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城那些事儿丨我在大连卖过的鱿鱼丝、烤鱼片

近些天我一直都在研究城镇化带来的深层次社会变革与矛盾,这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对社会综合影响的重要分支,另一方面也与我一直以来都十分感兴趣的犯罪心理十分契合。

事实上,昨天我已经完成的一篇推文,是关于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犯罪率之间的关系思考。不过考虑到眼下正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在此期间安排推送显然有些不合时宜,所以我决定延迟到假期结束后再进行推送,敬请期待。

——前言

山川网: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旧友重聚,宜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所以,我就从当年离开学校后,一面兼职打工,一面四处旅行的过往经历中,抽出几段比较印象深刻的记忆,分享给大家,权做朋友间的闲篇聊天。

多年以后,当我兜兜转转体验过诸多行业,尝试过许多岗位后,日渐从事一些在外人看起来十分光鲜亮丽的工作后,我依旧对于若干年前,在东北最南端的这座美丽滨海城市售卖鱿鱼丝、烤鱼片的短暂兼职生涯,记忆犹新。

01

沈阳的冬天,太冷了

为什么会去往大连呢?因为沈阳的冬天,真的太冷了。

按照我最初的计划,我原本会在沈阳停留的时间更久一些。因为沈阳是整个东北三省的交通枢纽,以这里为原点去往东北各地市的交通会十分方便。

虽然母亲是辽宁人,我也常自诩身上流着一半东北人的血脉。但对于从小就在河北长大的我来说,沈阳的冬天显然还是太冷太冷了。

很多外省人或许会觉得,由于在纬度上沈阳比长春、哈尔滨要更靠南一些,所以沈阳的冬天绝对温度照理说会更高一些。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在哈尔滨到零下二十五度时,长春可能是零下二十二度,沈阳则是零下二十度。

听上去沈阳比哈尔滨暖和五度对不对?但是对于实际的室外体感温度来说,当气温低于零下十度时,我的感觉基本就只剩下“特别冷”这一种感觉。这感觉就像是已经冻麻木的一只小动物,温度再低多少度感受其实并没有太多变化。

因为实在忍不住沈阳冬天的冷,所以我把目光向南望,整个东北三省冬季温度最高的地方——大连。

02

独特的求职经历

那个时候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身上没有任何积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初到一座陌生城市最大的生活成本,显然就是房租,这点在大城市中表现尤其明显,我自然也不例外。

这点当年的我就十分清楚,所以早在离开沈阳之前,我就已经提前在“一个神奇的网站”上物色了几个工作岗位。因为不会做太久,所以我对于薪资和工作内容没有太多要求,唯一的刚性要求就是,提供宿舍住宿。

所以当我携带着我的全部家当——一个行李箱,敲开那家公司的门时,我的内心其实是十分忐忑的,这与若干年后日渐把面试当做闲聊般从容的我大不相同。对方公司的人事姑娘也很惊讶,她告诉我虽然公司的确提供住宿,但是起码要等到试用期结束。而在此之前,我还是需要自己解决住宿的地方。

作为当年东北的经济明星城市,热门旅游目的地,大连的居住成本在东北处于较高区间。为了省钱,我找到了一家家庭旅馆落脚。地址我已记不清楚,只知道在一家医院的附近,常会有一些外地来大连看病的家属下榻在此处。

我住的那间房子很小,是客厅隔出的一个小房间,除去一张单人床之外,基本就放不下其他任何家具。好在供暖没有任何问题,这对于东北的冬天而言显然是最重要的。

人事姑娘也是外地人,比较体量我的难处。所以原本应该一个月的试用期,被缩短到了一周时间,然后及时给我安排了公司宿舍,我也就随即搬离了这处家庭旅馆。

对于这家家庭旅馆的印象,我大致只有两个:其一是不善言谈的中年老板,其二则是住在我隔壁精力旺盛的一对年轻情侣。

03

老于哥

这家公司是一家做海鲜即食的品牌,经营方式是在各大商超的必经之路上开设门店,然后现场加工制作售卖。招牌产品是鱿鱼丝和烤鱼片,当然后来陆续又增加了一些其他塑装的海鲜小食。

老于哥既是我舍友,同时也是我师傅。对于这种最为传统的餐饮零售行业而言,每一位新员工都会被安排一名老员工作为师傅,方便新人迅速进入角色。

老于大哥老家是“大城市”铁岭的,所以在一众同事中,他的东北话十分之地道。虽然东北三省总被一并提起,但实际上三省的口音差别依旧比较明显。比如哈尔滨本地口音既清且脆,听起来十分悦耳;而大连话特色就更为明显,是一种介于东北话与山东话之间的有趣口音,被当地人称之为海蛎子味儿。而外省人普遍认为是标准东北话的赵本山式口音,事实上只是以沈阳为中心区域的东北话。

