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博-5:这几件展品一定要看,它们串起一部17世纪荷兰史

上一篇:《夜巡》之谜:日巡还是夜巡?伦勃朗的巅峰之作为何让他跌入谷底

整个博物馆二层展示的都是17世纪的荷兰艺术品,那是荷兰最辉煌的年代,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黄金时代。它的缔造者就是被称为“沉默者威廉”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我们在夜巡画廊东边的第一个展厅看到了这位荷兰国父的标准像。

在荷兰历史学家马尔滕·波拉(Maarten Prak)所著的《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555年10月2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尼德兰17个省的代表被召入皇宫,在大厅里集合...当贵宾们就位之后,大厅的门打开了,皇帝查理五世靠在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威廉的手臂上蹒跚走入。他们的后面跟着查理的儿子腓力二世和皇帝的姐姐,尼德兰摄政匈牙利的玛丽。”在那次会议上,查理五世(Charles V,1500-1558)宣布将整个尼德兰交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Philip II,1527-1598)。沉默者威廉时任查理的秘书,同时也是尼德兰最大的领主。与出生在根特的查理不同,从小在西班牙宫廷长大的腓力对尼德兰没有半点儿感情,接手后一味横征暴敛。终于在1568年不堪重负的尼德兰与西班牙爆发八十年战争,当时领导起义的正是这个沉默者威廉。

关于沉默者威廉的故事有很多,我在讲到代尔夫特亲王府时会做更详细的介绍。1580年腓力二世悬赏重金刺杀威廉,四年后威廉在自己的家中遇刺,如今的亲王府中仍然保留着当时留下的弹痕。他死后葬在代尔夫特的新教堂,下面这幅画描绘了新教堂中的沉默者威廉之墓。画中可以看到,前往瞻仰的荷兰人身着黑色礼服,表情严肃,现出对国父的崇敬之情。直到今天,荷兰都尊沉默者威廉为国父,虽然他出生在德国,大部分时间讲的是法语。

沉默者威廉一生先后结了四次婚,生下十几个孩子。他去世时大儿子在西班牙做人质,二儿子莫里斯(Maurice,1567-1625)接过了荷兰执政等头衔。但莫里斯没有留下婚生儿子,他的弟弟、沉默者威廉最小的儿子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ck Henry,1584-1647)继承了全部头衔,并传给他的后代。下面这幅就是亨利的画像,绘于1632年。

讲述荷兰历史,当然不只有亲王或执政。导览图特意印上这个木箱的照片,提醒参观者关注。它记录的是一个著名事件。出生在代尔夫特的胡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是荷兰最伟大的法学家,国际法的奠基人。17世纪初,荷兰爆发了一场新教内部的大辩论,当时产生了两个派别,格劳秀斯属于抗辩派(Remonstrants),另一方是反抗辩派(Counter-Remonstrants)。结果抗辩派失败,格劳秀斯被判终身监禁。在监禁过程中,他精心策划了一次越狱行动。他让妻子和女佣用这个箱子装了一箱书进来,然后他藏在箱子里,被妻子和女佣抬了出去(这么简单?估计还得收买看守才行)。出狱后,他们一家逃亡法国,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后来我们在代尔夫特新教堂门外看到他的雕像,他如今是代尔夫特人的骄傲,也是全体荷兰人的骄傲。

另一件印在导览图上与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的是这只钟和装火药的容器。它们记录了荷兰著名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em Barentsz,1550-1597)的最后一次探险航行。16世纪后期,荷兰为与东方进行贸易,曾试图开辟北方航道,尤其是在北冰洋发现新地岛后,萌生了穿过北冰洋到达中国的想法。1596年5月,巴伦支带领17人驾船试图穿越北冰洋。不幸的是他们被浮冰困住,只好在新地岛过冬。有部荷兰电影《新地岛》讲的就是这段故事。他们在岛上搭了一个棚子,这只带日历的座钟就被摆在棚内提醒人们度过的时间,不过因为过于寒冷,这只钟停在了1596年12月3日。在熬过9个月的寒冬后,13人幸存下来,1597年6月他们启程返航。在离开棚屋之前,巴伦支将自己的部分日记留在了这支装火药的角状容器里。可惜他在返程的途中不幸去世,其余12人被一艘俄罗斯商船救起最终返回阿姆斯特丹。直到1871年,才有挪威渔民在新地岛发现他们先前留下的棚屋。这些遗留在棚屋内的物品被带到荷兰,包括巴伦支的日记,介绍文字指出日记未在此展出是因为它过于脆弱。如今新地岛旁边的海域被命名为巴伦支海。

