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兰: 烟竹坪上织锦人

97岁的张显兰和她的苗锦“芭排”作品。苗锦,苗语“芭排”,意为“花铺盖”。

张显兰在挑织“芭排”

97岁高龄的张显兰正在给年轻人传授技艺

苗锦芭排的制作流程和技艺吸引了许多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同为湘西苗锦芭排传承人的张林秀在虚心地向婆婆张显兰学习

张显兰(中)在指导苗锦爱好者梳线

苗锦芭排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是苗族同胞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织品。

如今,苗锦芭排不仅是苗族同胞的生活用品、装饰品,也成为爱好者们的收藏品、民俗文化活动中的展示品。

苗锦芭排“铁勾花”纹样

阳春三月,杂花生树,飞鸟穿林。烟竹苗寨,炊烟袅袅,狗吠鸡鸣。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烟竹坪村苗寨了。

烟竹坪位于湘西州吉首市丹青镇西南部,全村有四个自然寨,分别是烟竹坪、豆腐坪、蛇空坪、路于坪。烟竹坪全寨五六十户人家,两三百人口。这里地势开阔,风景迷人。当地有一歌谣这样唱道:“穿衣不过棉卦子,屋场好坐烟竹坪。”

记得我第一次来到烟竹坪村,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次是为隔房的一位兄弟订亲来这里当帮手的。第二次来烟竹坪是2006年的四五月间,为了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到寨子里采访八十多岁的苗锦制作老艺人张显兰。那次采访之后,我与这位织锦老艺人相熟起来,因此,我来烟竹坪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苗锦是中国织锦艺术的一朵奇葩。苗锦在丹青苗区被称为“芭排”,意为“花铺盖”,也有人称之为“牛肚被面”,芭排往往出现在丹青一带苗族同胞重要的家居生活用品上,体现了苗民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生活观念。

“芭排”采用了“通经断纬”的挖花工艺。艺人们在古老的斜织腰机上,以手工数纱进行挑织。锦面有平纹、斜纹两种花纹,平斜结构相互穿插;材质有棉料的和蚕丝的,尤其以野生柘蚕丝最为贵重;图案色彩厚重、艳丽、粗犷、古朴。1986年,黄永玉先生曾推举苗锦芭排作为“湘西最好的工艺品”,代表湖南和中国的形象远渡重洋进行国际交流。

1923年,张显兰就出生在丹青这块美丽富饶的苗锦芭排之乡。那时,“村村在织花,户户有机声”,芭排织造在民间习已成风。据清同治《乾州厅志》所载:“曰苗锦,苗人以蚕丝织成者,花纹远望甚丽,近观之稍粗。然好者,亦极坚致耐久。”据说一床上好的苗锦芭排可用上几代人。

张显兰的娘家住在离丹青镇上不远的大坪村烂草坪苗寨里,她家境宽裕,当时在当地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因此,张显兰读过三年的私塾。“大家出闺秀”,张显兰的母亲陈玉妹、祖母张红菊、姐姐张显女都是绣花织花能手。家风尚美尚勤,从10岁起,张显兰就开始跟随亲人和村寨里的姑娘们学习“数纱”(挑花)和编织花带的技艺。13岁以后,又跟随母亲和姐姐学习编织“芭排”,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纹样,不久就能编织棋盘花、升子花、枕头花、铁勾花等花样。

18岁时,张显兰经媒妁之言,与隔河相望的烟竹坪青年陈千庭结为伉俪。夫家家境也较为宽裕,婆母符也女也是寨子里挑织“芭排”的能手。张显兰就向婆婆学习,技艺日渐提升。张显兰过门后的第二年,婆母去世,她不仅失去了亲人,同时也失去了一位教授芭排技艺的好老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显兰的娘家和婆家皆遭遇了坎坷,她和家人离开了烟竹坪,两家的女子都停止了芭排的编织。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丹青苗寨,气象一新,张显兰一家又回到了烟竹村。

因家庭生活困难,张显兰又开始挑织芭排,一来可以圆她的织锦梦,二来可以换钱补贴家用。尽管多年没有挑织芭排了,但所有流程和技艺,张显兰早已铭刻在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难而荒疏。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穿线分组、装筘、梳线、检综、翻篙、检花、捆杆上机、织布边、挑织……完成以上流程后,再花上数日进行反织,最终咬花成型……每至深夜,张显兰家总是传来“吱吱”的织机声。

到了上世纪末,苗锦芭排这一古老的技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四乡八寨的织锦人都相继离世,年近八十的张显兰还在坚守着古老的传统技艺,她织造出来的苗锦芭排成了珍品。她曾想培养几位年轻人将苗锦芭排技艺传承下去,但是,年轻人一看那复杂的工序,感觉费工、费时、费力,最后的经济效益还不理想,最终都离她而去。

