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民沦为「法西斯」,只需要五天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202

正巧,5月9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

「纳粹」的历史悲剧,正是对上面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在这个民主时代,很多人认为,独裁政治已经离我们太遥远,「法西斯」、「纳粹」这些悲剧不可能再重演。

但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或者现实并不那么乐观

《浪潮》

Die Welle

什么是独裁?

在一门以「独裁专制」为题的政治课上,老师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对于在民主社会中长大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过于宏大虚幻的词。哪怕熟读再多的概念和定义,都无法真正体会其背后可怕的煽动性和破坏力。

学生们都不以为然:

纳粹已经成为历史,我们不必一直无辜地承担负罪感。

独裁统治不可能发生在今天,我们已经是文明社会了。

大家一致认为,独裁专制在今天的德国不可能重演。

是啊,都什么年代了,人人都会喊「反对战争,保卫和平」,各种反战纪念日、反思主题日年年举行,自由民主发展了这么多年,谁能愚蠢到让历史倒退、悲剧重演呢?

为了让学生们体验独裁的魅力,老师开始了一场教学实验。

DAY 1
纪律成就力量

独裁的建立前提是「领袖」

在简单的举手表决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全班人共同确定老师为这个集体的「领袖」。

为了表示对领袖的尊重,实验期间,老师规定大家要称呼他为「文格尔先生」

这就跟「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伟大的XXX领袖」一样,尊称首先确立的就是一种不可违抗的绝对权威

「领袖」简单规定了一些课堂的纪律,比如回答问题必须站起来,坐在位置上要挺腰直背。

为了让大众臣服,领袖在颁布这些「命令」时都会给出一系列「我都是为你好」的理由

你站起来回来问题有利于血液循环,能更加集中精神;

抬头挺胸坐直了能让呼吸更顺畅。

当然实际上真正的目的,是方便管理、巩固统治

有意思的是,第一天学生们回家的反馈都是:觉得很有意思,很酷。对于这一系列有目的性的管理方式,大家只以为是新鲜好玩。

DAY 2
团结成就力量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让所有人站起来开始左右踏步,说要踏到所有人的步伐一致才能停下。

起初大家并不配合。

但当老师说:

我们楼下正在上无政府主义课(与独裁专制是另一个极端),我要让天花板上的泥灰落到我们的「敌人」头上!

大家瞬间就拿出了百分百的动力。

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是化解内部矛盾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团结、消除个体差异,老师重新编排了学生们的座位:

把熟悉的小集体拆分,让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坐一起。

当然,老师会说,这有利于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但同时,这种搭配方式也会无形之中给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行为规矩一些

而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因被肯定了的优越感而更加拥护「领袖」,甚至自觉承担起监督、监察差生的责任。

(那种特别积极、爱打小报告的「好学生」大家应该都遇到过)

即使仍有人对这一举措表示不解,但只需要一句「我们的课程效果一定会比楼下的无政府主义更好」,大家就也都乐意接受了。

这就跟那些宣传自己民族更优、种族更优、制度更优、政策更优的政治口号一样,通过建构一种虚假的优越性来博取民众的支持

在第一节课上,还有同学对班上的土耳其移民、东德人抱有歧视;

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种歧视消失了——或者说是转移了,转移到对无政府主义班级的挑衅。

