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年轻时也十分傲慢,经长期磨砺后变得老成持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获封“晚清最忠实奴才”之称号,另一方面他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自勉,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完善,最终位极人臣,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境。
说起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有人会说他官至极品,勋业彪炳,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也有人说他内圣外王,影响深远,是古代儒家学说集大成之人物;但个人认为,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以资质平庸、出身低微为起点,通过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自我完善,最终彪炳史册,向人们揭示了一条并不完美却踏实可行的奋斗道路。
资质平庸却坚忍不拔的农家子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今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一户普通耕读之家。做为家中长子,他肩负着光大门楣、为诸弟榜样的重任,祖父曾玉屏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置办了一些田地,成为当地家境殷实的小地主。
发家之后,曾玉屏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塾师教育长子曾麟书,企盼着曾家能出个有功名的读书之人,光宗耀祖。没想到,曾麟书资质鲁钝,考了十几次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只好以山乡塾师为业。眼看儿子年过四十,仍未考中,曾玉屏又把目光放在了长孙曾子诚,也就是改名前的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五岁开蒙,十四岁入场考试,连考六场,全部落第。值得欣慰的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父子联袂入场,父亲曾麟书榜上有名,考中秀才,这一年曾麟书已经43岁,是第十七次赶考,老曾家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曾国藩后来谈到此事时说道:“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至是乃若创获”。
在古代科举中,中秀才称为入学,意味着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乡试,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殿试。父亲成功入学,越发刺激着曾国藩的敏感神经,他已经22岁了却接连六场落第,难道要步乃父后尘,做个年过四十的老秀才。
当然不会,曾国藩把自己关在书房内,闭门苦读,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底稿和模范考卷进行比对,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这是曾国藩从祖父曾玉屏身上学来的倔强脾气,在面对困难时倔强顽抗、绝不轻言放弃,这是他的性格特点之一,“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是其一生的座右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国藩第七次参加长沙府童子试,终于考中秀才。第二年参加湖南乡试,取中第三十六名举人,获得了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经过两次会试失利,道光十八年(1838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成为天子门生。不仅如此,他还以排名靠后的三甲进士考入翰林院,实现了光耀门楣的初级目标。
平心而论,曾国藩资质平庸,不仅是同时代的大人物中最为笨拙之人,即使在同乡中也属于后进者。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比他小一岁的左宗棠14岁进秀才,21岁中举;李鸿章18岁进秀才,22岁中举,24岁中进士。胡林翼22岁进秀才,随后举人和进士一考即中,25岁成为天子门生。但曾国藩却创造了其他几位所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这和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有着莫大的关联。
性格不好却努力完善的小京官
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国藩参加翰林院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予翰林院检讨,正式开始京官生涯。初入京城,令自幼生长于湖南乡间的曾国藩大开眼界,结交了众多文人雅士,加上翰林院工作清闲,使他长期沉湎于聚会酬酢,呼朋结友的散漫生活。看他当时的日记,晏起、心浮、无恒等词充斥其间,过一天算一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概两年之久。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30岁的曾国藩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向同乡前辈、理学大师唐鉴虚心求教,从写日记开始,每日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经地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他终于脱胎换骨,抵达了人生新的境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老成持重、意志坚定、不慕虚名的老夫子形象,但年轻时的曾国藩却是一个态度虚伪、为人傲慢、脾气暴躁之人。中进士,点翰林,授检讨,仕途的顺遂让他得意忘形,睥睨一世。同年至交陈源兖批评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说他浑身上下散发着傲慢之气,丝毫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左宗棠有一次和好友郭嵩焘等人拜访曾国藩,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兴致颇高。左宗棠性情高傲,才思敏捷,口才奇佳,曾国藩总是辩不过他,内心难免不爽。客人告辞之际,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曾国藩惊叹左宗棠才思之敏捷,双方一笑作别。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年轻时为人傲慢的性格缺陷,凡事都要与人一较高下,临走之际还要用话语揶揄一下对手,却没料到被人家堵了一番,可谓自取其辱。
曾国藩脾气暴躁,进京之初经常跟人发生冲突。一次跟同乡郑小珊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述“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双方破口大骂,毫无顾忌,甚至互相“问候”了对方的女性长辈,实在是斯文扫地。
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一天的不当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刻反省,痛骂自己“真禽兽矣”“屡惩屡忘,直不是人”,还把自己的日记交给朋友们传阅,请他们做出点评,并监督自己进行改善。他把和郑小珊吵架的经过记在日记中,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便立即改正,主动向对方赔罪,双方把酒言欢,尽释前嫌。
通过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自我完善,曾国藩过上了严格自律的生活,每日用正楷书写日记,读史若干页,练字、作文若干,这让他在清闲的翰林工作中能够保持充分的时间来学习,以应付不定期限的翰林大考。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第一次参加翰林大考,名列二等第一,受到道光帝召见,升任翰林院侍讲,从五品。自从七品的检讨到从五品的侍讲,一下子连升四级,令曾国藩欣喜不已。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又一次翰林大考,曾国藩名列二等第四名,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从二品,“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也就是说曾国藩刷新了湖南人的升官速度纪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任礼部右侍郎。
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入京,任职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任从二品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与巡抚平级的省部级高官,也是湖南籍京官的领袖。即使没有后来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丰功伟绩,曾国藩也定然会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官居极品,青史留名。
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用自身的奋斗经历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资质平庸、出身低微的湖南乡间农家子弟,通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自我完善,最终立下不世功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创举,向人们揭示了一条并不完美却踏实可行的奋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