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段前言:最近不停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询问【唐诗闲读】还有没有后续,可见跟我一样的诗词爱好者实在不少,因为【唐诗闲读】系列陆续已经写了200篇上下,总文字量已经超过了30万字,很有整理的必要了,因此后续【唐诗闲读】关于唐诗的文章可能还有,却只会是已经写过诗目之外关于某个诗人著名作品的补充。
但本人热爱诗词的初心不改,于是打算从今天开始再写一个系列,这次本该着手写宋词,结果却发现,宋之前的词作里也有大量的佳作不可漏过(比如温庭筠、李煜就万万舍不得不说),为了时代限定的严谨,我给这个系列定了新名字叫【爱唐宋词】,今天是第一篇。
据《唐宋词鉴赏辞典》称:“词是中国的韵文之一,也是诗体的分支。产生于隋唐而兴盛于南北宋,并流播于同时代的辽、金,其间产生了不少著名的词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要读词,我们要向最早的根源处找,找最早的词和词人。
(李白画像)
这一找,找到的还是李白。你看,李白有多厉害,在唐诗里已经说不尽,到了词,还得说他,没办法,绕不过去,南宋淳佑年间黄升编集的十卷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中选录了署名为李白的两阙词,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并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注:黄升关于词的书有上下两部,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共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亦十卷。卷后附词人小传以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
清代词评家陈廷焯也说:“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足为词中鼻祖”(《云韶集》卷一)。后来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也大加赞叹称:“太白纯以气象胜”(指《忆秦娥》),足见李白的这两阙词实在当得起这个鼻祖地位。
李白我们不用作词人介绍,因为太熟悉了。说多了都是套话废话。
限于篇幅,今天我们只读两阙词中的《菩萨蛮》,原词如下: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阙词或者是思归,或者是盼归,总之跟旅途相关,或者词人在旅途之中,或者词人在等待旅途归来的人。因此,词一开始,就从旅途景色入手写起:
平林漠漠烟如织。这是黄昏时分,黄昏是个视线模糊的时间段,因此才会有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景象,远处有一片树林,就停在一片烟雾之中,有黄昏远望经验的人会知道,这个烟未必是真烟,它更有可能是一种视觉感受。黄昏,正是让人动感情的时间段,思乡的游子,思夫的闺妇,远行的旅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沉入无限的愁思之中,而这愁思,正如远处林中慢慢涌起的暮霭一样,渐渐浓了起来,渐至浓得化不开。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暮霭沉沉之中,词人被逼迫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把眼光放远,涌入眼帘的,是一带远山,暮色渐沉之中,山色愈显寒凉,近处的林色与寒山交织,勾起的只能是伤心,林色青绿,映照在黄昏薄黄的日光之中,显得青碧而冰凉,让人忧伤。“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在这里,远山的色彩是加入了词人的情感的,远山未必青碧,但在词人灰暗的心理之下,它只能是冷色调的,碧色才最合理。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这一句很精彩,一个“入”字,让暝色有了人格,它成了一个无理的侵入者,带着浓浓的离愁,逼近楼中的人,而这个人,可能是词人自己,他正满怀愁绪,怀恋远方;也可能是词人思恋的对象,他(或者是她)正盼着远方的词人快快归来。不管是谁,总之,夜色降临,使人更加沉浸在无法排遣的相思之中,激起更加浓重的愁怀。
至此,上阙在近与远、动与静的交替之中,勾画出一幅伤心人在黄昏之时凭楼望远的画面,在词的上片,愁是字面上的,是直抒胸臆的。
(玉阶空伫立)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台阶就在那里,归人却在远方,台阶的材质好一层,远人不归的愁思就加浓一层,没有归来人的登临,台阶再好,也不过是枉自伫立;你看,夜色渐深,宿鸟儿还知道急急归来,亲爱的人啊,你在哪里?亲爱的人啊,你快回来!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归程遥遥,山水迢迢,走完了一程,又是一程,歇脚的长亭一座接着一座,归乡的路啊,总是那么漫长。
长亭的概念起于秦代起,乡村之间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像汉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后世人们依此规制,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又细化成“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再到后来经诗人们反复咏唱,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诗词中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代表送别,代表挽留……
(长亭更短亭)
既是长亭更短亭,就要赶路人急急攒行,以加快归来的速度。实际上,这个“长亭更短亭”对于路上人和家中人的含义是不同的。
远方的旅人攒行赶路,盼望归来,于是宁肯累一点,也愿意“长亭更短亭”,家中的亲人盼望远人归来,希望旅途快点结束,因此也希望“长亭更短亭”,但这种迫切的情怀又不是催逼,因为他们通常更希望远人能平安归来,相对于见面的急切与亲人的平安,平安更重要些。对家中的人来说,这里的长亭更短亭更是急切心情的写真。
词的下片,词人的愁绪化入心底,虽然仍从写景入手,但实际上一切的景色都与盼归关联了起来:玉阶也罢、宿鸟也罢、长亭也罢、短亭也罢,都成了内心的急切心情的外化,纠结于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哀愁,外化成了盼归的急切与叮咛。
(长亭古道)
李白这阙词的结构也值得一提:上片是景色的渲染,下片从景色转入主观心理的描摹,全词结构密织如网,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层层迭进,紧密相扣,每一句的含义亦相互交织,全词意境浑然天成,难怪被称为“百代词祖”。
顺带说一下,本人背诵的第一阙词作,就是它。
关于作者,有人认为这阙词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却拿不出过硬的证据,因此,我们还是依惯例把它列在李白的名下,其实这重要吗?只要词好,读就是了。
(0)

