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选的“金点子”来了|电动车禁上楼的建议!/加快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的建议!
忻州随手拍发起了忻州“改革创新金点子”征集,已经有不少“金点子”涌现呢!快来看看你的入选了吗?
已经入选“金点子”的朋友,您可千万别骄傲哦,还可以继续参与,提出其他“金点子”;没有入选的“金点子”的朋友,工作人员基本都在帖子下方留言了,请规范表达,再接再厉;还没参与“金点子”征集活动?那您也太“out”了,这么“hot”的活动居然还没参加,请快快参与进来吧,参与方式在本文下方哦!
“安卓”已经#出点子#啦:
开展电动车禁上楼消防安全活动的建议
现在好多小区电动车上楼充电并停放。虽然物业通知住户并贴出告示,但是屡禁不止。仍然有居民我行我素,电动车电池本来就是易燃易爆品,年限越久,风险越大。全国各地电动车自燃导致住户人财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动车禁上楼的消防安全活动。 1、政府加强宣传引导,告知其中危害性。2、消防不定期深入小区检查,进行惩处整治。3、建立居民举报制度,发现这种行为的,可以有举报平台投诉,监督有门可诉。接到举报后由消防部门查处。
加快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府除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资金补贴外,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设立特许经营权、PPP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电池租赁和回收、汽车租赁等服务领域。只有建设完善且合理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消除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促进老旧小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地方财政应鼓励物业管理公司安装充电桩设施,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积极投入充电桩建设的物业公司进行财政补贴,激发物业公司的积极性,减小新能源汽车进入老旧小区的阻碍。在吸引充电桩企业投身忻州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可以借鉴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好省、市的经验。例如:江苏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充电设施补贴标准按充电桩充电功率对充电设施建设给予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8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1200元。这一政策极大的吸引充电桩企业投入到当地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江苏省快速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用地审批、财税支持等方面制定、细化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在规划环节,政府应考虑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酒店等地优先推广,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大到对解决我国火电发电量严重过剩、缓解雾霾天气现象、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细化到对忻州市的益处:一、减少中心区域尾气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二、降低出行成本,满足多元、便捷出行需求,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三、有利于带动相关制造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市应该从环保理念灌输、技术革新、政策引导、公众参与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于倡导为“120”救护车让行的建议
“120”急救承担着市民的医疗救护、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重大赛事及活动等的医疗保障,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公众对急救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突发疾病及事件的比例随之增加。当各种急症、创伤、交通事故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时,能否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对于减少伤残率、死亡率非常重要。生命救治的通道一刻也不容堵塞。因此,公众主动避让救护车辆,保证患者生命救治通道的畅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在避让救护车方面实施的还不够好。据调查:有的社会车辆占用高速应急车道,导致“120”救护车无法通过;有的担心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有的不知如何有效避让等等。
建议:1、宣传“急救为人人,人人为急救”的理念,倡导为“120”救护车让行的社会新风尚。加强急救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市民充分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为“120”救护车让行的必要性。因急救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提升市民主动避让意识,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急救保障水平,提升市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2、倡导有序、有效的城市文明让行。当遇“120”执行紧急救治任务时,即“120”救护车启动警报和警灯时,社会车辆应主动、有序、有效地避让。有公交专用车道的路段,建议将公交车专用道定为急救应急车道,将相邻车道定为辅助应急车道;无公交专用车道的路段,社会车辆应及时让出中间车道;高速路段应确保应急车道的应急使用。3、建立快速处理“避让免责”的绿色通道。对于因避让“120”救护车辆违反交通规则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建议交通部门开通快速处理“避让免责”的绿色通道, 必要时由急救中心配合提供相关信息, 以消除公众为救护车让行的顾虑。4、借助信息平台,畅通生命绿色通道。通过“120”急救调度中心与“122”、“110”、“119”等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沟通,一方面,便于“120”救护车根据路况信息选择畅通路段行驶,尽可能避免因道路拥堵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另一方面,遇到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或执行特殊紧急任务(如运送移植器官等)时,便于“120”急救调度中心将救护车出车情况及时通知相关路段交警,以保证道路畅通;通过广播电台,还可及时倡导社会车辆为“120”救护车让行。 5、共同营造和维护文明让行的社会氛围。按照相关规定:救护车只有在执行急救任务时,方可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并享有道路通行优先权。因此,市急救中心要严格“120”救护车应急使用的自律和管理,同时加大对非急救情况占用救护车辆的宣传教育、制约和必要的处罚。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 明确交通参与者的让行责任,对违规占用应急车道依法予以处罚,对违规不让行、对患者救治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应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通过全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共同营造和维护文明礼让“120”救护车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互联网+”为抓手 平衡社会教育资源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资源的共享上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校际间教育讲课资源的封闭性、示范精品课的非系统性等在资源的共享上造成隔阂,并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上断点式分布,不利于其传播。
建议:一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引领、主导、加强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推行,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校就“互联网+教育”工具进行培训和指导;二是做好本地区义务教育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做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门课、每章每节课的随堂影像录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微课教学,让学生逐渐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趋势,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的理念打下良好基础。
大力实施“乡村旅游+”资源融合
近年来,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在文化旅游部门的积极实施下,忻州市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乡村旅游热了起来。但从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季节性强、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经营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全等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从“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角度,建议:一是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充分展示乡村的原真性;二是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为乡村旅游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三是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旅游注入丰富文化内涵;四是乡村旅游与传统手工艺产业相结合,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五是乡村旅游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为农村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希望各级政府引导规划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加大对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在食、住、行等方面适应城镇居民对卫生、安全的要求,为本地农业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