在银幕上,且为影片带来了不小的解读空间。

尤其是结尾,在必然被和谐的基础上,创作者顺势再来一次反转,成为影片最大的彩蛋。

谁看了都得说一句,妙啊。(没错,第一次看到结尾时,我也“妙”了)

然而,这部电影的问题就在于,根本不能回想,更禁不住细想。

一旦你仔细琢磨电影中那些让你觉得“妙啊”的地方,就会发现,这种“妙”不过是被架空的姿态,创作者并没有花心思填充其内核。

如果说,这些或敏感、或小众的元素,只是被导演用来“震惊”观众,用来让因为审查导致阈值变得越来越低的人们感到振奋,那么我认为,不“妙”也罢。

最典型的莫过于影片对于LGBT元素的运用。

导演为什么要运用LGBT元素呢?

大概率是因为对我们这些观众而言,性少数群体的感情状态是一种“隐秘的爱”。在社会语境下不可言说的性质,导致LGBT元素变成一种可以用来迷惑观众的把戏。

片中很多“有违常规”的设计,比如王世聪将合作伙伴万宇凡列为遗嘱继承人的第二顺位,王世聪被火化时,新婚妻子李燕一脸冷漠,万宇凡反而哭得不能自已等,都是为了制造悬念感。

但这种把戏,但凡有点悬疑片观影量的观众,或者是推理小说、剧本杀的初级爱好者,轻而易举就能识破,实在不算什么高明的设计。(LGBT这种梗在剧本杀里都被玩烂了喂!)

如果没有进一步挖掘两人的心理和遭遇,那LGBT元素不就是展示奇观的工具吗?

科学家妻子信了邪教整天神神叨叨,儿子成为畸形婚姻的牺牲者……这些全部都是社会对LGBT群体及其影响的刻板印象。

影片中有一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吗?

没有。

那么对于将敏感元素工具化、奇观化的做法,个人认为没什么可欢欣鼓舞的。

相反,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现象。

因为这些元素越是被禁止,被和谐,观众对于它们的出现就越是惊喜,继而就更加宽容。

这和“禁片一定是好片”的逻辑相似,最终很可能导致创作上的懒惰和投机。

其实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LGBT元素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也曾突然出现,出现的形式和本片很像,都是蜻蜓点水,仿佛是给观众的一个彩蛋。

易烊千玺捡起小岳岳的钱包,发现小岳岳口中的伴侣是个男性,两人还穿着彩虹衣。镜头给了特写之后,易烊千玺又把钱包默默放了回去。

这段情节的设计痕迹也很重,无非想增加人物侧面,给配角增加点立体效果,顺便传达众生皆苦的意思。

但电影毕竟点到为止,并未借此大肆煽情或者大做文章,因此也不至于过分招人反感。而《缉魂》把自己并不真正关心,甚至都不能算真正了解的LGBT元素当做解读电影的那个扣子,既老套,又显得没诚意。

02

既然说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不妨继续就着这两部电影说下去。

毕竟,这两部前后脚上映的电影居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绝症梗+LGBT”元素,因而也难以避免剧情滑向狗血。

但是在如何处理狗血剧情上,《送你一朵小红花》显然要聪明很多。

它选择了避重就轻。

虽然影片宣传点落在“抗癌”上,但进影院的观众很快就能发现电影有点货不对板。

易烊千玺和刘浩存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从小受癌症折磨长大的小孩嘛。绝症,似乎只存在于角色的口中。但没关系,观众不会太计较这点,因为两个小朋友的表现实在太青春太可爱太招人喜欢了。

虽然人物背景的刻画略显潦草,但耐不住角色本身的情感感染力强。一旦观众欣然接受了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的感情线,影片就顺利完成了让观众相信故事的任务。

那么,即便两个小孩躺在铁轨上时的光头假得惊人,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与下面张震的光头搭配观看效果更佳

观众不是讨厌狗血,关键是撒狗血的时候,感情要逼真,要让人打心眼里同情或者爱上狗血中心的主角。

如果再有神助攻来加强情感力度,那再好不过了。

影片中易烊千玺的爸妈就是催泪神器。

妈妈一边骂一边给给街边乞丐钱,爸爸给离家出走的儿子送药,父母为儿子录制视频……这些场景成功塑造了一个在绝症阴影中用爱苦苦支撑的家庭。

同样是被绝症笼罩,《缉魂》也需要展示爱对家庭(或情侣)的重要作用,但却显得吃力不讨好,甚至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首先在叙事节奏上,影片前半段一直忙着营造悬疑和诡异的氛围,分身乏术,根本无暇顾及梁文超和阿爆的感情线。

以至于电影中期喘气的当口,梁文超突然真情流露,为当初没人认可自己的往事而哗哗流泪时,我直接蒙圈:

这怎么从《走近科学》直接跳到《说出你的故事》了?来人呐,把台给我切回来!

