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文献书目述略

地方文献书目之内涵
地方文献书目是揭示报导有关某地区自然和社会方面的文献信息而编制的书目,能提供一地的全面材料,反映一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及民族宗教的历史及现状,以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服务。
我国记载地方著作的书目始于北齐、北周之间,据唐人刘知几《史通·书志篇》记载:“近来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亦有《坟籍志》,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士,校雠之司,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近代目录学家姚明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一书中认为:《坟籍志》一书兼传记方志之体制,然专录一方人士之著作,实开后世方志著录书目之风气。
隋唐时期成书的地纪及图经,多纪一地舆地、四至道里、物产及风土,很少著录艺文。宋代纂修方志,借鉴“正史”始有“艺文”之著录,如施宿的(嘉泰)《会稽志》、范成大之(绍定)《吴郡志》通过“杂记”录整篇诗文,但无书目。南宋嘉定七年(1214)高似孙撰《剡录》,卷五有书有文,既列戴逵、阮裕、王羲之、谢玄等十四人著作及阮、王、谢三氏家谱共43部,又移抄谢安、戴逵等人有关剡(浙江峰县)的单篇文章若干篇,实开地方志著录文献图书之风气。
专录一书以述一地著作,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记载,始于明万历年间山阴人祁承㸁的《两浙著作考》,多至四十六卷。明末曹学佺撰《蜀中著作记》,专记四川文献图书,全书十二卷(今残存四卷)或征引古书,述其撰人及内容,或据实书,抄录其序跋。三百多年来地方志中,从通志、府志以至州志、县志,皆设有“艺文志”,收录乡人著述或诗文。有的地方还专门编制了经籍目录,如邢澍的《关右经籍考》,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另外还有一种专门辑录地方人士诗文的专辑“诗文征”,如清人王豫的《江苏诗文征》、罗汝怀的《湖南诗文征》、近人方树梅的《晋宁诗文征》,李根源的《永昌府文征》等,在《诗文征》中每一作家列一小传,小传内尽量介绍评述该作家的著述,其中新收诗文也具有地方文献书目之特点。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地方文献目录的编制有所发展,如王文萱编《西北问题图书目录》,丁实存,陈世杰编《新疆书目》,李小缘编《云南书目》,吴玉年编《西藏图籍录》,萨士武编《台湾史料目录》,邓衍林编《中国边疆图籍录》,都是比较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较之解放前大为发展。有反映一地文献的,如湖南省图书馆编印的《湖南地方文献资料目录》;有记载一地人士著述的,如安徽省图书馆编印的《安徽文献书目》;有收录一地出版物的,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印的《广东文献参考目录》、《广东解放前期刊目录》;有专题文献书目,如浙江省图书馆编印的《浙江矿藏资料目录》;还有专题地方文献辑录,如广东中山图书馆编印的《海外华侨革命资料》等。
地方文献书目收录的标准范围,一般讲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取决于著作内容的地方特点;地方人士著作取决于作者的籍贯;地方出版物取决于著作的雕印出版的地点。
云南地方文献书目源流