除了这些名人的传奇故事以外,这里也记录一些普通人的生活。荷兰画家亨德里克·艾弗坎普(Hendrick Avercamp,1585-1634)于1608年绘制的这幅《带滑冰者的冬季风景》向我们描绘了荷兰冬天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很多人来到河面上滑冰,有的优雅地跳着冰舞,有的聚在一起打冰球,也有的摔了个大马趴。在这样的严冬里,当然还有不少仍在努力工作的劳动者,他们有的扛着稻草从冰上走过,有的站在阳台上从冰洞中取水。

这幅《快乐的提琴手》为杰拉德·范·洪特霍斯特(Gerard van Honthorst,1592-1656)1623年所绘。这位来自乌德勒支的画家非常喜欢绘制乐器演奏者,此画中的小提琴手身着意大利服饰从一个挂毯后的窗口突然冒出头来,仿佛在邀请大家加入他们的欢乐派对。这个窗口与画框相近,给人一种人物要从画框中探出身来的感觉。

转到荣耀画廊西侧的几个展厅,这里多为17世纪下半叶的作品。一幅《圣巴夫教堂内景》将我们带到北荷兰省的省会哈勒姆。彼得·扬兹·萨恩瑞丹(Pieter Jansz. Saenredam,1597-1665)特别擅长描绘建筑,常常近距离仔细研究建筑结构,以便勾画出建筑细节。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小他20岁的伊曼纽尔·德·维特相比,萨恩瑞丹更强调光影和几何特征,而后者则更注重描绘建筑下的人物。在这幅画中,萨恩瑞丹将视角巧妙地放在一处拱柱的后方,迫使观众的目光穿过这个哥特式的尖拱望向对面墙上的管风琴,而管风琴的一扇门占据了画面的中心成为观众视线最终停留的焦点,门上画的是基督复活,也许这才是画家真正想表达的核心。

他的另一幅作品《老市政厅》又将我们拉回到阿姆斯特丹。这是水坝广场上那座新市政厅之前的一个,不幸毁于大火。萨恩瑞丹1657年绘制此画是根据他16年前的写生完成的。从1658年起,这幅画被挂在新市政厅的市长办公室里作为对旧物的缅怀。

另一幅阿姆斯特丹风景是赫里特·贝克海德(Gerrit Berckheyde,1638-1698)绘制的《绅士运河上的黄金弯》。黄金弯是绅士运河南段新开发的富人区,当时的买主被鼓励购买两个地块建成双倍于以往宽度的建筑。此画创作于1671年,黄金弯才开发没几年,可以看到在一些宽大的建筑之间还留有不少空缺,不像今天那样已经填得满满当当了。

我们在这又发现一幅扬·斯泰恩的作品《上厕所的女人》。扬·斯泰恩真是个鬼才,专门画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场景,画中的女人刚上完厕所准备脱衣上床,尿盆还摆在床边。她正脱去长筒袜露出光腿,袜子的松紧口在腿上留下的勒痕清晰可见。

17世纪荷兰人的家中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这个玩偶之家可以管中窥豹。这是当时富家子弟玩过家家儿的东西,全部按比例将真实的家居布置微缩到一个柜子里。

荷兰人喜欢花,尤其是郁金香,据说最疯狂的时候一颗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价格跟市区的一所房子差不多。他们还专门制作各种郁金香花瓶。这种像宝塔一样的花瓶,每层突出的角上都会插一朵郁金香,摆成一座花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花瓶上的图案还是仿中国的绘画作品。其实荷兰最出名的代尔夫特蓝瓷本身就是仿制中国的青花瓷。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从中国运回大量青花瓷,荷兰人喜欢得不得了。代尔夫特人率先仿制,竟以此为特色制成代尔夫特蓝瓷风靡欧洲。

这是代尔夫特蓝瓷砖,绘制的是荷兰特色的舰船。

说到船,荷兰作为当时的“海上马车夫”,在1650年以同时拥有16000艘商船位居世界第一。这艘船模于17世纪末制作于荷兰南部港口城市弗利辛恩的造船厂,按照1:12的比例缩小的74炮战舰模型,真实的战舰也是在那里制造的。

在博物馆的西南角,还有个图书馆,而且真的有人在里面看书,绝不是只供人参观的摆设。这里的图书记录了更多的荷兰历史。都已经看到这了,就顺手在文章后面点个“在看”吧,谢谢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