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被同学殴打致死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必须知道这些!
王薇
儿童安全基金联合发起人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刑事业务研究会副主任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
据扬州江都广播报道,儿子遭遇不测前,江苏南通葛女士并未察觉任何异常。出事当天,葛女士正在上班,下午六点多,盛峰的班主任打来电话告诉她,儿子出事了。葛女士在赶到医院的时候,儿子盛峰已经被诊断为脑死亡。5月9日,盛峰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事后,葛女士看到儿子的QQ信息才发现,盛峰出事前收到了同班同学范某的威胁。据葛女士提供的QQ聊天截图看,范某曾多次威胁,“打你需要理由?”“给你机会叫人”,盛峰表示“我不叫人”,范某回“那你就等着挨打”。
葛女士今年52岁,盛峰是她唯一的孩子。盛峰升入初中后,葛女士和丈夫在武汉工作,盛峰也就在武汉上学。考虑到中考要回原籍考试,盛峰在2019年9月转回南通上学。葛女士回忆称,孩子转学后没多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葛女士的印象里,儿子开朗阳光爱笑,喜欢说话,曾告诉父母自己的理想是开一家理发店,却从不提起他与别人的矛盾。
据了解,校方出于人道主义向葛女士转账3万元,葛女士表示,自己最主要的诉求并不是赔偿,而是希望凶手能尽快绳之以法。
葛女士说,因为我干缝纫工,经常腰酸背痛,我儿子经常会说“妈,你辛苦了”,挺聪明挺有孝心的一个男孩就这么走了,我每天都在煎熬之下,我37岁才有的这个孩子,没想到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真不知道以后我该怎么生活下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现在我啥都不要,我只要严惩凶手。
此前,南通警方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一名14岁的初中生范某伙同19岁的社会人士蔡某殴打同学盛某。目前,犯罪嫌疑人范某、蔡某已被依法刑拘。
方弘:凶手是14岁的同班同学、未成年,是否会因此免责或减轻刑事责任?
王薇律师: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本案中14周岁的孩子和一个年满19岁的孩子都应该是采取了拘留的刑事措施。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可能目前对的判断是14岁的孩子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当然,这只是咱们初步的一个判断。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已经年满14周岁的,但是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时候,才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果本案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话,他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我们国家《刑法》同时也规定了,已经年满14周岁,但是没有年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14岁的犯罪嫌疑人确实可能构成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话,要负刑事责任,但是由于他不满18周岁,对他肯定是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方弘:这个案件校方是基于人道主义赔偿了死者家属小盛的母亲3万块钱。有网友会觉得太低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王薇律师:目前来看,对于校方的人道主义赔偿,个人理解可能是在目前刑事责任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的情况下,学校进行了初步的人道主义赔偿。后期,学校到底应不应该承担责任?我觉得还是要看这个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哪儿,老师是否提前察觉到孩子的状况。因为,新闻报道里说母亲提到过孩子会厌学,有一段时间没有去上学。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有没有了解到、考虑过怎么解决,去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原因跟学校到底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这可能在后续随着案情的梳理可能会慢慢浮现出来。那么,学校的赔偿责任到底会不会增加?我觉得还是需要等到案情进一步明确了以后,我们再来做判断。
方弘:很多人原本认为孩子每天到学校上学,校园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屡屡在校园发生的各种暴力事件就告诉我们,其实校园并不安全。目前,校园暴力的状况是否是如此的让人堪忧?