老于大哥不仅东北口音标准,东北性格也十分标准。开朗、率真、乐观、不拘小节,段子基本上张口就来,在每天重复性的工作当中,老于大哥的段子是最好的解压神器。

有一天晚上下班后,我在宿舍的门口看到了一只瑟瑟发抖的流浪猫,我同情心起,就想将之带回宿舍喂养。老于大哥拦住了我,告诉我大连街上的流浪猫、流浪狗不计其数,你今天救得了这只,明天也救不了那只。更何况你现在还住在公司宿舍里,并非私人空间,所以这猫你不能带回去。你有你的命,它有它的命。

那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和那只流浪猫何其相似。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我都对这件事难以忘怀。我想后来我之所以会领养另外一只猫,也和这段记忆难脱关系。

04

英子姐

到大连这家公司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初冬。所以没过多久之后,春节就要到了。中国人看重过年,北方人、东北人尤甚。由于是商超型零售经营,所以这家公司春节是不歇业的,但越临近春节,人手就会显得格外不足。

那一年我没打算回家过年,所以我被调到另外一家门店,去替换准备回家的一位同事,英子姐。这是一家很小的店,所以员工只需要一个人即可。

我早到了几天,英子姐向我传授了许多独自一人照看一处门店的经验。我记得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当时每天晚上下班之前,都需要对当天销售出去食品的重量和消耗掉的配料进行核算,然后上报给公司相关同事进行统计。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都还不错,但是也不知道是英子姐的讲解方式有问题,还是我对统计海鲜这件事儿毫不上心,最终的结果都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方式我居然用了好几天才勉强学会。因为这件事儿,我还被英子姐笑了很久。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后来我对大数据行业的浓厚兴趣。

虽然有统计,但这种称重式的统计方式,显然每天都会有一定的误差。作为食物的制作者,试吃确保味道的合格也无可厚非。但十分遗憾的是,作为从小在内陆地区长大的我而言,对于各类海鲜、水产都毫无兴趣,所以虽然每天守着许多在外人看来的“美味”,我却始终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

这家门店同时还濒临一所大学,不少学生都是外省外市到这里求学的。到了临放寒假之前,店里的生意忙碌了不少,很多同学都想带些大连特产给家人朋友尝尝鲜。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只能把打包封装的流程,交代给了他们自己,然后只负责制作和收银。

多年之后,在我重新回忆起这件事情时。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到优秀,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到卓越,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是断断不可能的。

所以,那一年的东北大连餐饮界,失去了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05

黑石礁

我独自负责的这家门店,位于大连黑石礁景区的附近。

黑石礁是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地质景点,这里的海岸线曲折多变,约十几亿年前形成的岩溶景观———黑色礁石,遍布于岬湾之中。涨潮时在水面或隐或现,神秘莫测;枯潮时兀立于滩面,蔚为壮观。

每天早上上班前,我都会稍微提早出门一会儿,这样就可以乘坐公交车达到目的地后,先多走几步路到黑石礁海滨看看海。那段时间,海上升明月的场景我很少看到,海上升明日的场景我倒是记忆犹新。

而另外一件让我感到记忆犹新的事情,显然就没有那么美好了,甚至于后来还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内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些许心理阴影。

春节期间,门店所在的商场每天翻来覆去的都是那几首拜年的歌曲。对于顾客而言,他们可能只需要在超市里停留聆听十几分钟、半个小时。但对于身为工作人员的我而言,每天却要强制聆听十个小时左右。

以至于现在每年春节期间我到超市进行购物时,当那几首固定的拜年歌曲响起时,依旧会感到往事不堪回首…

06

海之韵公园的海浪声

如果说关于大连的所有声音中,最糟糕的印象是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拜年神曲的话;那么美好的印象莫过于大连滨海的海浪声。

大连的海岸线很长,而且市区的部分均设置了木栈道。由于木栈道足够长,所以游客或市民被分散得足够开,这样一来漫步在大连的海滨就会足够安静,这与许多当下的网红城市旅游体验大不相同。

在海之韵公园的一片礁石边,我曾打开手机免提,给我当时仍在河北上大学的好朋友打过一通电话,为了让当时从未到过海边的她听听海浪的声音。

这或许也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勉强还能称得上是浪漫的举动。

07

旅顺是个好地方

旅顺,原属旅大市,现在是大连市的旅顺口区。

我第一次去旅顺,是为了参观旅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十分有特色,建筑本身就是值得重点参观的目标。而整座博物馆中的展品陈列,同样在国内一众博物馆中堪称独具匠心。

很多年以后回来起来,我依旧认为放眼整个东北,甚至整个北方地区,旅顺都是绝佳的养老之地。

《从前慢》中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似乎就是在形容在旅顺的生活。这里街道干净、整洁,路上行人不多,一班公交车过去后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久之后才会有第二班。