云南地方文献书目最早出于明代大理著名学者李元阳纂修的(万历)《云南通志》,在该书的《艺文志》内首先安排了“遗文”专目,把有关记载云南史事的文献及杂著收录进去,一共著录了汉代陆贾的《南中行纪》、李膺的《益州记》;杨终的《哀牢传》、晋常璩的《南中志》一卷,稽含的《南方草木状》一卷;唐韦皋的《西南夷事状》十卷,袁滋的《云南记》五卷,韦齐休《云南行纪》二卷,樊绰《云南志》十卷、《南蛮记》十卷,徐云虔《南诏录》三卷,窦滂《云南别录》一卷、《云南记》一卷,李德裕《西南备边录》十三卷,李充《益州记》、《云南风俗记》一卷;宋辛怡显《天禧云南录》三卷;元郭松年《南诏纪行》、李京《云南志略》四卷、张道宗《记古滇说原集》一卷;明杨慎《滇载记》一卷,共二十一种。这个书目收录的书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多是根据前人书目照录,未曾査考其书的存佚情况,如《益州记》《哀牢传》《南方草木状》《西南夷事状》等都早已散佚。至于在乡人著述目下收滇人著作58种,大部分为明代从士所作诗文,很少渉及云南史事。在此稍后,有谢肇淛撰辑的《滇略》,在卷八专设《文略》,卷末有“滇中掌故”一项,附入书目38种,其中多数则录自(万历)《云南通志》,新增补者只有倪辂的《南诏野史》、吴懋的《叶榆檀林志》等数种。明末刘文徵纂修(天启)《滇志》,在卷十八的《艺文志》中,所收乡人著述大体也是抄录前志。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两朝曾分别纂修《云南通志》,二书中的《艺文志》,也都各自列了一个书目,但其所收录之书,仅是在(万历)《云南通志》收录的基础上稍作增删。乾隆年间,寓居昆明的著名学者倪蜕撰《滇小记》一书,其中有《滇云记载》《滇云人士诗文集》《客滇诗文集》《方外诗文集》诸目,前者著录图书28种,多和上述几部地方志之“艺文”部分著录大体相同,可见其用力不多,参考价值也不大;后三者只列举了明、清时期滇人、宦于滇及滇中僧人们所作的诗文集,而叙述云南史事不多。道光六年(1826),云贵总督阮元提出重修云南通志,并拟定了纂修体例。由于他本身颇具文才,加之秉笔者又多系有识之士,在工作上改变了以前修志者的那种敷衍塞责的作风.对志书所分门类虽沿袭归制,而内容全系新作。在《艺文志》部分,该书列“记载滇事之书”与“滇人著述之书”二目,各二卷,前一目内著录图书286种;后一目内著录图书692种,两项合计著录图书978种。和以前所纂修的志书相比较,(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所订编目体例及所著录图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搜罗广泛,二是于每书之下作“书录解题”并标明出处。尽管这个地方文献书目尚非完备,但可看出编制者们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因此不论是当时士人或后世之读者均称道过它,其后清朝所纂修的两部通志中的《艺文志》,就是在此基础上稍加增补而成的。民国年间,开馆纂修(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内设《艺文考》,所著录的图书,系援引私家书目纂辑而成。继之纂辑《新纂云南通志长编》,亦有文献图书之著录。在这一时期,其他私家著述如曹树翘的《云南杂志》,何作楫的《滇事拾遗》、陈古逸的《昆明近世社会变迁考略》等亦有图书的著录。至于擅长“滇学”的云南学者,有的还专门编制了专门的地方文献目录,如方树梅的《明清滇人著述书目》,梁书农的《云南经籍考》《云南方志考》,方国瑜的《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均系有学术资料价值的私家书目。建国以后,云南省图馆编制了《馆藏地方文献书目》《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其他私家编制的有《云南地方志书录解题》《云南地方文献书录解题》及《民族问题论文索引》《古代昆明名贤经眼录》等。
云南地方文献书目举隅

