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伴我五十年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村文化大院高擎的大喇叭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春风中,优美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村子的角角落落,也充斥着我的耳鼓,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眼前浮现出五十年间一幕幕学习唱歌的情景……

还未上“育红班”时,因大妹只小我一岁,二妹也仅小我四岁,母亲照顾不过来,就送我到五里地外的外祖母家,托付给外祖母、小姨、小舅照看,所以儿时的一段光阴,我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

外祖母家院子不算小,五间老式的土坯正房,东、西厢房各有三间,院子有东、西两个院门,东门是正房与东厢房之间的一个小脚门。出东脚门,沿着南北胡同往北只走几步,跨过十字街口,就来到当时作为村小学的几间民房前,这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外祖母村里的小学校,我记忆中只有一位老先生,中等身材,双鬓斑白,两只眼睛红红的,回家问及外祖母,说是害沙眼病造成的。外祖母再三叮嘱我,去学校玩时,见了老先生,论辈分该叫老姥爷,我满口应承着。一听到小学校上课的铁钟敲响,我就从外祖母家的东角门撒欢似的跑出,蹑手蹑脚地来到小学校教室的窗台下,屏住呼吸,听老先生给满屋子的学生上课。

因当时开的是复式班,在一间教室里,老先生给这个年级的学生上语文,同时也给另一个年级的学生上数学。只有教唱歌时,所有学生脸上才都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神情。

这时,窗外的我,隔着没有糊窗纸的木窗棂子,和教室内的孩子们一起,也随着老先生的教唱,一字一句地学着。

五十年岁月沧桑,许多记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在外祖母村小学校窗户外学唱的第一首歌曲,至今却记忆犹新——

奶奶喂了两只鸡呀,

什么鸡?什么鸡?
大母鸡和大公鸡呀。
大母鸡,大公鸡。
一只白天忙下蛋呀,
哎咳哟哎咳哟
一只清早喔喔啼呀,
一只清早喔喔啼,喔喔啼。

......

教室内,老先生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们则聚精会神地学,窗外的我,竟然也出声地跟着学唱起来。教室内的学生们学会了,窗外扒着窗棂子的我也会唱了。我高兴地跑回家,唱给外祖母听,外祖母居然也随着我唱了起来。后来才知晓,《奶奶喂了两只鸡》是一首歌颂人民公社的歌曲,在当时来说,可谓流行歌曲,大人小孩大都会唱。

到了上“育红班”的年龄,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外祖母家,也离开了我人生中学习第一首歌曲的外祖母村的小学校。

回到家后,我上了一年的“育红班”,就升入小学一年级就读。张亚楠老师教了我没多长时间,就调走了。但她开辟第二课堂,排演整幕《红灯记》的情景,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

张亚楠老师与村子里几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导演的整幕《红灯记》,在当时曾轰动一时。过完年,元宵节前后,村里扎上戏台子,连演三天,引得外村的戏迷们也来观看。

因年龄小,我没有在剧中担任角色,但因我家与小学校斜对门,每天晚上的排练,我都是最忠实的观众。好多剧中人物的台词,我都熟记于心。有一次演出,有个演员一时紧张忘了台词。我在戏台秫秸隔断的一角,小声提醒了他,才平息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倒彩声。

村子里参与指导排演节目,被人们称为“学问人”的人员有刘洪祥、李景玉、刘庭忠等,他们指导表演的认真、编排节目的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至今难忘。

石桂华老师(中排左七)张亚楠老师(左八)作者(后排左二)

张老师调走后,石桂华老师来到村小学,接替了她的课。石老师个子不高,齐耳的短发,显得格外精神。她教我们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唱前,石老师现身说法,把她的家庭情况讲给同学们听。她家境不好,姊妹多,从小受穷,能够上师范当老师,多亏了新社会。她要为党唱赞歌,感谢共产党。说到动情处,石老师泪眼婆娑。她忘情地教唱着,同学们也完全沉浸在那特有的氛围之中,歌学得十分用心,感情也非常投入。

如今,石老师已届中寿之年。这几年,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我都去探望石老师。不为别的,就为那段抹也抹不掉的师生情。

初中、高中时期,天天唱红歌,《蒙山高沂水长》《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歌曲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