王薇律师:校园暴力这个词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它具体指的是发生在校园以及校园周边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蓄意的或者是恶意的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欺负、侮辱并且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统称为是校园暴力。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很好的邻居,他儿子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每次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总是有同学淘气在后面推他或者是让他感到很害怕。结果给这个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就是他不太敢去洗手间。他宁愿不去洗手间,坚持回家,因为他觉得很害怕。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以后可能才慢慢缓解。
校园暴力事件其实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校园暴力事件并非我们很多家长会认为的一定要上升到打架斗殴的程度,才是校园暴力事件。在我们的概念里,大家通过肢体语言,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造成一种身体伤害的的行为都叫校园暴力事件。所以,它还是比较广泛的存在于校园内的。
目前来看,我并没有直接掌握相关的统计数据。因为,尽管目前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有专业的机构统计的,可能确实不是很多。所以,我们目前也并没有掌握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给大家。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校园暴力事件还是会广泛存在。只是有一些是隐藏的,它可能很多年以后才展现出来。而有一些是极端的,马上就会冲击到大家的心理底线。
这种状况的呈现说明现在孩子身体发育非常好,很多孩子在11、12岁的时候,就已经长到160厘米了,也很强壮。那么,他们的身体发育可能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优势。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没有匹配上去,身体已经接近于一个成年人了,但心理其实还是一个孩子。那么,这种不太匹配的状况就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困惑。
他们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孩子,再加上他接触到的现在很多一些极端的宣传,尤其是一些网络游戏,像一些枪击类的、对打类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很刺激,冲击力很强。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往往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甚至有的孩子就是想模仿游戏里面的场景。在咱们大人看起来是很血腥很可怕的场面,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以他们的心智,就是想去试一下。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后果会多么的严重。
方弘:荔枝新闻查阅该校公众号发现,小海中学多次发表关于“校园欺凌”的文章,称向学生普及校园欺凌的常识,2018年,该校还发布了“欺凌事件应急预案”,专门设置领导小组和常设办公室。这样看来学校对校园暴力还是比较重视,但是仍然发生这样的情况。校园暴力需要如何治理?
王薇律师: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属实,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的理念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对于我们全国的大部分学校来说,做的其实还是不太够了。很多学校包括老师会认为校园暴力事件可能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学校或者即使出现了,也都是很轻微的。学校老师是有能力去发现并且阻止的。我觉得如果想去对校园暴力进行一个综合的治理,学校应该首当其冲摆在第一位。
不光是一所学校要有这种理念,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公立的、私立的所有的学校都应该形成一个合力。大家对校园暴力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应该怎么去定义校园暴力?怎么去给孩子讲解校园暴力?让孩子怎么认识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的危害,孩子如何去抵制校园暴力。我觉得这应该形成一个全社会所有学校的合力对孩子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校园暴力。因为,校园暴力并不一定体现在拳头上,也不一定体现在身体的暴力上,它还体现在语言暴力、网络暴力和心理暴力。它还体现在其他的方面,应该让孩子去区分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已经跨越了红线,是否属于校园暴力。
那么,孩子自己做了区分以后,就要知道跨越了红线以后可能会面临的结果是什么,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我觉得大部分的孩子、大部分家庭在输入正常概念的情况下,孩子是会有一个正常的区分的。他知道开玩笑有界限,而且开玩笑开过了可能就属于校园暴力了。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开这种玩笑。
其次就是家庭。很多家长可能也会认为校园暴力就是拳头,其实不是的,它包括很多的方面。所以,这也是我们全社会需要去提高认知的环节。家长们怎么去看待校园暴力?到底什么是校园暴力?怎么去跟孩子聊校园暴力?怎么发现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园暴力?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去处理?
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做的一件事情,给家长和全社会树立一个概念。
第三,我们应该对于网络环境进行一个清除和治理。因为,有些内容确实对于有些年龄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合的,可能会造成孩子对于很多事情的误解。那么,我们应该对于网络有一个设定,网络游戏也应该去定级,就跟电影一样。我们应该去定级什么样的游戏,什么样的年龄的孩子是不适宜的。而这个定级不光是由游戏的生产商来判断,还应该由一些方方面面专家综合做一个判断。
我认为给孩子一个比较干净的和健康的网络环境也非常的重要。所以,我觉得对于校园暴力的治理,绝不是说通过一两次事件的爆发才去治理,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全社会的共同的认知才能够达到一个比较有效的治理。
方弘:现在,我们去评判一所学校是好还是不好都是以分数来论。其实,它是否可以加上这些综合因素,比如说学生的安全情况,学校的校风校纪等等,包括学校在这方面对孩子的有关校园暴力、性侵事件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是也应该都统统纳入对一所学校的评价标准,也是当务之急。作为孩子的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够避免遭遇校园暴力?如果一旦遭遇的时候,又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来面对?
