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唐 赵嘏《长安秋望》今韵
121唐 赵嘏《长安秋望》今韵
一君木子
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评析
《长安晚秋》是唐代诗人赵嘏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在远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这首诗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注释
云雾:即指天上飘拂的云和雾。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以及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即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文中指唐王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指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
横:渡、越过。
塞:即关塞。
紫艳: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篱:即篱笆。
红衣:文中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南冠:即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韵译
天拂晓时云和雾在微寒中漫天漂游,
汉家的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动空秋。
天将亮残星点点有大雁从关塞飞越,
悠扬的长笛声传来我只身倚着高楼。
艳丽紫菊花在篱边静静地吐着幽芳,
红红的花瓣落尽使藕莲心中忡正忧。
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美回却不去,
留在是非之地的长安是却南冠囚徒。
作者
赵嘏(约806年—约852年),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承祐。屡试落第,曾游历南北。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诗人项斯、马戴同榜及进士第。宣宗大中中仕为渭南尉。时杜牧在长安,览其诗卷,吟其《长安早秋》诗“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以为佳作,时人号嘏为赵倚楼。卒于官,年四十余。工于七律,警句颇多,如“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钱塘》残句)。《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