参加工作后,村村有小学校,复式教学,多学科兼任,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多才多艺,都要成为多面手。1989年7月,我被派往滨州一职音乐短训班参加音乐培训,为期三周。短训班的学员对音乐的认知,对乐理的掌握,对器乐的熟悉程度等,参差不齐。针对此类情况,短训班安排两名教师执教,尹佐华老师执教声乐,孙曰红老师执教器乐——主要是脚踏风琴的演奏。

滨州市一职音乐短训班结业合影

(前起第二排左二为孙曰红老师,右二为尹佐华老师)

尹佐华老师高挑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不笑不说话,对学员非常友善。他亲自为学员们刻印简易教材,一本是《基础乐理》,一本是《简谱歌曲视唱》。他讲得是头头是道,我听得是如醉如痴,暗中庆幸多亏参加了短训班的培训。他上视唱课时,不辞劳苦,一遍遍教唱,整个人好似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从没见到过他疲惫的神情。

尹佐华老师刻印的教材《基础乐理》

孙曰红老师文静、秀气,她教我们演奏脚踏风琴,面对一群对器乐很少触摸过的学员们,孙老师不急不躁,一遍遍讲解,一遍遍示范。

三周的学习,学员们都通过了短训班的结业考试,都领取了“音乐短训班结业证书”。绝大多数学员,基本掌握了基础乐理知识,熟悉了简谱视唱,会用脚踏风琴演奏比较简单的乐谱。

回到学校后,我所任教的各个年级都开设了音乐课。学校充分利用音乐课时间教学生学唱歌曲,并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1991年6月,在段李教研组举办的“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我所任教的宋大学小学取得了优异成绩。

段李教研组“庆六一文艺汇演”留影

后来,担任学区业务校长及担任学校校长期间,我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校每天定时播放红歌,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2009年秋,患病住院以及在家养病期间,我与音乐为伍,听歌、哼唱成了每天必做的事。 散步时如此,在自家的树林地里抹芽子(把树干上的树芽子抹去)时亦如此。伴随着歌声,四季轮回,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2014年金秋。

这年秋季,上天眷顾辛勤的农民,金黄的玉米堆满了大街小巷。人们每当吃过晚饭,就到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跳广场舞。我看着这欢庆丰收的景象,心中萌生了想策划一场“庆丰收文艺晚会”的念头。与妻子一商量,她双手赞成。接下来,我发动本村的文艺爱好者踊跃报名,又取得了秦皇台中心学校领导刘建新、音乐教师高文博以及石敬华、孙立华、马墨田,梁才马店幼儿园教师王迎春等人的大力支持,2014年10月25日,“相约金秋夜,共庆丰收年”歌舞晚会,在秦皇台乡洛王村文化大院如期举行。晚会上,我演唱了经典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气息虽有些不足,但真情满满,我是为丰收而歌,我是为生活而唱。整个晚会博得了全村老少爷们儿的称赞,也掀起了全村文艺活动的高潮。

老书记赵云河在庆丰收歌舞晚会上即兴演唱

随着身体的康复,我逐渐走向社会,2017年10月加入了滨城区诗词学会,2018年3月加入了滨州市作家协会,同年7月加入了山东省诗词学会,同年9月又参加了滨州市中海合唱团的活动。这样,对诗词歌赋皆有涉猎,写诗、作词、唱歌、写文章,似乎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天天沉浸在忙碌之中,忘却了疾病,忘却了烦恼,生活得很充实。

2018年9月,我又回到了课堂。重新执教于讲坛,我的生活又充满了七彩阳光。2019年元旦教职工联欢,我登台演唱了抒情明志的歌曲《鸿雁》,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今年是祖国70华诞,每天工作之余,我认真练习《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祈盼在祖国生日那天引吭高歌,把饱含真情的赞歌唱给她听。

光阴荏苒,日月穿梭。从五十年前学唱第一首歌曲《奶奶喂了两只鸡》到今天练习《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已经伴我度过了五十个春秋。

听着喇叭里《我和我的祖国》那抒情的旋律,我的心中又萌生出一个念头:再过五、六载,等我耳顺之年,也是我工作超出40年、抗癌突破15年的时候,我要举办一场个人抒情歌曲演唱会,邀请我的至亲家人、亲朋好友、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到场,共同见证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一个音乐爱好者、一个抗癌斗士的歌声。

有梦想,心不老。不是吗?

作者: 赵云平,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教师。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滨城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滨城诗书画报》副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