结果,电影真的就切回了悬疑片,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再次中断。

说实话,整部电影看下来,两人真的毫无CP感。唯一一两次让人感到有情感火花,都是靠演员的演技硬擦出来的。

《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些笑中带泪的日常互动,几乎没有。

这里就不得不提张震的表演了。

张震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演活了一个绝症病人。

还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千万不要被海报里帅气的光头震所欺骗。进入电影院,你只会为一个形销骨立、面如死灰的梁文超而暗自心疼。

不得不说,张震演出了一个绝症病人的绝望和痛苦,从形体到内心,其完成度都足以让《小红花》里的两位小演员羞愧难当。

更难得的是,影片里并没有全程用一个假光头头套敷衍了事。在手术后,张震的光头长出了斑斑点点的黑发,这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逼真效果,让整个角色的说服力更高了一层。

男神别哭,送你一朵小红花!

但影片的可惜也就在此。

演员的表演和逼真的服化道都在极力渲染绝症家庭痛苦的一面。诚然,这比仅仅展示鸡汤式的乐观要更加真实,但,超越痛苦的感情在哪里?

阿爆为阿超触犯法律,万博士问,值得吗?

阿爆说,换做是阿超,他也会为我这么做。

然而他们前期的互动实在太少,我很难说服自己相信,这种毫无保留的献身式的爱的确应该存在于他俩之间。

至于片中另一对情侣,其感情线作为梁文超和阿爆的参照,也是十分重要的线索。奈何导演非要自作聪明地将其作为谜底,以至于这条线根本无法展开。

如果说,爱情只是这场故事的支线,那么,潦草一点也就罢了。

但偏偏,跨越生死、性别、身体的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如此空洞的情感描写,就很难不说是一大败笔。

我突然想到,如果《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缉魂》能中和一下,前者对绝症的描写再逼真一点,后者对感情的刻画再认真一点,没准一切都不一样了。

可惜,没有如果。

03

在一阵叫好声中对《缉魂》提出这些,也是觉得《缉魂》可惜。

本片对科学滥用的反思,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对爱的可能性探讨,都拓宽了我们对华语类型片的想象和期待。

将一个人的灵魂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样的移魂大法从前我们也有表现,但鲜少涉及科学伦理、性别认同等维度。

更难得的是,当其他电影都在赞颂鸡汤式乐观与爱的力量时,本片却在质疑,这种爱是否只是某种执念?

至少本片在大体框架上承载住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如果不细究,这个故事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而导演又将这个绕来绕去的故事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总体叙事上有条不紊,没什么废章(故意迷惑观众的部分除外)。

但影片最终还是差了一大口气,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对待剧情细节过于马虎。

导演擅长营造悬疑气氛,却忽略了悬疑片的解谜乐趣至少有一半并不在于最后的真相复盘,而在于将真相撕碎了,一点点撒进前面的剧情中。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爱,并非是某种行为结果。某种意义上,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是由爱人亲手用一砖一瓦推起来的细节

既然最终影片的主旨要指向爱,那就应该把两人的爱撕碎了撒到剧情里,最后只需轻轻点出,其他由观众慢慢回溯前路,捡起那些碎片,一点点去拼凑,而不能通过角色的回忆直给。

剧情部分的问题,开篇我们就提到——设计感太重,观众很容易感受到被编剧戏弄。

为什么观众总是能感受到整个故事是被编剧强行设计并反转的?

因为编剧在设计具体情境的时候,没有让人物别无选择,没有让他们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这一条路。

所以观众就会不服气,凭啥他一定要这么做?凭啥他就不能那么做?

别问,问就是编剧让这么做的。

在这部电影里,这样的漏洞有很多。

比如如果没有鬼魂附身,提示阿爆的袋子自己掉下来怎么解释?

王世聪的儿子一个人能打翻整个刑警队,怎么磕了药之后战斗力反而变弱了,连一个癌症病人都打不过?

王世聪这么聪明一人,干了那么多亏心事,家里居然都不弄点安保措施,带着口罩就能大摇大摆进他的豪宅?

这些漏洞,已经随意到了小学生写网文的程度。

而这部电影也就此失真,失去了成为优秀悬疑电影的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