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伴眼部疼痛的双侧眼眶肌炎一例

患者女,53岁,研究员。主因“左眼红肿伴眼睑上抬无力4d,右眼肿胀伴眼睑上抬无力半天”于2017-02-22入院。2017-02-18无明显诱因晨起后出现左眼红肿、左眼睑上抬无力,就诊于某私人诊所,给予“氯霉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及“头孢曲松钠”静脉输液3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4d后患者自觉右眼睑肿胀,右眼睑上抬费力,双眼无疼痛、流泪症状,不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不清、饮水呛咳、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遂就诊于作者医院门诊。眼部超声检查结果示,左眼上睑、上直肌及眼眶软组织增厚,左侧泪腺稍增大,怀疑炎性病变。眼眶MRI增强扫描结果提示炎性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不除外(图1A)。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无变化,大小便无异常。既往慢性腹泻数年,间断发作,发作时大便不成形,伴有黏液,未诊治。入院后查体:体温36.7℃,心率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3/100mmHg(1mmHg=0.133kPa),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查体未及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左眼稍外凸,左眼周、左眼球结膜红肿,右眼睑轻度水肿,双侧上睑提肌无力,左眼显著,不能自主睁眼,右眼睑上抬可,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1.0,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底视乳头无水肿,双眼球各向活动可,无眼震,眼球活动时不伴有疼痛,其余脑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感觉及共济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阴性。血、尿、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范围;血生化全项、糖化血红蛋白、血凝分析、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6项、免疫五项、抗可溶性抗原(ENA)多肽检查结果正常范围;风湿三项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RF)21.6IU/mL(正常值0-20IU/m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137.00IU/mL(正常值0-116IU/mL)、C反应蛋白(CRP)11.40mg/L(正常值0-8mg/L);胸部CT、周身淋巴结超声、甲状腺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电子肠镜检查示:慢性乙状结肠炎;颅脑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眼部超声及眼眶MRI增强扫描结果诊断为眼眶肌炎(orbital myositis,OM)。给予患者甲泼尼龙240mg治疗,第2天患者双眼睑上抬无力及肿胀明显好转,3d后糖皮质激素调整为120mg静脉点滴,随后调整为醋酸泼尼松80mg晨起顿服(×3d),40mg顿服(×3d),后每3d减5mg至停止。2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复查眼眶MRI检查显示病变较前明显缓解(图1B)。半年后随访患者症状无复发。

讨论

OM是一种主要涉及眼外肌的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发病人群为青、中年人,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手术、外伤、临近软组织感染相关。近年亦有研究结果显示OM可能为IgG4相关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IgG4相关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包括泪腺、唾液腺、胰腺、肠

道、肾脏等。该患者有慢性结肠炎病史,结合此次出现OM,考虑极可能为IgG4相关系统疾病,但遗憾的是该患者拒绝进一步完善IgG4检测。

OM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单侧痛性眼肌麻痹伴有眼眶局部炎性反应,这种疼痛多在眼球活动时加重。但也有报道显示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进展或无疼痛表现。一项纳入44例OM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双眼受累者占20%,且其中无疼痛表现者所占比例达50%。Montagnese等总结了近15年收治的7例患者,其中仅有2例不伴有眼眶及周围疼痛,而有研究报道85%-100%的患者伴有眼部疼痛。本例患者急性起病,病初左眼受累,随后为双眼,但患者无疼痛表现。OM眼肌受累以内直肌最常见,其次是上直肌、外直肌,少有上斜肌及下直肌受累;此外,OM患者可仅表现为单独提上睑肌受累,但较少见。眼眶MRI检查对OM诊断有较高价值,典型特点为MRI平扫时可见眼外肌增粗、肥大,且多位于肌腹、肌腱连接处,增强扫描可见眼眶周围软组织及眼外肌明显强化,但视神经不受累。

部分OM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但早期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加快缓解过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OM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在病初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迅速缓解被认为是OM的诊断标准之一。治疗方案可为口服泼尼松1mg/(kg·d),持续2周,随后的6-12周内逐渐减停;有患者按体重1mg/kg口服泼尼松持续1个月或应用静脉注射甲泼尼龙(500-1000mg/d)亦获得较好疗效。另有研究指出可依据OM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选择糖皮质激素用量,如单次病变或程度较轻者可给予泼尼松20mg口服作为主要治疗,如存在多次或双侧眼外肌受累,可给予泼尼松40-60mg作为主要治疗方案。

本例患者在发病初3d内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无效,因患者拒绝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给予起始量为240mg的甲泼尼龙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复查眼眶增强MRI时病变较前明显缩小,与上述相印证。尽管O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Montagnese等观察了7例OM患者,有3例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采用新的生物药物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

OM需与甲状腺眼病、海绵窦炎、海绵窦动静脉漏、眼眶蜂窝织炎、眼眶肿瘤等相鉴别,其鉴别要点主要为甲状腺功能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颅脑尤其颅底及眼眶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0)

相关推荐

  • 规培朋友看过来--核医学病例及解析(202号)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 徐洋 袁磊磊 赵晓斌 艾林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男性7岁,因"左眼球震动.斜视6年,左眼球突出.视力下降4年"就诊.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 ...

  • 14岁淋巴结结核女孩治疗过程中视力突然消失,专家如何究其原因

    引言 结核在我国常见且高发,青少年发生结核感染占有相当比例,由于结核治疗过程长.药物副作用大.导致很多结核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患者罗某是一位14岁留守儿童,1年多前因颈部进行性肿大包块被诊断为淋巴结结核 ...

  • Neurology病例:搏动性突眼伴外斜性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

    65岁有高血压病史的男性患者,表现为视物成双.查体可见外斜性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wall-eyed bilateral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WEBINO)(图1) ...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闭塞临床较为罕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临床表现主要与额叶及胼胝体功能受损有关,症状与体征多样,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时 ...

  • 以精神异常起病的双侧丘脑梗死2例报告

    双侧丘脑梗死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患者多存在血管变异.小部分人丘脑穿通动脉(丘脑旁正中动脉)起源于单侧大脑后动脉,这种变异血管被称为Percheron动脉,该动脉闭塞所致的双侧丘脑梗死在缺血性脑卒中 ...

  • 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

    患者,男,32岁.患者以"嗜睡,反应迟钝6d为主诉"于2016年11月10日入院.现病史:患者于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呼之睁眼,问话可答,生活可自理,未介意.3d前患者出现反应 ...

  • 以晕厥起病的双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报告

    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指由于颈内动脉内壁的撕裂,导致血液经过破损的内膜进入血管壁引起血管壁分层,从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假性动脉 ...

  • 双侧丘脑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丘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但一般累及单侧,双侧丘脑同时发生病变的较为罕见.文中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资料及诊疗分析报道如下. 患者住院号1616×××,女性,年龄69岁.因"突发昏迷 ...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一例

    患者男性,70岁,农民,主因突发性意识不清11h,于2016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1h于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跌倒,无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大小便失禁等,呼之不应,急诊入当地医院,头部MR ...

  • 罕见表现为“十五个半综合征”的双侧脑桥梗死1例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主因"头晕.视物成双5d"于2014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于5d(2014年10月15日)前正在乘车途中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成双,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 ...

  •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致急性双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是以真菌侵入鼻窦黏膜.软组织.骨质及血管造成多脏器损害为特点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