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的亮丽风景线 书法创作生力军集结魏碑大展

书法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的区别之一,就是书法更讲求连续性,几乎没有推敲拿捏的时间,更拒绝往复雕琢的过程,起笔落笔之间,作品便要一气呵成。因此,想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以至变技巧为习惯,变习惯为本能。孙过庭在《书谱》中讲,“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说的就是一个人要真正领悟书法的真谛,充分掌握书写的技巧,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以至于等到书法老道纯熟之时,往往在年龄上也已到暮年。

孙过庭《书谱》

尽管古人有“人书俱老”之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书法就是一门“夕阳艺术”。恰恰相反,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更需要中青年书法创作者的参与,这对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自启动以来,一直将“集老中青三代魏碑书法创作者之大成”视为重要目标,本届大展不仅将为中老年书法创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将为当代书坛集结一支以中青年书法家为骨干的书法创作生力军,必将成为当代书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杨劲松《菩提偈》

在本届大展中,主办方和组委会的上述殷切期望得到了积极响应。从大展征稿开启至今,组委会收到了海量的投稿作品,这些作品以中青年书法创作者为主体,其中更不乏青年甚至少年书法创作者的投稿。从这些中青年书法创作者的参展作品中,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书法创作——尤其是魏碑创作都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不少作品突显老辣苍劲、内蕴深邃,甚至与他们的年龄呈现出较大的反差,令人不禁为之赞叹称道。

朱鲁刚《咏煤炭诗》

本届大展不仅在参展者的年龄上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而且在参展者的职业构成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因此学习书法并非仅限于专业创作者群体,更多书法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参加本届大展的投稿作者既有专业书法家和书法行业从业者,也有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书法爱好者。他们有的是学校教师,也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有的是普通工人,也有来自边远地区的农民;职业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他们参加大展的热情,反而令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更接地气”的书风。由此可见,本届大展也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书法艺术活动的热情,这些来自不同职业的书法爱好者也将成为推动当代书法繁荣兴盛的新生力量。

石云端《临池妙诀》

现在,距离“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的征稿截止日期还有三天,我们欢迎更多热爱魏碑艺术的朋友们积极参与,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书法爱好者能够通过本届大展重新集结,组成一支书法艺术创作的生力军,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稿作品选登

王经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谢澳男《紫骝马》

刘光明《八指头陀诗》

陈静秋《金陵望汉江》

陈志江《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诗四首》

张令令《病梅馆记》

梁雯泉《云冈龙门石窟赞》

刘吉强《送高太守之秦邮》

宋静《上枢密韩太尉书》

陈艺《盘山》

杜强《梵宇香龛联》

刘玉国《广艺舟双楫》节录

王清火《读山海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