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赫敏形象过时了吗?
benlaski,安妮
在接受采访时,罗琳曾透露她塑造赫敏形象的初衷。因为自己在孩童时期是个长相普通、满脸雀斑的小女孩,因此她花费过大量时间企图在书籍中寻找一个既不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也不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性角色。她想让这样的人也能当女主角,于是,我们看到了赫敏。
小说里大部分时间,赫敏一直维持着一个聪明、爱学习、不怎么在乎自己外貌的形象。相比霍格沃茨其他同年龄叽叽喳喳的女孩,遇到麻烦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的赫敏显得与众不同。为了凸显这种对比,罗琳对大部分女生的描写是这样的: “头上戴着荒唐可笑的大蝴蝶发饰”、“穿着扎眼的粉红色长袍”、“马上把脑袋凑在一块议论着”。而赫敏出场时则是:“语气显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她有一头浓密鬈发和一对兔子似的大门牙。”
作为赫敏的反面,罗琳有意将 “其他女生” 塑造成 “只顾外表、缺乏内涵” 的形象,事实上,这就已经陷入性别刻板印象的圈套。就像你的中学老师们总觉得爱打扮的女生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仿佛在女性身上智慧和美貌永远无法兼容,这也是为何我们的文化里会有 “胸大无脑”、“女博士是第三类人”、“花瓶” 等充满贬损意味的语汇。相比之下,却并没有同样的语言对应到男性身上。
更耐人寻味的是,正如许多耳熟能详的 “丑小鸭变身” 桥段,罗琳也同样给赫敏打造了一次 “卸掉书袋子,不再书呆子” 的华丽亮相:
“她对她的头发做了一些手脚,它们不再乱蓬蓬的,而是变得柔顺有光泽了,在脑后挽成一个高雅的发髻。她穿着一件用飘逸的浅紫光蓝色面料做成的长袍,而且不止怎的,她的气质也完全不一样了 —— 也许只是因为卸掉了她平常总挎在身上的二十多本厚书吧。”
惊艳全场的赫敏
舞会上的赫敏以美貌气质惊艳了全场。尽管罗琳花费大量笔墨将赫敏塑造成一个聪明爱读书的女孩形象,但在需要她表现得有魅力时,第一步却是 “卸下她身上的二十多本厚书”,再给她一头好看的头发和一件好看的长袍,效果则是好友罗恩对她暗生情愫,仇敌马尔福也找不出一句尖酸刻薄的话来羞辱她。没有人会在她指出同学施错咒语时喜欢上她,也没有人会在她抢着回答问题时喜欢上她。很显然,作为女性写作者的罗琳仍然没有跳出男性凝视的桎梏。
饶有趣味的是,当社会默认男性目光理应在女性美貌上驻留时,女性迷恋男色却显得没那么理所当然,甚至会被批判为愚蠢的表现。在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出现一个 “男花瓶” 角色 —— 黑魔法防御课教授洛哈特 —— 一个长得漂亮但脑袋空空的草包,凭借迷人微笑令整个魔法世界的女人都对他情有独钟。从充满母性光辉的韦斯莱夫人,到恶毒的斯莱特林女生们,再到聪明的赫敏都对他倾心以待。赫敏甚至在自己的课程表上把洛哈特的课用心圈了出来。
对洛哈特教授做出花痴表情的赫敏
当女性因为 “男色” 选择性失明的同时,所有的男性角色 —— 上至高冷的斯内普教授下到二年级学生哈利罗恩,都能看穿洛哈特的假把戏。可这种 “大智慧” 并不会在异性身上生效,比如并没有几个男生去欣赏赫敏乱糟糟的卷发和满脸雀斑背后的才华。
除了传统的 “美貌与头脑二元对立”、“男性凝视” 以外,赫敏身上还隐伏着另一层性别歧视。 作为三人小队里绝对的头脑担当,赫敏却在后来的情节中心甘情愿担任起照顾两个男生起居生活的角色。在 “死亡圣器” 里,赫敏在陋居时把三个人要逃亡的必需物品整理好随身携带,而两个男生却看着她从施了咒语的小包里往外掏东西,并在面对敌人的关键时刻抱怨:“赫敏,你带的是我的旧牛仔裤,太紧了”,魔杖掏不出来!
