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光】行走的课本,语文可以这样学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项管理”,衡南县明德小学君雅阅读工作室针对“减负提质”,查阅大量的资料,融合多方面的资源,采用家校携手的形式,探讨“减量不减质”的金点子。
Q1:“双减”落地,作业减少,孩子的休息时间多了,总是喜欢看电视,这可如何是好?
君雅: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观看由CCTV-10 科教频道推出的大语文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
Q2:这还不是看电视吗,这档节目与其它电视节目有什么不同吗?
君雅:《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Q3: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吗?
君雅:《跟着书本去旅行》每一集的时长就20分钟左右。
这种学习,层层递进,潜移默化,不带有一丝疲倦感。
Q4:孩子看电视去了,书本知识没有学扎实怎么办?
君雅:它是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触摸历史、感知人文底蕴。
纪录片每一集都是从一篇课文开始的。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主持人会引导孩子们对课文提出问题。
紧接着,带着孩子们去实地探访与课文相关的地方,尝试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杜甫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到成都的风雨。
一场春雨让经历过旱灾的杜甫内心充满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一场秋雨又让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两场夜雨,为何带给杜甫截然不同的感受?
那么请你跟随镜头的视角,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让孩子们实地体会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情景。
写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时候,杜甫才经历了北方的旱灾,历经艰辛,终于在成都有了片刻安宁的生活。
成都是个多雨的城市,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孩子在屋前的浣花溪游泳,杜甫在这里植树、作诗、看竹,生活过得“美滋滋”,心境自然开朗。
而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时候,是因为风雨交加。
在这里,节目组带着孩子们按照古代的方法尝试扎茅屋,体会了一把辛苦做好的房子一朝被毁的心酸。
除了身临其境,节目里扩展的知识点也很丰富,从一个点,拓展至整个面,再剖析背后的社会问题,看得出节目组“煞费苦心”的程度。
Q5:我家的孩子不喜欢看历史、文化知识,他(她)喜欢科学常识,怎么办?
君雅:它讲的不光是历史、文化知识,还有科学常识。
小学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卢沟桥》,课文中说它“设计科学”,这是不是言过其实呢?
《走近卢沟桥——科技之桥》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节目中详细分析了卢沟桥特别的建筑工艺。
比如,桥梁中运用的“铁柱穿石法”让桥受力均匀,更加坚固,有效防止桥基下沉。
这就是这座有800多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古桥依旧坚固如新的原因。
然而,即便这样解释,孩子们依然会觉得很抽象,所以节目组请到的专家还做了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为孩子们解释了其中的科学原理。
很多人常常问,大语文让孩子学的到底是什么?这则纪录片可以掷地有声地告诉你——这就是大语文!
Q6:天天看这个,孩子会不会厌烦啊?
君雅:纪录片通过读文、走访、体验,让孩子们身处实地,触摸历史沧桑的遗迹,倾听著作者背后的家国情怀。
每一期不仅有资深文化学者做全程细致的讲解,给孩子们进行答疑解惑。还有在线网友一起云旅行,互动问答。
特别逗的是,这些网友有时还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起来,哈哈~
专家、学者、领队、孩子们,没有人是刻意的说教,每个人都是在用心感受与体会,课本中的山河大川、故事名人,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Q7:这些东西孩子看看就好了,我们大人不适合看了?
君雅:纪录片体系丰富,内容海量,学者、学霸纷纷助阵。
节目更新到现在已经有200多集了,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主题、所处的年龄精挑细选地来看,也可以跟着期数,一点一点地研究,毕竟每一帧都有知识点,每一个镜头都很有“故事”。
节目中请了不少专家,以全新的阅读视角,为同学们剖析经典名篇,让他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以外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比如大家熟悉的诗词大会的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
看完这个纪录片,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能积累一份文化底蕴,共享亲子美好时光,去掉生活烦恼留给自己的浮躁和戾气。
整 理 | 王袁媛
编 辑 | 王袁媛
初 审 | 李翠英
审 核 | 吴桥林 陈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