相关推荐

  • 唐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

    唐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写美篇下载美篇访问美篇 Qzone 微博 微信 评论千山暮雪5356253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不断探寻的苦旅,在探寻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文章52被浏览112804粉丝3485唐诗宋词 ...

  • 周运11.27~12.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今日箴言] "我们的缘很短,却也曾经有过一回"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 天象综述 [水土对冲] 11月28日水星对冲土星,会削弱我们的灵感和表达能力,尤其是 ...

  • 【凤栖梧桐】之四十六《长亭更短亭》

    长亭更短亭 文〡张玉琳 这个村庄,听说了许久,路过了无数次,来的时候正逢她重焕风华. 永泰母亲河大樟溪,水岸迢递如长廊,廊上有簇簇汀埔.近中游处的这段水道逶迤成巨弓样的弧形,到南岸的铁券山.牛垄头山之 ...

  • 【虞见风景】:长亭更短亭

    长亭更短亭 市民  付绍军 在这一刻,我们放下了所有的心里重负,面对这美丽的一切风景,张开双臂闭上眼睛默默的享受这份宁静,在这一刻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心感受周围的一草一木,感受河流中的每一滴水,心随 ...

  • 【紫云说词】《菩萨蛮》(李白体)- 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 文:紫云 长亭更短亭(李白体) 风摇雨幕惊新梦, 蓦然帘外枝弦动. 别曲又重弹, 谁人折柳残. 寸心幽尺素, 老墨久成缕. 何处寄离声, 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双 ...

  • 爱唐宋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李清照是喜欢梅花的(谁又能不喜欢呢). 有人统计,李清照现存的诗词中,提到梅花的就有三分之一,但全词句句写梅,又在每句都包含词人自己的,是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 (梅花) 年年雪里,常 ...

  • 爱唐宋词:“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18岁结婚,婚前她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婚后过了28年虽不富贵但平顺安定的生活,丈夫死后,是27年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生活.她的一生,像三段折线. 她最大的人生转折点在她的46岁.46岁那一年, ...

  • 爱唐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少女最迷人

    李清照少年成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才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这使得少年李清照有机会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使她有机 ...

  • 黄常成,重庆人,中国美,李雪爱读李白的诗

    李雪不是李白,李白不是李雪.李雪是当今美女学生.李白是过去唐朝伟大诗仙.李雪美女学生,美丽纯洁是仙女.李雪仙女,读李白诗仙的诗,才知李白家国情怀,李白爱国情怀和胸怀之宽广.李雪向李白学习诗,李白诗仙太 ...

  • 爱唐宋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诗词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结,因此,读诗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顺遂的,18岁之前,她在家人的庇佑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8岁到46岁,她和丈夫赵明诚度过了28年夫唱妇随的平顺时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