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剧本】——磨刀老人吴锦泉

【作者简介】:

纪昀清,本名纪堪迎,男,汉族,1977年9月出生于陕西周至,中共党员,西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文采飞扬社团社长、编辑。部分作品曾在《新疆教育》《教育学文摘》《金周至》《周至文史》《二曲文学》《周至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长安之花文学论坛、陕西作家网、江山文学网、红袖添香网、中国作家网等知名网站及各大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50万余字。散文《哭的语言》在【林萧传媒】2016年4月份读者最喜爱的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作品《秦弄玉的传说》和《香吻》曾分别荣获第三届世界华人爱情文学大赛散文小说类三等奖和现代诗歌类优秀奖;其作品在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华诗赋联书画名家孔孟故里行评奖中,荣获孔子文学奖。现为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

磨刀老人吴锦泉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

面对视频画面中一幢幢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桥梁,正在主持《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白岩松以拉家常似的口吻对观众说:“我经常听到住在北京的或者说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人抱怨说,呦,这不都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了吗?老北京早就没了,早就消失掉了。是吗?当我一次又一次走过北京的很多大大小小的胡同的时候,我就发现,老北京特别美好的东西原来一直都在,太阳在墙上的光彩一直都在。”

只见盛典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各自在奔忙着:有在人群中追逐嬉闹的孩子,有双手提着鸟笼聆听着啾啾鸟声遛鸟的大叔,有背着书包结伴而行的学生,有坐在地上自娱自乐的少年,有相互勾搅着脚在原地转圈开心玩耍的少女,有推着自行车护送孩子回家的家长,有围坐在一起悠闲下棋的老者......更有坐在窄条凳上咯吱咯吱磨刀的老人。

  

此时此刻,白岩松接着说:“您看,下棋的也在,遛鸟的他也在。天一凉啊,这卖糖葫芦的也在,叫卖也就在。”只见一个大爷正抱举着插满糖葫芦的杆子大声吆喝:“冰糖哎葫芦呦!”旁边还有自我陶醉拉着京胡,扯着嗓子唱京剧的俩名中年男子。

“好听!您听京胡的声音也在,鸽哨儿的声音也听得见,有的时候觉得没有了,那是因为您忙,已经没有细工夫去近距离地观察了。我也听到好多人说,怎么好人这么少啊?不对啊!我已经做过13年的《感动中国》了。我知道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一直都在。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的时候,它可能是你,有的时候是我,更有可能是他。”

  说完,白岩松将手指向了那个正在磨刀的老人。

  只见老人,白发苍苍,蓝衣黑裤,正双腿跨坐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制窄条凳上,粗糙的双手紧握着一把厨刀,在湿漉漉的条形磨石上,正挥动着手臂反反复复专注地磨着,刀声依旧。旁边还停放着骑了多年的破旧自行车一辆。

  接着,一幕幕采访老人的相关视频穿插播放:

  只见视频中的他,依旧跨坐在那张窄条凳上,正弓身埋头挥动着双臂在一块磨石上来来回回地磨着菜刀,额头上汗滴直淌,一边磨,还一边用衣袖擦着汗。

  解说员解说道:“有人算过,磨一次刀需要挥动300多次手臂,而磨一次收1元钱,这1000元要挥动30多万次手臂呀!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体力活。”

“现在钱是比以前好挣一点,很久以前一块钱一把菜刀,五毛钱一把剪刀,一天磨不了几个,行情好挣个十块八块,就喜欢得不得了!”磨刀老人操着浓重的当地口音说。

  解说员开始向大家介绍磨刀老人:“今年87岁的磨刀老人吴锦泉是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的村民,也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2008年老人从收音机里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时,毫不犹豫地将积攒的1000多元钱捐给了红十字会。”

“我是1959年8月8日入党的,党号召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磨刀老人无比真诚地对记者说。

  屏幕上立即闪现着磨刀老人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街巷的画面。自行车上还驮着窄条凳、磨刀石等磨刀用具。

  解说员继续解说道:“老人风雨无阻,走街串巷,往往跑很多地方也没有一桩生意。一天最远跑30多里路。午餐是自备干粮,跟小区的居民要点开水凑合一下。虽说现在磨一把刀已经涨到4元,但老人每天从早晨八点一直干到四点,收入最少十几元,最多不足百元钱。”

“我心里有这个念想,不觉得辛苦!”老人又指着他和老伴共同手持一张捐款证书笑得合不拢嘴的合影相框,对记者解释说,“这个是甘肃泥石流(发生时我们两人捐款时照的),我家老太说,她说我有钱,我跟你去。这样,两个人在那捐了1000块钱,捐到那个灾区,两个人非常开心的!”刚说完,老人就又嘿嘿嘿爽朗地笑了起来。

“2013年一直支持他的老伴去世了,老人是靠200元的低保和卖一些鸡蛋维持日常生活开销。”解说员接着补充说,“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收音机,平日里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出去捐钱时才舍得穿的黑裤子已经穿了39年。”

 

随后,大屏幕上还时不时呈现着老人将无数大小硬币或纸币亲手进行归类,一排排,一沓沓,摞得整整齐齐的情景。同时,还不断滚动显示着老人多年来的捐款记录:

2010年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向甘肃泥石流灾区捐款1000元;

2011年向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3000元;

2012年1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款4210元;

2013年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款1966.2元(这是他两年来磨刀积攒的所有硬币,其中一元硬币1714枚,五角硬币503枚,一角硬币7枚)。

2008年——2015年,总共捐款37148.4元。

  此时,接受采访的一位女邻居指着磨刀老人对记者说:“他是老好人,人老好的好人!”