年轻人多数都去了大连市区工作和生活,于是留在旅顺的多半是中老年人。他们每日不紧不慢,不急不缓,日出日落随心工作生活,似是过出了神仙一般的生活。

那一年,我22岁,一无所有,除了年轻。但我始终认为,人生不必过于纠结于结果,因为所有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

凡所经历,尽是人生。

今天,依旧以此语与诸君共勉,祝中秋节快乐。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21城市群 丨 蚌埠入群 丨 东北经济转暖 丨 城市高等教育实力 丨 粤苏地铁争霸 丨 普通地级市十强 丨 18大自贸区 丨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丨 房地产依赖度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上半年GDP三十强 丨 地方财政收入 丨 江苏全域一体化 丨 多城杠杆率超100% 丨 上半年25省GDP 丨 苏南模式和江苏未来 丨 上半年房价收入比 丨 二次城市化 丨 夜间经济 丨 房价消费和工资 丨 长三角一体化 丨 汽车消费南移 丨 盐泰锡宜城际 丨 淮海经济区 丨 南京,要更大 丨 江西/南昌的崛起

人文: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0)

相关推荐

  • 大连百年有轨电车最美的一段路,黑石礁到学苑广场

    大连百年有轨电车最美的一段路,黑石礁到学苑广场

  • 雪中的大连黑石礁

    雪中的大连黑石礁

  • 大连旅顺太阳沟的秋天

    大连旅顺太阳沟的秋天

  • 五月日记(1)

    五月日记 1.1983年5月9日 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闭幕. 男女团体冠军均由中国队获得.以曹艳华.耿丽娟.倪夏莲组成的女子团体以3:0胜日本队获冠军.江加良.蔡振华.谢赛克以5:1打败瑞典队( ...

  • 那年那城那些事儿丨我在湖北潜入中学课堂卖班服

    山川网:中秋佳节三天假期,我思来想去,决定推送三篇和平时不太一样的一些内容--关于前些年我在旅行途中的一些片段回忆和所思所感. 昨天的时候,我推送了我在东北大连售卖鱿鱼丝.烤鱼片的经历,今天我们不妨就 ...

  • 那些事儿丨汪爱贤:那年读书有惊无险

    那一年,因为沉迷读书,我曾差点造成了一场火灾. 自幼,我便喜欢听父亲讲故事.记得父亲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十大元帅><孙悟空大闹天宫><穆桂英挂帅>等.每每听完父 ...

  • 那些事儿丨王晓阳:难忘那年暑假打工

    1997年暑假,为了继续求学,经亲属推荐,我到一家砖窑场打工挣学费. 因为没技术,所以我只能卖膀子力气当小工,跟着一名师傅学习制作煤饼. 煤饼是烧砖的燃料,是把用竹子制做的"田"字 ...

  • 那些事儿丨魏有花:那年开学

    那年,我被南方的一所大学录取,离开学还早呢,爸妈就开始张罗我的行程,那神情,像是生怕我出门被人拐跑似的. 他们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了我独自南下报到的斗志,背着爸妈,我买了一个人南下的车票.临近开学,爸妈 ...

  • 城圈趣事丨对于上半年增速回暖这件事儿,天津这波操作有点意思…

    当然了,圈里人也分为很多种.有人文派的圈里人,热衷于研究城市的历史与地理:有数据派的圈里人,热衷于分析城市的各项数据对比:有投资派的圈里人,热衷于研究哪个城市的哪个区域还是房价洼地.凡此种种,尽在圈中 ...

  • 那些事儿丨郭新中:筑梦·追梦·圆梦——我与德院的不解之缘

    有人说,人生如同奇妙的宝盒,里面储藏着许多封存已久.鲜为人知.璀璨斑斓.价值非凡的宝石. 在德州学院建校50周年校庆之际,我怀着喜悦.激动.感恩的心情,特撷取我人生宝盒中的一颗宝石,真实地讲述&quo ...

  • 那些事儿丨周晓明:我在建筑工地的那些事

    大城市的夜晚是喧嚣的,不单单是马路的车水马龙,也不单单是人群的熙熙攘攘,还有建着筑工地上的叮叮当当. 上大学期间,我曾到山东某工地做实习生.初次接触工地,有着饱满的求知欲,更有着对建筑工地的好奇心. ...

  • 陈健:做双眼皮的那些事儿丨科普篇

    读者 小编,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什么我的窗帘总是掀不开呢? 你的丹凤眼也很美啊! 小编 读者 那你尝试过上课的时候你专心听讲,老师却叫你,某某同学眼睛睁开不要睡觉:照相的时候自觉眼睛已经睁很大,摄 ...

  • 那些事儿丨杨福国:遥远的格桑花

    近日,备考做题,在试卷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些文字写到雪域高原上绚烂盛开的格桑花. 其实,我还没见过真正的格桑花,但文中所写那绚烂盛开的格桑花却一下子撩动我的心弦,让我倍感亲切--格桑花,原来是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