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高中生物核心知识汇总100条,同学们务必收藏~
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高中生物核心知识汇总100条,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高中生物老师 一个普通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分享,每天为同学们高中生物考试资讯,题型技巧,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帮同学们轻松学好高中生物!公众号必修课本1、 适应性、应激性、反射、遗传性
2、 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的现象。结构上是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代谢上(本质上)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发育:是指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至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其本质是机能的健全和完善。生殖:产生后代。是生物体成熟后的一种特征,能保证物种的延续。3、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结构基础:细胞等。4、 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H、O、N 含量最多的元素:O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主在元素:C、H、O、N、P、S矿质元素: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必需的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5、 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内亲水性物质结合,不能自由流动,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其多,则抗逆性强(抗旱、抗寒)。自由水:游离形式存在,自由流动,参与生化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其多,代谢旺盛,抗逆性弱。6、 钠、钾、镁、铁、磷、氮、碘、钙、硫的作用钠: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钾: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保持心肌的兴奋性。铁: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镁:叶绿素的成分。磷:ATP、NADP+(辅酶Ⅱ)、磷脂、核酸等成分。氮: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 碘:甲状腺激素的成分钙:骨、软骨的重要成分,血中Ca+能维持骨骼肌收缩的机能。硫: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7、 蛋白质、核酸蛋白质核酸元素C、H、O、N(S)C、H、O、N、P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核苷酸(8种,碱基5种)形成脱水缩合脱水缩合功能细胞组成成分,催化、运输、调节、免疫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对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有决定作用关系核酸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8、 纤维素、维生素、淀粉、糖元纤维素:细胞壁的成分,属于多糖,在植物体内常见。维生素:动物生长需要,动物自己不能合成,是由外界摄取的微量有机物,不是供能物质,是辅酶或辅基的一部分,有水溶性(Vc、VB)、脂溶性(VD、VA)两大类。淀粉: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属于多糖。糖元: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属于多糖。9、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0.1g/mLNaOH,0.05g/mLCuSO4混合后使用,目的是获得Cu(OH)2 。双缩脲试剂:0.1g/mLNaOH先使用,0.01g/mLCuSO4后使用,前者提供碱性的反应环境。10、细胞的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在学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央液泡等。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多数细胞器及结构、细胞核的结构等。11、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的成分和联系细胞膜、核膜包括:磷脂、蛋白质、多糖细胞器膜:磷脂、蛋白质、多糖很少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可直接转化,与高尔基体膜通过小泡间接转化12、细胞膜结构特点、功能特性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13、细胞膜内、细胞膜上、细胞外所存在的蛋白质细胞膜内:呼吸氧化酶(呼吸作用酶)、光合作用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RNA聚合酶、解旋酶、限制酶、血红蛋白等细胞膜上:糖蛋白、载体、受体、HLA(组织相容性抗原)细胞膜外:蛋白质类激素、抗体、消化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催乳素、淋巴因子等被叫做分泌蛋白。14、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如O2、CO2、甘油、乙醇、苯、脂溶性维生素等。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需载体蛋白质协助,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如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15、内吞作用、外排作用内吞作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附在细胞膜上,膜内陷成小囊,物质被包围在小囊内,小囊与膜分离形成小泡进入细胞质。外排作用:有些物质(分泌蛋白)在细胞膜内被膜包围形成小泡,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并向膜外张开,使内含物排出。16、哪些情况下膜发生融合现象内吞、外排、分泌、受精、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体细胞融合等。17、线粒体、叶绿体
18、单层膜、双层膜、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单层膜: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无膜:中心体、核糖体19、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一般是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含色素等物质,因此质壁分离时用紫色洋葱就是因为细胞液呈紫色。细胞外液:就人体和动物而言,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组成人体的内环境;而细胞内的液体就是细胞内液。20、游离核糖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的作用游离核糖体:合成存在于细胞内的蛋白质(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如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抗体等)21、染色体、染色质染色质: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分裂间期呈丝状。染色体: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质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2、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小(1~10微米)大(10~100微米)细胞壁有些无(支原体),成分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植物有,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器核糖体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多种细胞核拟核,有大型环状DNA分子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基因结构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和内含子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含外显子、内含子)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转录在核内,时间在前;翻译在质内,时间在后举例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葡萄球菌、黄色短杆菌等)、蓝藻、放线菌酵母菌、青霉菌、动植物细胞等23、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从这次分裂开始到这次分裂结束。24、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高度螺旋化而形成的棒状结构。在细胞分裂间期,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的染色体,而染色单体的出现在前期。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态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其上可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它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分离等行为。四分体是指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其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25、分裂间期的G1、S、G2特点G1期(DNA合成前期):是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准备条件。S期(DNA合成期):是DNA完成复制的时期,也是发生基因突变的时期。