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富豪们收藏的德化白瓷
德化窑区别于世界各窑口的本质就是材质与技艺,就是其材质世界最 好,其技艺世界最 好的"中国白瓷雕"。所以宣传"中国白"瓷雕,大家就知道世界材质最 好的瓷器就是"中国白"。"布兰克帝支那"("中国白")就是福建德化白瓷的名称,也正因为是这样,这次写书的书名,我觉得更应该叫"中国白"了。德化窑"中国白"题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水平之高超,规模之庞大,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均居世 界 第 一,堪称"世界瓷雕之都"。有一种倾向,如拍卖行图录所述的那样,将景德镇的白瓷也叫做"布兰克帝支那",这是无知和误导。对大多数收藏家和爱好者来说,恐怕只有"中国白"这一名词,能让他们立刻想起中国福建的那种世界独 一 无 二的瓷器。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全县发现的古瓷窑址达239处。德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烧造陶瓷的呢?考古资料的说法不一。1968年墓葬考古发掘出土的相当于魏晋时期的青釉谷仓、青釉壶、青釉罐,这些器物年代被定为唐代,所以出现了“唐代说”;而随着美湖阳田墓林窑址的发现,窑址被定为唐~五代,所以又出现了“唐~五代说”。2005年,德化三班镇泗滨村的一位郑姓村民在为祖先扫墓时捡到了几块青釉瓷片,后经民间收藏人士的交流辗转到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这些青釉瓷片的发现受到了古陶瓷研究专家的重视。2007年10月6日,泉州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深入现场,到德化县与永春县交界的寮田尖山进行野外窑址调查,在寮田尖山周边的山包上发现了多处印纹软陶、硬陶和原始青釉瓷器混合叠压的堆积层,并在寮田尖山南面柑橘园的坡面上发现了一座窑炉的残断面,断面宽约1.1米,高约1.3米。在遗址堆积层采集了一批印纹软陶、硬陶和原始青釉瓷的残片,经福建省考古队专家的现场确认为一处夏商时期的窑址。该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把德化烧造瓷器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给德化瓷始烧年代问题找到了答案,即德化窑始烧年代应为夏商时期。
白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感受,多于眼睛的摄取。它无需过分的装点,只是独立的表现,像喧嚣中隐约的回响,在时空里诉说着悠远的情怀。
德化窑出土的军持,纹饰通常为莲瓣、盘龙(螭龙)、芭蕉、水波等等,其纹饰是根据当地人的喜好而定的,明显可以看出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军持上常见莲瓣纹,这是佛教常用的装饰,意味着清净高洁。当东南亚人民崇信伊斯兰教后,阿拉伯文书也很快在军持、瓷盘上出现,既表达了信徒的心态,也不失为美丽的装饰。在雅加达博物院收藏着3件德化窑军持,上面有阿拉伯文字;该博物院还收藏两件书写阿拉伯文字的釉外云彩大盘,文意是赞美真主安拉及先知的颂词。这些显然是适应东南亚伊斯兰教徒的需要而生产的。
明代德化窑以烧造白瓷著称,地处福建德化而得此名,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口这便为出口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马可波罗把德化窑瓷器带回了意大利并加以宣传,被意大利学者称为“马可波罗瓷”。德化窑在唐代就烧造了白瓷和青瓷,但是到了明代德化窑才真正达到了顶峰,以盛产白瓷闻名于世。
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也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邢窑和定窑在胎质上的区别是:邢窑白瓷分粗、细两种,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而粗白瓷产量大,质地粗糙,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而晚唐五代的定窑白瓷和邢窑白瓷中的粗瓷相似,入宋以后,定窑水平大大提高,甚至达到了胎比釉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