云南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历史比较悠久,所编制的书目不仅多而且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虽然不少已经散佚,留存至今的有以下几部:

1.(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中的书目部分

这是清朝道光六年(1826)江苏扬州人阮元出任云贵总督,沿袭旧制纂修《云南通志》,自任总裁,聘请浪穹(今洱源)白族学者王崧任总纂,成书近半,因阮元内调,王崧与继任者意见不合辞去总纂职务,由黄岩人李诚继任总纂继续修纂工作并于道光十六年(1836)告竣成书。在纂修过程中,鉴于云南多数旧志之《艺文志》只收录诗文,不辑录文献图书,既偏而不全,又与《艺文志》之体制例不太相符,便仿班固《汉书·艺文志》体例,结合云南实际专立“记载滇事之书”及“滇人著述之书”两目,编成四卷,辑录自汉以后至道光年间有关滇云地方文献。“记载滇事之书”共收图书286种,除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及地理类之图书外,还收录金石,并按成书时间顺序排列;“滇人著述之书”共收图书692种,亦按成书时间顺序排列,但遵照《四库全书总目》编制的原则“凡其人现存者之诗文集概不入”,当然个别有学术资料价值的专著例外。这部目录最大特点除收罗广泛外,是编写了提要,每部书除著录书名卷数外,还言简意赅要而不繁地著录著者生平及成书源流,并对该书的价值作允当的评价;有的还援引公私藏家书目提要或叙录的话加以论定;最后注明该书存佚情况及何书有过著录。这算是云南较早,体制也较完善,内容堪称充实,而具有检索参考价值的一部地方文献书目。

2.(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艺文考》

自(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列“记载滇事之书”及“滇人著述之书”之后,编制云南地方文献书目者,代有传人,如晋宁“学山楼”主人方树梅编制有《云南艺文考》《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建水“二十万卷楼”主人梁之相编制有《云南经籍考》《云南方志考》《云南丛书提要》等,但各有侧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云南地方文献的存佚情况,如果从全面系统而言,则稍有欠缺。民国二年(1913)在龙云、周钟岳等倡导下,开馆重修《云南通志》,通过组织人力,“集历朝旧志,复者删之,佚者访之,缺者苴之,乖谬者订正之”,并以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元年之事补之,历时十二年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正式成书脱稿;并于1949年用铅字排印行世。在编纂过程中,仍照(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专立《艺文考》一目,辑录“滇人著述之书”八卷,收录滇人著述1460种,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之分类进行类分部次。对外籍人著述有关云南史事掌故者,则以作者时代为次,除采录(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所著录之图书外,并参考方树梅,梁书农所撰书录而补入。这部地方文献目录随着时代的进步,比旧志《艺文志》又有所发展。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仅叙事到宣统三年(1909),辛亥革命后的有关资料,当时通志馆另编了《新纂云南通志长编》,近年以,来经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增补印行,内分二十一类,其中之《艺文》两卷,也分“滇人著述之书”“记载滇事之书”及“方志”三目,收录近代滇人著述276种,(其中“滇人著述之书”216种;“记载滇事之书”33种;方志37种),这样在地方文献书目上,就补充了《新纂云南通志·艺文考》之不足。

3.《云南书目》

是原金陵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小缘先生编订的一部云南地方文献书目,收录了自汉迄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云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边务等中外专书,论著、报刊资料、中外舆图等文献图书,堪称搜罗宏富,是一部具有较高资料价值的云南文献图书的检索工具。《书目》不仅反映了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的历史、地理、民族等的特殊情况,而且还反映了近现代历史与现状,为此《书目》著录了不少外文资料,仅英文就达300多种,法文近200多种,其它尚有日文、意大利、荷兰文等文种。至于汉文资料则达千余种,对研究云南各个方面的课题均起到按图索骥的作用。对当前致力于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及建设“两个文明”也将提供历史依据,并有较大的参考咨询作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有鉴于《书目》之价值及存在之缺点,特别是原印本已传世甚稀,故决定在保存原书面貌,不作较大更动的原则下进行校补。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校补订正工作乃告完竣,然后交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已成为研究云南问题的重要检索工具。

4.《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此部地方文献目录共十卷,系云南大学巳故方国瑜教授就多年治学及讲课时所搜集的资料编著而成,共收录云南历史文献图书800多种,按成书时间顺序编排,对每部史书均撰有题要。此书卷首载“弁言”及“略例”,然后依卷次著录。卷一为汉晋时期的撰述,卷二为唐宋时期的撰述,卷三为元朝时期的撰述,卷四为明朝时期的撰述,卷五为清朝时期的撰述,卷六为汉晋时期文物,卷七为唐宋时期文物,卷八为元时期文物,卷九为明时期文物,卷十为清时期文物。各卷下之又分别情况标列传记、地理、纪传、编年、案牍,按目排列有关文献图书;巻五至卷十则列金石碑碣拓片内容或简介。此书不失为治地方史、民族史者较好的检索工具的资料简编,颇具稽核查考的价值。