G2期(DNA合成后期):有活跃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纺缍丝的形成准备条件。26、赤道板、细胞板赤道板:分裂中期细胞 中央与纺缍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是一个假想的平面。细胞板: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的一个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的板状结构,由高尔基体产生,最终形成细胞壁。27、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间期复制一次复制一次不复制染色体行为有同源染色体,但不配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分离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平均分配方式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变化2N→2N2N→NN→2N→NDNA的含量变化2C→4C→2C2C→4C→2C2C→C发生时间形成体细胞过程(如精原细胞)形成性细胞过程中(如精子、卵细胞、花粉粒)28、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精子卵细胞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4个1个卵细胞,3个极体是否变形要否相同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9、有丝分裂中、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30、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前期)中心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细胞中央由内向外形成细胞板,最后把细胞分成两部分31、具复制能力的物质或结构DNA(质粒)、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病毒的RNA32、解离、漂洗、染色的药液的作用解离:用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配制而成,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用清水洗10min,洗掉盐酸和酒精,防止染不上色(因为碱性染料和酸性物质要反应)。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0.02g/mL的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3~5min,对染色体(染色质)进行染色。33、细胞增殖、分化、癌变、衰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由其产生体细胞,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由它产生性细胞,经受精作用产生子代。它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伴随整个生命进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细胞的癌变: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细胞不受有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被激活(即发生了基因突变)。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其有五个特征:(1)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弱。(2)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积累。(4)呼吸减慢、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4、细胞全能性的强弱受精卵﹥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花粉粒等)﹥体细胞(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体细胞一般选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的能力越低,全能性越弱。高度分化的细胞往往不在发生分裂增殖,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35、酶、激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激素:是生物体的一定部位或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脂质等。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而能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36、太阳能、脂肪、糖类、ATP太阳能:根本能源、最终能源 脂肪:储备能源物质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ATP:直接能源物质37、ATP、ADP、RNA关系ATP水解形成ADP产生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DP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其他高能化合物中获得能量形成ATP;ADP再水解形成的AMP(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磷酸形成)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38、四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及作用叶绿素a:呈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有转化光能的作用)叶绿素b:呈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吸收和传递光能叶黄素:呈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和传递光能胡萝卜素:呈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和传递光能39、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二氧化硅、碳酸钙、丙酮、层析液的作用二氧化硅:为了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丙酮:溶解色素、提取色素层析液:使叶绿体中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40、光反应、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条件需色素和光(有些需酶)需多种酶、ATP、NADPH能量变化光能 → 电能 → 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产物O2、ATP、NADPH葡萄糖、H2O、(C5)联系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41、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接受的太阳能的比例。提高的措施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光照强弱的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例。提高的措施有:光照强弱的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42、吸胀作用、渗透作用吸胀作用:在未形成中央大液泡之前植物细胞的吸水,主要靠细胞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干燥的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渗透作用: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成熟的植物细胞)。其发生具二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43、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在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过程中,其可看成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44、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是由生命物质构成,其上还有载体,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外,还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吸收物质(水分子可以自由的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如蔗糖分子)和大分子都不能通过)。45、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少水高效的灌溉(原因是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需水量也不同)合理施肥: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少肥高效的施肥(原因是不同的植物对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46、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利用水分的运输、利用: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株的地上部分。其中只有1%~5%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经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失)。无机盐的运输、利用:随水分经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进入植物体后有些能反复利用(如P、K、Mg)、有些只能利用一次(如Fe、Ca)。47、完全营养液、缺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缺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缺乏某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培养液通过用这两种营养液培养植物的对比,可确认某种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这种方法叫溶液培养法。