演变到后期,则升级为排斥所有非自己成员的「异己」

不论政见、年龄、性别,甚至不顾过去的友谊,只要你不是「自己人」,你就是敌人。

集结力量,一致对外。

DAY 3
行动成就力量

上节课结束前,老师提出了统一服装的方案。就是最简单的白衬衫加牛仔裤。

原则上是自愿参加

但女生卡罗第二天到了班里才发现,除了自己,所有人都照做了。

所谓「压迫」,并不仅仅指统治者对个体的直接管理,更多的隐性压力来自「群众」的歧视与排挤。

对于班上的其他人来说,卡罗挑战的不仅仅是领袖的权威,更是在与拥护领袖的整个集体作对。

她就是「破坏团结」的那颗老鼠屎

通过投票表决后,这个新集体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浪潮

成员们的建设积极性极度高涨,分工合作设计徽章、创办网站、规定标志性动作。

甚至到了半夜,他们如同一伙狂热的激进分子,把「浪潮」的徽标贴满了整个城市。

第四天,「浪潮」的发展彻底超乎了掌控,原本几十人的团体已经迅速扩展为上百人

只要穿上白衬衫,你就是「浪潮」的成员;如果不穿,你就是敌人。

很多学生为了寻求庇护、追赶潮流而加入组织,异己者则会遭到歧视甚至是欺凌。

到了第五天,当上百名「浪潮」成员,穿着统一服装,整齐划一地朝「领袖」行「浪潮礼」时,那画面宛若一场法西斯集训

只需短短五天,就能诞生一个法西斯独裁团体。

而这场教育实验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就发生在1967年美国加州一所普通高中

在短短5天的时间里,20人的班级扩大成了200人。原本标榜个性自由、崇尚个人主义的学生们,迅速投入到了对集体主义的狂热之中。

他们精神抖擞、步调一致、服帖顺从、互相监督,甚至出现了出卖、告密、排他等各种疯狂的举动。

直到老师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影像资料片。那些整齐划一的制服和手势,集体狂热的崇拜和叫嚣,与五天来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别无二致。

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

而更讽刺的是,1967年,在大洋的另一端,一场狂热运动正要登上历史舞台。

崔卫平曾说:

不假思索地跟着别人去做,回避思考——既不想思考又没有能力去思考,正是刚刚走过的二十世纪一些重大灾难的社会根源。

服从是本能和习惯,尤其在群体之中,这种本能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

在「法不责众」的保护之下,群体就是正义,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天然就是合理的。

弱小者希望有人撑腰,强悍者希望有人共进退,每一份源于心底的自卑感都能从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放弃独立思考,就意味着你不必为自己的错误决策承担后果。曾经约束一个人的责任感和理性变得荡然无存,只留下最原始的本能表达和欲望宣泄。

狂热的集体是无法独立思考的。

正如影片中老师所说:

我们现在做的,正是法西斯主义的复现。

我们自以为高人一等,比其他人优秀.

更过分的是,

我们将所有反对我们的人排除出集体.

我们伤害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最可怕的专制,不是引导人走上迷途,而是强迫人走上「正路」

现实中尽管没有发生伤亡,但电影中有一个学生开枪自杀了,他不能忍受理性的破灭。

正如历史上的戈培尔,拥护希特勒到最后一刻的人,在亲手毒死自己的六个孩子后,带着妻子一同自杀。

也因此,老师被捕入狱。当初视他为偶像的学生们都以恶心、怪罪的眼神看着他。

但他们应当记得的是,整个实验都是开放的,所有人是自愿参与,没有强迫。

而现实中,当年参与过这次实验的学生,后来都羞于再提及这件事,只希望一切都没发生过。

未成年心智尚不成熟,那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呢?

是否应当更多地进行历史反思与审视,避免悲剧的重演。

作为人,我们永远不该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力。

(0)

相关推荐

  • 这个人畜无害的小孩,目睹了西班牙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面

    儿童视角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角度,很多影视作品中,如果采用了儿童视角,则更有助于观众了解某一件大事给普通人所带来的直接感觉.这是儿童视角所特有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结构历史大事件的创作者们可以采纳的一种技能 ...

  • 肖战“邪教”沦陷的女老师,你还不愿意思考吗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知道,堂主从来不碰明星热点,都是一时流行产物. 今天说的事,重点依然不是明星,而是明星影响到的粉丝狂热到了,像"邪教"组织一样. 以前你自己怎么玩,那是自己的事, ...

  • 江苏老师课堂应援肖战被停职:这一次,别再向畸形的饭圈文化低头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近日,肖战再次凭借粉丝的"实力"热霸热搜榜. 宿迁一名小学老师,公开组织全班学生为肖战跳舞应援,并录下视频发到网上. 视频中, ...

  • 电影《浪潮》从文明走向极权只需要五天

    <浪潮>独裁只需要五天 电影<浪潮>,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在一开始就借学生之口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的今天,独裁主义还会再复苏吗? 电影也借另一位学生之口表达了我们 ...