王薇律师:首先,家长要去上课,家长要先知道什么是校园暴力,不要简单的把自己的认知灌输给孩子。我觉得这个是家长要先做功课。因为,如果家长了解了才能给孩子讲透,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一个硬性的概念,孩子是没有办法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家长首先要自己去学习。
第二、家长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我接触的很多家庭中,孩子在叛逆期或者特殊时期就零沟通或者已经没有办法好好沟通了,一沟通就吵架。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期盼孩子把他(她)在学校遭受的一些心理上的不舒服,跟家长倾诉。所以,家庭的和谐氛围非常有助于孩子把自己内心的压力倾诉给家长。
如果孩子在家里面没有办法去倾诉,他(她)的这种心理压力是没有办法释放的。家长就更没有办法及时去发现孩子的问题。
第三,在我们做到了上述两个点的情况下,我们要去告诉孩子不管你遇到了怎样的心理压力,在学校只要是觉得老师或者同学或者其他人让你感到有心理压力的时候,你都可以跟家长倾诉。这个前提就是,孩子要相信家长。
如何让孩子相信家长?
第一、家长要去学习。
第二、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然后才能让孩子去相信家长。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次当家长,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怎么去当家长。比如,今天家长看了咱们的报道以后就去跟孩子讲,我是不建议这么做的。因为,家长并不了解什么是校园暴力,并没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什么是校园暴力,怎么去跟孩子沟通呢?
家长平时跟孩子就是疾言厉色的,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而不去关心孩子心理。现在,家长突然跟孩子讲我关心你,咱们来聊一聊,怎么可能让孩子敞开心扉跟你去聊呢?
所以,我觉得所有的改变都是要从我们家长去做起!如果我们能做好良好的互动,互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我觉得这样也会大大得减少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事件却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事情的发生,也会大大的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可能会造成的很严重的后果。
方弘:自从我自己做了母亲以后,就深刻感觉到刚才您所说的,每一个父母都没有做好作为一个好的父母的准备。需要父母去耐心学习的东西太多。现在,很多父母特别忙,即便有时间回到家了,可能也是翻开手机,真正跟孩子做到有效交流的时间真的非常少。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成绩不好,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人际关系差,很多原因都是在于家庭。为什么孩子会去打人?其实都是源于你的不了解。最重要的就是一路的陪伴,而不是说当孩子到了叛逆期了,你才去跟他(她)沟通,而是从小一直都要对他进行教育,有效的沟通等等才能够解决。否则,临时跟孩子谈两次话,相信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王薇律师:我平时给孩子们讲课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我们去讲课?是因为我们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跟孩子做交流链接的。我希望所有的家长,第一步的就是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我们不对家长提应该怎么做,多少条。如果能够做到用平等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仅仅这一条就非常好了。那么,跟孩子的种种矛盾,磕磕绊绊,不理解,在以一种平等的心态交流的情况下,都会慢慢得到缓解的。这是我对所有的家长的一个希望。
在看到这种惨痛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第一点也是唯一的一点,回家以后要训练自己,用平等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
校园本是一片成长的净土,而如今却成了性侵、校园暴力的温床。性教育,校园暴力教育,都应该纳入到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跟上。对网络游戏等不适宜青少年的内容的强有力的监管刻不容缓。
希望一条条逝去的鲜活生命能够唤醒并推动校园安全制度和法规的建立。逝去的不能白白逝去,否则全社会就要为此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没人会预测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