用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叫全素培养。用缺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叫缺素培养。48、必需矿质元素、非必需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这样的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非必需矿质元素:除去这种矿质元素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影响。49、影响水分、无机盐吸收、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因素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外界溶液的浓度、蒸腾作用的强弱等。影响无机盐的吸收的因素:内因:遗传因素(决定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种类,从而影响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外因:温度、PH及土壤的通气状况(O2量)(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导致供能差异从而影响离子的吸收)、土壤溶液中该离子浓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含水量等。50、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所需培养基的成分无土栽培:水、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的组织培养:水、矿质元素、蔗糖、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机添加物(氨基酸、)固体培养基、[需在离体状态下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动物血清[需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液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51、水分吸收原理、矿质元素吸收原理水分吸收原理:吸胀作用(因含有亲水性物质)、渗透作用(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浓度差)矿质元素吸收原理:主动运输52、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消化终产物代谢终产物(氧化分解产物):糖类—CO2、H2O;脂肪—CO2、H2O;蛋白质—CO2、H2O、尿素消化终产物:糖类(淀粉)—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53、三在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1)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类供应充足才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3)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的(糖类、脂肪摄入不足时,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增加,反之,则分解减少)。5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一般可在酶的作用下(如谷丙转氨酶)经氨基转换作用合成。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够合成,必须来自食物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55、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其它化合物,以形成新的氨基酸的过程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的过程(其中含氮部分可在肝脏转变成尿素而排出,(经肾以尿液形式排出)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也可转变为糖类和脂肪)。56、糖类、脂肪、蛋白质利用的先后顺序正常情况下,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当糖类代谢障碍,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或长期饥饿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加,反之,则分解减少。57、肌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血糖进入骨骼肌可合成肌糖元,肌糖元不能水解产生葡萄糖,只能无氧分解形成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脏转变成丙酮酸,再由丙酮酸氧化分解供能,也可形成新的肝糖元或葡萄糖,还有少量乳酸随血液到肾脏,随尿排出。肝糖元:血糖进入肝脏后可合成肝糖元,肝糖元水解可形成葡萄糖。58、正常血糖、高血糖、糖尿病、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正常血糖:80~120mg/dL高血糖:空腹时血糖超过130mg/dL糖尿病:血糖含量长期高于160~180mg/dL,并表现出病症低血糖早期症状:血糖含量小于50~60mg/dL低血糖晚期症状:血糖含量小于45mg/dL59、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更接近人体需要,所以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缺少人体的某些必需的氨基酸(玉米缺色氨酸;稻谷缺赖氨酸),因此,要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60、组织水肿的原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肾脏有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花粉过敏)、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等6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物二氧化碳和水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能量2870kj/mol(1161kj在ATP中)196.65kj/mol(61.08kj在ATP中)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的CO26mol2mol或0mol产生1molCO2消耗的葡萄糖1/6mol1/2mol联系从葡萄糖到丙酮酸阶段相同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意义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62、能量供应、能量利用能量供应:光合作用光反应、细胞呼吸(磷酸肌酸转移)形成ATP能量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细胞分裂、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63、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在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64、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总是伴随着物质代谢的进行而进行的,但能量不有循环利用。65、自养型、异养型自养型:以可见光或体外环境中无机物的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同化类型叫做自养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固氮蓝藻)异养型:只能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同化类型叫做异养型。(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如酵母菌、青霉菌等、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乳酸菌等。)66、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光合作用):以光为能量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种同化作用类型即为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蓝藻)化能自养型: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自养,这种同化类型即为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67、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异化作用类型叫做需氧型。(如:绿色植物、绝大多数动物和微生物)厌氧型: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异化作用类型叫做厌氧型。(如:蛔虫、破伤风杆菌、甲烷细菌)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68、向性运动、感性运动、趋性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应(合欢、含羞草叶片的闭合和张开)。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三者都属于应激性,都是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宜反应,是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其根本原因是由遗传性决定的。69、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原理受重力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远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生长效应。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则抑制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分布少,则促进生长,结果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而茎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少,则生长慢,结果表现出茎的背地性。