5.《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

此目录系该馆为了体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揭示报导馆藏文献图书,使之为本省四化建设服务而编制的目录。首在弄清楚地方文献内涵及收录标准的基础上,将馆藏图书进行整理遴选,然后条分缕析,编制了这一书本目录。共收录地方文献书2128种,3185部,6288册,均系建国以前刻印或排版行世的云南史事之书及云南人著述之书。本书目分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其它九大类。著录每书的书名、卷数、著者、出版年、出版地、版本、册数及附注等。另外凡滇人著述或编辑的书,在著者项上均加上籍贯,若一时无法查考者,暂付缺如。非滇人的著述,虽明知著者出生的乡里籍贯,亦不加著录,以资识别。地志资料目录编次排列,系依省民政厅所编云南省行政区划表而排列的,地方艺文则分明、清初、清中叶、晚清、民国几个时代进行排列,每一时期中又按作者先后次序著录。这对反映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确起到方便读者检索,以及供本馆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咨询的作用,是一部收罗宏富的地方文献书目。但由于收录文献图书的量较大,故未作提录,令人引以为憾。

6.《昆明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

这一目录系昆明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为学习前人致力于地方文献之整理研究精神,弘扬“滇学”,较好地揭示报导昆明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就四区八县公共图书馆已分编著录的地方文献,择要而从,以传统“叙录解题”的形式而编制的“二次文献”。在编制过程中除严格按地方文献的标准收录图书外,通过提要钩玄,展示了各书的书名卷数、著者生平、成书源流、版本状况及该书的学术价值,以期达到“以录存书,知书就学”的目的,使各馆馆藏地方文献能更好地为读者及课题研究者服务,从而进一步体现图书馆职能。

7.《云南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书目》

此《书目》是为了较好地揭示报道云南各类型图书馆馆藏情况,对地方文献进行有效开发利用,进一步开展馆际互借;为适应云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让省内各级领导了解省情、市情、县情,进行重大决策参考;为云南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云南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历史、渊源、发展情况、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云南近现代及当代的社会科学图书信息并补《云南书目》之不足,云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宋光淑女士所编制,收录1912—1992年所出版的云南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有关文献,除严格按地方文献标准收书外,还通过提要钩玄,展示各书的书名、出版地、重要著作著者的简历,成书源流及学术价值,是一部有学术资料价值的社会科学文献的检索工具。第四节  云南地方文献书目的特点及作用

云南地方文献书目的特点及作用

从以上所介绍的几部云南地方文献书目来看,大体有以下特点及作用:

1.符合地方文献书目的定义及内涵,较充分地体现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显示了区域性,并严格按记载地方史事之书、乡人著述之书、地方郡邑志书、地方出版物四条原则收录图书,非此而不予采摭录入,特别是用“记载滇事之书”“滇人著述之书”分类立目,更加切合云南文献庋藏流通实际,也反映了在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体例上有所创新,从而使每部书目都能真正起到揭示报导有关云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文献信息的作用。这些书目既是揭示各类型图书馆庋藏地方文献的工具,又是图书馆开展咨询工作及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帮手,在读者、课题研究者与文献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藏书建设上讲,为收访、釆购、传抄、整理地方文献,核对馆藏、统计藏书、鉴定版本,均起到稽核备査的作用。从读者一方面讲,这些书目是他们借阅地方文献时的检索工具,凭借它可以缩短査找资料的时间,解决浩繁的藏书与读者特定需求的矛盾,使读者,"按录求书,因书就学”,从而为各读者及课题研究者服务。