赫敏使用空间伸缩咒提前准备好了所有人的物品
以为晚上就会回到格里莫广场的赫敏,没有往她的魔法小包里装食物。到了晚餐时间,赫敏 “自然而然” 地便要担任起做饭的任务。面对赫敏的劳动,两位男生的反应则是:“吃了两口之后,罗恩就推开了他的那份,作出想吐的样子。哈利也只是为了不伤害赫敏的感情才勉强吃下去。”
赫敏本是一个四年级时就对家养小精灵给主人干活却得不到工资有着巨大意见的女孩,那时她就已经能说出:“你有没有意识到,给你换床单,给你生火,给你打扫教室,给你煮饭烧菜的都是一群没有工钱、受到奴役的神奇生物啊!” 这样的话。当自己遇到 “女性就应该担负照顾他人的责任” 的父权社会分工时,她并没有拒绝哈利和罗恩提出的要求,只能无可奈何地说道:“我尽了最大努力!我发现最后总是我去弄吃的,大概因为我是女孩吧!”
罗琳赋予赫敏最突出的设定之一就是细心:她能记下所有事情。为什么一旦这种品质被赋予到女性身上,她便会在团队里肩负起 “老妈子” 的责任呢?在奇幻小说中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即使一个女性突破重重障碍进入到航天员的队伍中去,还是要肩负起照料其他男性生活这份本不属于她的工作。将 “爱“、”细心“ 与 ”母性” 等种种听起来无比神圣的品质强行赋予到女性身上,就可以换来无偿劳动奉献,甚至还可以以此指责她们 “做得不够好”。
“女性的特长和优势”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三个主角的蜕变是最核心的部分。两个男孩的成长轨迹是清晰易察的:罗恩从一个幼稚易怒自尊心爆棚的男孩变成了学生会会长,哈利一步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变得更加勇敢坚定。然而赫敏的成长线似乎却丢失了,她聪明的头脑似乎是用来辅佐主角的成长,她自己怎么想的却没那么重要。“聪明细心” 是从头贴到尾的唯一标签,除了为哈利的冒险旅程服务、帮助他做成他需要做的事,我们并不能在书中看到其他更多体现赫敏聪明才智的桥段。作为唯一主要女性角色的赫敏,在长达七部的魔法世界卷轴里,似乎很难拥进一步拓展个性的空间。
即使在这样一个脱离现实社会的奇幻世界里,即使是一位女性作家,在描绘女性角色时也总是逃不开男性凝视,对如何塑造一个真正勇敢自由的女孩形象也总是缺乏想象力。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品里更加严重,首先多数冒险故事的主角都是男孩,其次即便是以女孩为主角的故事,她们要么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的 “乖巧女孩”,要么是 “叛逆女孩” 回归刻板印象。
最近读到一本2015年出版的童书绘本《Interstellar Cinderella》,也许能对今时今日 “读者所期待的女孩形象” 有所启发。作者把这一经典童话的舞台搬到太空,我们的太空灰姑娘是一个喜欢修理飞船的女孩。当恶毒的后妈跟姐姐把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参加舞会时,她的教母送来的是一个带有宝石的扳手。在舞会上,她修好了王子的飞船,却落下了宝石扳手。王子决定找到这个会修飞船的女孩,于是他带着扳手和坏掉的飞船找遍整个宇宙。当灰姑娘修好了王子的飞船,王子请求她嫁给他时,她回答道:“我太小了不能和你结婚,但是我能做你的修理师。”
Interstellar Cinderella by Underwood,Deborah
或许太空灰姑娘的故事过于简单而没有呈现出她更多的性格,但至少被王子爱上的她既没有依靠美貌,也没有丢掉自己的扳手。
// 作者:benlaski,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