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行书堪称“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书迹,学书之人,几乎没有未临习过者!
“书圣”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用现代流行词语来说可谓是“YYDS(永远的神)”!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而王羲之最著名的书迹,首推《兰亭序》, 全文28行、324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可以说是在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书迹之一。唐代以后,学书之人,几乎没有未临习过《兰亭序》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历代名家的临摹作品吧!
晋-王羲之
王羲之本尊写的《兰亭序》,虽涂涂改改,但其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之间犹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序》中不能自拔。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相互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兰亭序》笔法与结字皆精巧严密,让后生不得不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和如水流般流畅的文采。
唐-虞世南
纸本,行书,24.8*57.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虞世南,字伯施,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天历本兰亭序》又名《虞摹兰亭序》,刻于兰亭八柱第一柱上,是唐朝虞世南勾摹本,两纸拼接,各14行,排列较松匀,字体较圆转,少锐利笔锋。
明-文徵明
行书,29.2*12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共临过四次兰亭序,此为之一,此件书于明嘉靖戊午年春三月,时年书家已是八十九岁。
文氏书画在当时堪成一流,虽为高龄之作,但所写书法亦遒劲有力,风格独特,写书时一气呵成。
唐-褚遂良
纸本,行书, 24*88.5cm,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的临摹上,不仅要临摹其形,也要临其神韵。在这点上褚遂良做到了形神兼备,不仅掌握了王羲之的笔法,对于书圣的神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褚遂良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临摹的版本有着珠圆玉润、娇美秀润的感觉,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地方。在整幅书法上结字仍然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根基,但是在线条上却有着遒劲之感。
褚遂良的书法在字形上有着疏朗之感,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写出了疏朗而不松散的字体,利用笔下的轻重缓急来塑造字体的外在形象,把书法赋予了艺术化和人格化,这是褚遂良的独创。
元-赵孟頫
绢本,行书,27.4*102cm,28行,324字,故宫博物院藏一卷。
赵孟頫最为推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赵氏希望借重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学王为号召来尊古求源,重新树立渊雅从容的艺苑典范,扭转宋末纵肆狂放的书风。
赵孟頫一生对《兰亭序》极为推崇,曾反复临写,他用功深,又聪慧练达,得王羲之之圆转劲厚,其轻快挥运处,去王书气韵亦近。 此幅临本为“定武本”,点画刻意精心,行笔端稳清劲,牵连转折无不合乎矩度,是赵氏晚年之作。
明-祝允明
纸本,淡设色,26.7X416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代书坛,一直为赵书所笼罩,妍媚之风大盛,祝允明一扫妍媚甜熟之书风,继承宋代尚意之风,以其古拙雄强、豪放纵逸的阳刚之气震撼了明代中叶的书坛。他的出现,不但对振兴明代书法艺术起到了作用,而且对晚明出现群星璀灿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祝允明书法宽博雄放,清丽脱俗,字字独立,浓淡相宜,尤具自家风神。
清-朱耷
纸本,行书,89x32cm,私人收藏。
王羲之以飘逸之势书写,而朱耷此篇临写的《兰亭序》字字如惊鸟,以结体的奇异达成,字体不成端正,以歪斜为主要形态,就如鸟落偏枝,忽被惊扰,展翅不对称差点要落地的模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