后来,张显兰想起了二女儿陈秋妹。想到陈秋妹从11岁起就跟随自己学习纺线、牵线、染色等挑花织锦的前期技艺,于是,她动员二女儿跟自己学习苗锦芭排织造技艺。陈秋妹望着母亲满头白发,应允下来,决定向母亲学习芭排制作。从此,陈秋妹一有空就来娘家,一来看望母亲,二来当当帮手。自此,烟竹坪里就多了一对常常一起挑织芭排的母女。但是,陈秋妹后来因病不幸去世,张显兰失去了最好的帮手和传承人。

岁月的风霜吹皱波光粼粼的丹青河水,也吹皱了这位大山里织锦老人慈祥的脸庞……三媳妇张林秀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婆婆已经八九十岁了,我若不学习苗锦芭排这门传统制作技艺,以后就会失传了!”于是,她下决心跟婆婆张显兰学习苗锦芭排。有了三媳妇的追随,张显兰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

2007年,《湘西苗锦芭排制作技艺》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86岁的张显兰被评选为湘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西苗锦芭排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党和人民给了她一份荣誉,更加激发了她对苗锦芭排的传承热情,她不顾年迈体弱,多次参加州、市民族民间工艺展演展示交流活动,如丹青“清明歌会”、矮寨坪朗传习所、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此外,她还多次接待国内外的织锦爱好者来她家学习、交流。2016年5月,《湘西苗锦芭排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她的三媳妇张林秀也被评为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西苗锦芭排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显兰为苗锦芭排注入的一生心血开了花结了果。

至今,张显兰已97岁高龄了,身体大不如前,但她仍在湘西苗锦芭排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

采访结束,我为苗乡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织锦老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正是因为她的默默坚守和辛勤培育,苗锦芭排这朵古老之花才得以在新时代娇艳地绽放!

(0)

相关推荐

  • 武吉海:我释非遗传承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武吉海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HPA/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学界称为"人间国宝"."人类活财富".它本质上是一种主要由中下层劳动 ...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织造的黎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是黎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

  • 张利安,1974年人,曾荣获兰亭佳作奖和...

    张利安,1974年人,曾荣获兰亭佳作奖和国展大奖,他的书法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 有人问什么是好书法?张利安的书法就是比较好的书法.从传统学习而来,基本功扎实.厚实,个人的笔墨驾驭能力强,学书涉猎广博, ...

  • 华校故事:勿里洞岛丹绒班兰市的前中华学校 张柳昆:传奇之人

    华校故事:怀念母校 勿里洞岛丹绒班兰市的前中华学校 和平日报 14/10/2021 2021年10月13日, 一所座落于勿里洞岛丹绒班兰市的前中华学校,面积不大不小建筑在约有千余平方公尺的土地上,离市 ...

  • 一位自称前世是亚特兰提斯的人的回忆

    修行居 相较于现代人,亚特兰提斯人心灵的能力是被重视的,甚至具有人体功能,能与动物沟通:现代人重视的是聪明才智,知识的灌输.传递,却忽视内在力量. 像古代中国的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遥视等人体功能都 ...

  • 名老中医张显臣治疗荨麻疹特效方(往往一剂而愈)

    导读: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等,伴随着三伏天高温的步伐,毒辣的阳光.防不胜防的蚊虫,还有繁殖迅速的病菌,人们纷纷被日光性皮炎.荨麻疹击倒--本文介绍名老中医张显臣治疗荨麻疹特效方,疗效卓 ...

  • 【每日时事】乌合麒麟新作发了张“老照片”,那些狼子野心的人,末日来了……

       国际形势 5月7日一早,著名爱国CG(利用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二维或三维图形功能来画画)画手乌合麒麟 发了张"老照片",紧追国际热点:当地时间5月4日,英国伦敦,七国集团代表会晤 ...

  • 张秋兰:气场

    ┃气场┃ 文/张秋兰 命运的转折往往毫无预兆.李奇一夜之间完成了从贫困户到暴发户的蜕变.财大气粗的他对自已进行全方位包装,浑身上下都是名牌,脖子上挂着麻绳粗的金项链,左手戴金右手戴银,连老花镜都是金丝 ...

  • 未成年禁入:25张罕见照片,99%的人没见过!

    1920年,一名骑着骆驼的印度士兵 1904年,人们在德国纽伦堡欣赏运河里的船只 1900年,一名女牛仔.她的绳套.手枪.手套.靴子.帽子,都很有特色 1954年,俄罗斯的几名女性游泳运动员 1906 ...

  • 「百年艺匠 」一代名家——张显盛

    个人简历: 张显盛,笔名张显,章业成,男,1953年12月出生,广西岑溪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梧州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岑溪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宾礼艺术 ...

  • 30张“触目惊心”老照片,99%的人没看过!

    当千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会如何了解我们?也许这些罕见的历史照片,就是最好的参考. 这些抓痕不是拍恐怖片,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墙壁上,受害者们在临死前的绝望挣扎. 这些血迹也不是恐怖片,是卢旺达大屠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