70、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体现或运用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促进发芽、抑制发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71、生长素的运输、主动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运输方向,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即从茎的顶端向下运输或从根尖向上运输)主动运输:是一种运输方式,即由顶芽向下运输时为主动运输,不断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从而造成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72、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的种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生长旺盛的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主要促进植物的生长)的微量有机物。生长激素:是由动物体的内分泌腺(垂体)产生的,并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对动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微量有机物。73、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若其中的化学物质是激素,则可称为激素调节;若非激素(如CO2、H+、组织胺等),则只能称为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时间长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对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部、时间短74、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实例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而缩回: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体液调节(水平衡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血糖平衡调节:(1)神经—激素调节(2)激素调节体温调节:神经调节、神经—激素调节以上三种生命活动的调节都可以表述为:神经—激素调节或者神经—体液调节75、下丘脑、垂体下丘脑: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这些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它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等。76、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77、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途径,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是由感受器(即感觉神经末梢部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78、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增加产热。79.无关刺激、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例如:给狗食物,狗流唾液。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例如:摇铃,狗流唾液。这是一个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是:给狗食物,同时摇铃,反复多次后,只摇铃,狗也分泌唾液。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前,铃声是无关刺激;条件反射建立后,铃声是条件刺激。80.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从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的是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的是传出神经8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通过突触传递,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单向传递。82.中枢神经、神经中枢中枢神经:脑、脊髓神经中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脊髓和脑干。每一个反射弧都有一个神经中枢。83.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之前(S区)受损,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话,但不会讲话。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损,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话。84.中央前回顶部、中央前回底部中央前回顶部:控制下肢运动中央前回底部:控制头部器官的运动85.影响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影响性行为的激素影响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垂体分泌催乳素影响性行为的激素: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主要),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86.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87.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可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为新个体也属于有性生殖。88.受精作用、双受精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双受精: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粒中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叫做双受精。89.囊胚、胚囊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中,受精卵经卵裂后的一个发育阶段,囊胚期出现较明显的囊胚腔,囊胚尚无胚层的分化,至晚期,许多基因开始表达逐渐进入原肠胚时期;而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内有一个卵细胞、两个极核及其它细胞。90.极核、极体相似之处是:染色体数都是N。不同的是:极核存在于高等植物的胚囊中央,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极体是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同时,所形成的三个较小的细胞。极体形成后不久,就在动物体内逐渐退化消失。91.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个染色单体,未连接在同一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92.交叉互换、易位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93.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94.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有二片肥厚的子叶,其种子的构造:种皮、胚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一片子叶,其种子的构造:种皮、胚、胚乳95.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包括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使茎不断长高,根不断伸长,茎、根的形成层活动,使茎不断长粗)。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的生长。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一年生、二年生植物,长出生殖器官以后,营养生长就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当达到开花年龄以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生长。96.植物个体发育各时期的营养来源种子形成时: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基细胞发育来的胚柄,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运输营养物质,供球状胚体发育,同时还能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的发育。种子萌发时: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来源于胚乳;无胚乳的种子(花生、荠菜),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来源于子叶。幼苗形成后:当种子萌发成幼苗后,植物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获得有机营养,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矿质离子等无机营养。97.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变态发育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变态发育:如蛙,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98.无羊膜动物、有羊膜动物无羊膜动物:两栖类、鱼类有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99.囊胚、原肠胚囊胚:卵裂到一定时期所形成的一个内部有腔(囊胚腔)的球状胚体,细胞一般还未分化。原肠胚:有原肠腔、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细胞已开始分化。100.中胚层、内胚层、外胚层的分化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表皮及附属结构中胚层:发育成骨骼、肌肉以及循环、排泄、生殖系统等内胚层:发育成肝、胰等腺体,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的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