  • 浪潮

    人类心理的那一抹浪潮 --电影<浪潮>的种种思考 人类的独裁统治的历史悠长,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的独裁统治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和平的人们才意识到集权运动所致的人类自相残杀的恐怖. ...

  • 想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其实非常难——《浪潮》

    本公众号唯一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这几天有点忙,更新慢了两天,再加上我发现这些日子看得电影都有点灰色,其实这一期本来打算写<超脱&g ...

  • 对意义的渴求---《浪潮》等观后感

    最近看了不少电影,这些电影彼此没有啥关系.但就像创造是想法的连接,任何事物都可以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这本就是神经连接的原理: 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 ...

  • 10万人打五星,这部真事改编的人性实验电影,结局毛骨悚然……

    希特勒已死,法西斯已死,这是今天很多人坚信的. 但如果有人说他只用5天时间就能在校园复活法西斯,你相信吗? 1967年,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历史教师罗恩·琼斯(Ron Jones)搞了一场大胆的教学实 ...

  • 手机上的闪光灯,怎么就沦为「鸡肋」了?

    「你还记得上次打开闪光灯拍照,是什么时候吗?」 当我把这一问题抛向朋友们,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那不是手电筒吗?为什么叫它闪光灯」.以及「你不说我都忘了,原来拍照时还能用闪光灯」. 的确,如今的消费者 ...

  • 「恍然大悟」只需改变一个想法,击球立马扎实!

    在用铁杆击球的时候,你会刻意从内侧下杆去击球吗?很多人从内侧下杆,身体角度却控制得不好,很容易导致捞球,导致击球不扎实. 我们打铁杆的时候,想要打得扎实,就要做到从上往下去击球.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只 ...

  • 「恍然大悟」只需3分钟,挥杆平面的迷思,迎刃而解!

    相信很多球友都听说过:短杆挥杆平面要陡峭.长杆挥杆平面要比较浅平.没错,但你是否正确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请来了前职业球员,朝向高尔夫学院上海分院孙立谦教练讲解挥杆平面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控制合适的挥杆平 ...

  • 「插画」只羡风光无限好

    只羡风光无限好 Walter J. Phillips,1884-1963,英裔加拿大画家.

  • 「散文」今年我五十五岁

    作者:冰山雪峰 五十五岁那年照片 题记:这是我五十五岁那年写的一篇生日文字,今整理文集发现后发出来. 今年,我五十五岁!今天,是我的生日! 时光恍若白驹过隙,悠忽间竟已是弹指数十年.翻开记忆的日历,不 ...

  • 「邪恶力量」第十五季第二集:诸多故人回归,向往昔致敬

    <邪恶力量>第十五季第二集已更新,关于这一集,或者说这第十五季,都是向往昔致敬的,这部最长寿美剧,播出了十五年,迎来了终结季,再舍不得,也要说再见,每看一集,都倍感珍贵,如果最后这二十集播 ...

  • 「邪恶力量」第十五季第一集:杰克变身小克劳力,继续做迪恩迷弟

    日盼夜盼,朕的最爱<邪恶力量>终于在10月10日更新最新一季,也就是最后一季,说来还真舍不得看,播出整整十三年,伴随着我们成长,三百多集,还剩下最后二十集,看一集就少一集,总觉得难以接受, ...

  • 「举」字的五种毛笔书体写法

    "举" 举[jǔ] 1. 往上托:往上伸 2. 举动 3. 兴起:起 4. 生(孩子) 5. 推选:选举 6. 举人的简称 7. 提出 8. 全 9. 姓 「 篆书 」 选自邓石如 ...

  • 「阿富汗」赫拉特的五座15的世纪宣礼塔——战后仅存,摇摇欲坠

    赫拉特是阿富汗斯坦西北部历史名城,赫拉特省的省会.始建于6世纪.从7世纪后期开始,先后被阿拉伯.波斯.中亚和北印度的伊斯兰教诸王朝所占据.帖木儿在中亚建立帖木儿帝国时,此城为伊斯兰文化和学术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