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山中,那一簇簇红籽
山中,那一簇簇红籽
总忘不了家乡的红籽。
秋天开始,红籽便在山坡上成熟,一片片,一簇簇,如火如荼,如霞似锦。其枝干虬曲多姿,果实颜色以大红为多,杂以深红,淡红,橘黄。在万木萧疏的深秋,把野山坡装点得百媚千红。
红籽,又名"救兵粮",“救军粮",“火把果”,“火棘"等。果实酸甜软糯微涩;但红籽经霜冻后便无涩味只剩酸甜。可疗饥渡荒,健胃消食,防中风,抗癌瘤,降糖降压,美白肌肤等。
红军四渡赤水转 战古蔺时,山坡上正好还有红籽,战士们行军打仗辘辘肌腸,幸有满山的红籽解饥疗渴。应该说红军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利也有红籽的功劳。
现在红军走过和战斗过的地方,红籽蓬蓬勃勃,红红火火,是红军的红色精神永在。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农村每到红籽成熟时,都要上山打红籽。打来用以补助农村基本口粮的不足。
穿上百纳衣,(在旧衣服上缝补多层补丁来增厚,为防红籽刺和荆棘刺伤所用)。背上背蔸,带上簸箕,麻布口袋等。把簸箕放在红籽树下,用细棍抖打红籽树,红籽掉在簸箕里,再收进麻袋。两个时辰便可打几口袋背回家,筛选出的红籽叶子晒干可泡茶喝。红籽果实,好的晾晒干后用以磨粉,加在主食里做成红籽粑粑供人吃;次一点的红籽用来喂猪喂牛喂鸡。
也可将红籽加入苞谷中烤出烧酒。(那时候只能悄悄的烤哈)。
那年代农村勤快的人家户每年要打几百甚至一两千斤干红籽。每逢打红籽那段时期,去乡下便可见许多农家埧子里头斗筐、簸箕、晒席等大大小小的容器都晾晒有红籽。如天气不好,也用火烘炕干。那年月,红籽是农村的救命粮啊!
还记得一个亲戚给我家送来几十个红籽粑,好像渗了点糯米粉一起做的,放在火炉上烤出来,那叫一个香。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好了,现在已没人打红籽了。偶尔吃点也是作为怀旧和养生了。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红籽裏上一层晶莹剔透的冰凌或白雪外衣。又成了山上雀鸟们越冬的食粮。鸟儿们在红籽树上跳跃啄食,叽叽喳喳好像在感恩老天爷送来的美食。一些素食的野兽们晚上也来要红籽树下聚餐,对大自然的馈赠大饱口福。
那些长在田边路旁有碍行走的红籽树,因其遍身尖刺,人们对它憎恶,便挥刀砍伐,但红籽树生命顽强,随砍随长,部份根茎在不断的砍伐下澎涨壮大长成奇形怪状。见此,人们化腐朽为神奇,又将红籽树培育成红籽树树桩盆景,用以赏玩和美化家园。或栽培修剪作为藩篱,又别有一番风景。
古人有诗咏红籽树:
串串灯笼树上红
蓬蓬绿叶透晶莹
雪压冰覆浑无惧
依旧亭亭山野中
古人也有词赞红籽树:
深秋末
瘦草半成黄
犹见青枝含艳果
孤山晨色好风光
独赏一穹霜
高山yw也胡整了几句:
一架珊瑚一簇红
傲雪凌霜野山中
累累小果可济世
渡荒救厄解困穷
写于2021年1月15日
文 | 高山yw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