2.继承了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多数书目均撰有提要并注意著录佚书。为了较好地揭示报导地方文献,为读者揭示群书要义,使之能执简驭繁,并集中体现传统目录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云南的几部地方文献书目,大都撰写有提要,以书录解题的形式公诸读者,通过提要对每部书不仅较为准确地著录书名、卷数,还对著者生平、成书源流、版本状况及学术价值,按“叙录体”的要求,作言简意赅的介绍说明,通过提要起到帮助读者了解著、工者、介绍该书内容,评价图书资料价值、推荐版本的作用。同时为使读者更加广泛地了解云南地方文献,对早已散佚的图书;还用“存目”的方法加以著录,使一些佚书像《哀牢传》《古通》《玄峰年运志》《南诏源流》《云南买马记》《滇乘》等滇中地方民族文献以及明清滇人诸多诗文别集虽不能见到原书,但从书目提要的简介中,大体能窥见其概貌,这就使云南地方文献书目,符合宋代目录学家郑樵所提出的“通古今有无之书”的要求。

3.收录文献图书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并注意以云省地域为前提而广罗群书,遍收典籍,举凡云南的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民族、宗教、科技、医药、文学、艺术等各门学科的地方文献图书均收录进去,有的书目还包括了近代期刊报纸,这在李小缘的《云南书目》中表现最为突岀,从而使《书目》具有更高的学术资料价值。当然,讲求广泛性也决非滥收,而是从各书是否与本省有关及有无参考价值这一尺度来衡量收录,特别注意通过筛选,做到择善而从。

4.具有民族特点,着力收录地方民族文献。由于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县不是民族聚居便是民族杂居,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云南就有二十五个,占百分之四十三点七,一百万人口以上的有四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十一个;十万人口以下的十一个。而且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不仅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开发边疆上作出了贡献,并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源远流长,地方民族文献卷帙繁多。基于这种情况,云南地方文献书目着力收录民族文献图书乃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是在书目编制上从云南实际出发的具体反映。正因如此在明清时代编制的书目中,著录了《滇载记》《南诏野史》《南诏备考》《维西见闻录》《峒谿纤志》《白国因由》《白古通浅述》《标格丁》等书,近代编制的书目中专门以“民族”立目,收录有关民族问题的文献及报刊杂志,从而使地方文献书目更具有民族特色,也大大提高了地方民族文献书目的资料性,加深了地方文献书目的学术深度。

5.云南的几部地方文献目录,不仅继承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所创新。在辛亥革命以前所编的地方文献书目,多按古典目录部次图书的“四部分类法”,用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个二级类六十六个三级类类分著录图书,只是稍加增减协调而已。但是到辛亥革命以后,近现代所编制的书目,鉴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献图书的与日俱增,特别是新兴学科的出现,并相互交叉渗透,“四分法”已不能适应文献图书发展的客观形势,不能再因循而无所变革,为方便读者对近现代图书的检索,乃从体例上突破了“四分法”的传统模式,超越了古典目录分类的藩篱,按学科类分立目,逐渐向现代目录的体制过渡。李小缘编制的《云南书目》就是这种新型的地方文献目录的代表作。

综上所述,云南地方文献目录的编制,不论其体例、内容、分类、著录、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理论与实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所创新;既遵循目录学的编制原则,又突出地方民族特点;既注意著录现存文献图书,又不忽略散佚典籍;既收古代典籍,也网罗近现代报刊。总之将一方文献萃为一编,以便读者检索、査考、稽核,不仅节省了不少检索之劳,特别是通过提示群书,使读者可以执前驭繁,识原辨流,由旨归而得悟解,由提要而别是非,启一捷径,俾易深入,实为治学上之“帮手”。对图书馆来讲,对如何揭示报导馆藏乡邦文献可引为借鉴,并从中受到启迪,有利于当前目录工作上的改革与开拓。

原载于《云南学术探索》1993年第4期。摘录自李友仁主编,李怡苹撰稿,云南省图书馆编:《云南地方文献概说》,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