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有乌石山。桐庐有白鹤峰。桐庐有天子岗。它们你抱我,我依你,陷入一种糊里糊涂的浆糊关系。容我咬文嚼字一回。所谓“山”,“土之聚也”,“土有石而高”,看字形似山峰并列,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所谓“峰”,“山耑也”,高而尖的山头,一看上下结构的“峯”就能获得直观感受。所谓“岗”,山脊也,古时“冈”与“岗”通用。在地方志中,山、峰、岭、岩、洞等,是分而论之的。所以,不论取山、峰、岗的字意,还是以地方志的实际操作为例,山、峰、岗都是不同的。
但《桐庐县志》载:“乌石山……一名白鹤峰,亦称天子冈。”它们之间画等号了。周天放作《富春游览志》文字,“第十·天子冈”开篇即是“天子冈,一名白鹤峰,又名乌石山”。它们之间又画了等号,因为周天放是抄县志的。
马时雍主编的《杭州的山续集·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准确描述了天子岗与白鹤峰的关系,“天子岗在……白鹤峰下”,但整体上对三者关系的呈现还是模糊的,因为他以《富春游览志》为师,还抄错了字,将“舁柩而上”误作“弃柩而上”,使意思完全相反。
在看图的时代,拍一张照片,作几个标注,直观又准确。请看驴友制作的图。乌石山上白鹤峰,白鹤峰下天子岗,这才是对的描述。一如西湖边有夕照山,夕照山上有雷峰,雷峰上有雷峰塔。
有必要补充下乌石山、白鹤峰、天子岗这三者的由来。桐庐富春江南岸有座山,它有几座山峰组成,因山上多乌色石,形似鸟兽,所以称乌石山。乌石山上有一座白鹤峰,一说因形似仙鹤而得名,一说因孙钟葬母得白鹤仙人相助而得名。白鹤峰下,孙钟葬母的地方,俗称天子岗。因为孙钟后人孙权称帝,三分天下。
汉字的表情达意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比如在村里碰到一个人,问他干吗去,他答“上山去”。请问:他是到山谷,还是山腰,还是山顶?不清楚的。而且,人们对事物的取名往往是放大了事物特征的“以偏概全”。所以,不论称乌石山,还是称白鹤峰或天子岗,只要蜿蜒而上,一样能欣赏到桐庐山水之美。
附
1110年,黄裳作《桐庐县仙人洞十题并记》,见《桐庐县志》(无诗注),见《演山集》(有诗注)。
1112年,黄裳作《阆仙洞记》。见《景定严州续志》“碑碣”,见《浙江通志》,只存题目,没有文章,《演山集》中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