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雪冬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在一段怎样的关系中,总是把“就事论事”挂在嘴边,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说话的人总觉得自己在客观评价事实,而被评价的人也常常感觉人格受到伤害,这其中的认知差异就造成了“无意识伤害”。
你觉得自己在陈述事实,但因为潜意识作祟,认知里的东西早在不经意间倾泻而出。
当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提意见,或作出评价时,潜意识里总是有无数的想法。我们自认为“中肯”的前提,常常暗含着我们认为自己肯定是对的,对方做得就是不够好。所以,评价的人往往会下意识站在一个不公平的制高点,中肯的建议就会变成一种指责,甚至是控制。一位妈妈忙了一天下班回家,脑子里还是未完待续的工作以及领导眉头紧皱的样子,赶到家又急急忙忙给孩子做饭,收拾家里的乱七八糟。这时她看见孩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电视剧,作业还有一大堆没写,她可能会发火:
写完作业再看电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和我一样每天都这么累。
其实妈妈说得很对,也很中肯。但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我上学一天也很疲惫,我的辛苦没有被看到,只有学习好,我才是被爱的。
一位妻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老公每天睡觉前不洗澡,每当她看到老公玩完游戏直接钻进被窝,她都会提醒,时间久了语气也不好了:
其实妻子的建议无可厚非,但老公听了之后可能会觉得羞愧,因为她觉得妻子在嫌弃他脏,嫌弃他懒,同时,出于脆弱的自尊心和羞耻感,男人并不会心甘情愿去洗澡。为什么明明出发点是好的,最后中肯的建议却变成伤人的话?
就像我们觉得伴侣睡前应该先洗澡,下意识觉得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知道这样是对的又总是不去做,那他们就是懒!时间长了,不认同的情绪也会越积越多。同时,还有一个潜在逻辑在支撑着我们:对方是强大的,不会被伤害到。
其实,开口的人潜意识里都早就有了定论,所以说出来的话会带着自己都察觉不到的讽刺,和无所顾忌。
于是那些“中肯”的话,就成了肆意伤害对方的利器,对方已经鲜血淋漓,我们却浑然不觉。
那另一个层面,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别人的评价不对,还是那么容易跳脚、生气,觉得被伤害呢?这是因为我们把“别人对事情的评价”等同为对我们这个“人”的评价,从而萌生出羞耻感和自卑感。我们也会把对自己的评价,投射到事情上面去。比如一个自卑的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别人的一点点看法,都是对自己的否定。在别人看来,她家境优渥,还是名校高材生,可她却非常孤僻。因为玛丽安的母亲重男轻女软弱无能,哥哥又遗传了早亡父亲的暴力倾向,一言不合就虐待她,甚至精神侮辱她,导致玛丽安始终觉得自己是残缺的,不值得被爱的。因为这种脆弱和自卑,当别人评价她“丑”“平胸”“孤僻的怪物”时,她慢慢认同了这种评价,她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糟糕不堪的人。后来,她和不同的人谈过恋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在性爱的时候,她希望对方对她使用暴力,因为只有被打的时候她才感觉是熟悉的,她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只配拥有这样的爱。可实际上,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美女、才女。但不被爱的体验是她骨子里带来的匮乏,所以别人对她的任何评价,都会变成对她“残缺”的指指点点。因为内心越是脆弱的人,越习惯靠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这样的人,会把别人的评价经过自己的潜意识加工,变成对自己人格的攻击,以及对自己的消极否定。就像美女在照哈哈镜,再好看再优秀,她依然觉得自己丑陋无比。
但其实呢,不管别人的评价是真的恶意还是无意,只有当你产生自我认同时,才会真的伤害到你。
别人的评价未必是现实,可当我们认同了别人,想象就变成了现实,我们开始对自己有错误的认识。最常见的,容易陷入“我必须这样才能被爱”的认知里。就像那个被妈妈催促学习的小孩,他会认为只有学习好,自己才会被爱。但当这个条件未达到时,就会产生情绪困扰。还有很多女性,在太多的“无意识伤害”下,会认为自己必须长得漂亮,必须性格温柔才会被爱,于是她们选择带上“完美的面具”,用化妆、整容、甚至伪装的办法来获取融入集体和被爱的勇气,最后伤痕累累依然看不清真相。殊不知,所有坏的结果都是认知里“必须”设下的牢笼。
其次,有的人容易陷在自我否定的情绪里——“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们总是习惯自我归因,把所有不好归结成自己的责任。比如孩子调皮捣蛋误伤了同学,老师让妈妈好好管教孩子,可妈妈可能会认为“自己根本不会教育孩子,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又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被老板训斥之后,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不如同事优秀……我们很多人,都在用这样的方式否定和责备自己,把一句普通的话,放大无数倍。最后,还可能陷入极其负面的预设里——“一件坏事发生了,就是灭顶之灾”。我们总觉得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就面临着灾难的到来:仿佛被伴侣嫌弃就意味着不爱,被领导批评就意味着没有年终奖,被朋友指责就意味着自己不够好……好坏都是一时的结果,但当我们“认为”它会变坏时,我们只会在无尽的煎熬中等待。其实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总是“好心说坏话”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认知上的偏差,不利于我们正向关系的发展。那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这种无意识伤害,更加中正地与人交往呢?
1、区分想象和现实
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不加工别人的评价。别人说你不好的时候不过分沮丧,别人夸你好的时候也不沾沾自喜。当你用别人评价否定自己的时候,就去找到自己很好的证据。或者去寻找别人的评价并不 “中肯”的证据。
2、不把对自己的否定投射到事件上
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全部。我就是不完美,那又如何?即使做错事,那也是人无完人的表现。不再依靠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而是建立无条件自尊。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都不因为一件事否定自己。打破对自己的攻击,当你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时,及时制止自己。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别人对你的期待并不是你真正的期待;你对于别人没有那么重要,别人不会在意自己说了什么,难以释怀的只有你自己。可是,你对于你自己很重要,只有你能伤害你自己,也只有你能好好爱自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德芬老师这句话,值得我们一生体悟。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