  然而磨刀老人却谦逊地说:“我是大海的一滴水,起不了波浪,要大家行动起来做点好事!我们的社会就繁荣了!”

  磨刀老人说完这句话,笑容满面,一排黄牙尽显。

  观众又啪啪啪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看完了采访视频,白岩松接着说:“跟我们好多熟悉的慈善家比较起来,老爷子捐的钱不算多,但是要跟自己的生活比起来,老爷子捐得太多了,简直就是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甚至是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呀!”

  站在白岩松身旁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充满深情地说:“我们来到这儿,都会有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既来自《感动中国》一年又一年的积累,更是来自我们在这里要遇到的这些人。”

  接着,白岩松激情满怀地宣布:“2015年《感动中国》,有请吴锦泉。”

  台下瞬间响起一片掌声。

  吴锦泉高举右臂,向大家招着手,徐徐迈过红地毯,在白岩松的搀扶下走到他刚才磨刀的那个地方。

“咱还是坐这儿聊!这儿您熟悉!”白岩松轻声说完,就将自行车旁边的一个折叠小凳子拿出来,摆放好,又轻声说,“您就坐这儿吧!”随后,就又扶着老人坐在窄条凳上、陪坐聊天。

“今年您87了,岁数不小了,还打算磨多少年?”

“还打算磨多少年?”老人似乎没听清楚。

“嗯!”白岩松以肯定的语气说。

“我是活到老磨刀到老!”老人哼哼哼地笑着说。

“活到老磨刀到老!”白岩松轻声念叨着老人的话。

“开心吗?自己!”白岩松手摸着胸口说。

“开心!非常开心!”老人高兴地回答。

“身子骨觉得怎么样?”

“现在很好!”

“每天不觉得累啊?”

“我身体一点儿都不累!”

“一点都不累!”白岩松又重复着老人的话低声说。

“有没有好多现在知道您在帮助别人,所以拿刀来找您磨来啊?”

“有好心人,我磨把刀四块钱,他给我五块钱,不用我找。”

“南通的老爷子身边的您,如果突然哪一天一看到,呦,老爷子磨刀来到了您的楼下,您要磨的,甚至可能不太用磨的,也都拿下来找老爷子。这个时候帮的不是老爷子,帮的是老爷子想帮的很多人!在这谢谢啦!”白岩松说完,就向现场观众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

  掌声瞬时齐刷刷地响起来。

  此时此刻,敬一丹手持着《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郑重地说:“现在宣读给予吴锦泉的颁奖词。”

  敬一丹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宣读道:“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度”

  刚一读完,台下掌声雷动,那是对磨刀老人发自内心的感佩和敬意!

  待掌声消散,敬一丹慷慨激昂地庄重宣布:“《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吴锦泉!”

  

只见大屏幕上那尊树立起来的大红色巨型奖杯红绸滑落,杯身上赫然显现着三个黄色大字:吴锦泉。此时此刻,一对系着红领巾,分别手捧奖杯与鲜花的金童玉女缓缓地走到磨刀老人面前,给他递上奖杯,送上鲜花。磨刀老人左手接过心形水晶奖杯,举过头顶,右手抱着鲜花,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默默迎接着众人的致敬!

  随之,巨型奖杯上的吴锦泉三字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五个黄色大字:高节卓不群。这几个字始终定格在那里,那么耀眼,那么光鲜,那么荣光!

  台下的掌声响亮而热烈,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这是观众对磨刀老人最大的致敬!

  随后在网上才得知: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多次通过南通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残疾儿童、智障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老人做好事善事,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可是一以贯之的行动,数十年如一日;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

  磨刀老人的故事感动了南通,吴锦泉被授予“红十字博爱特别奉献奖”,江苏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亲自为其颁奖。他的故事入选了南通市“道德模范百场宣讲和网上宣讲”先进典型。磨刀老人吴锦泉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记住。

  磨刀老人真挚的情怀让人感佩,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南通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中国文明网以“磨刀老人感动南通”为题刊载了他的事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公益良心奖、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除此而外,更大的荣誉也纷至沓来:

2012年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

2014年,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候选;

2015年12月,再次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

2016年,随着央视发起网络投票以来,他的事迹感动了国内外无数观众。1月19日网络投票最后结果显示,吴锦泉共得票近300万票,在22名候选人中位居第二;

2016年2月14日晚,吴锦泉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然而,这么多荣誉的背后却充满艰辛。

  获奖当天上午,当交汇点记者郭小川走进磨刀老人的家时,却让人有些心酸。三间低矮的旧瓦房修了又修,老人已住了40多年,与周围村民家家户户的楼房相比,反差极大。旧桌椅、旧被铺,家里几乎没有新的家具和值钱的生活电器;走进厨房,没见到半点肉丁,半只吃剩的煮山芋老人还不舍得扔;老人身上的衣服,还是补了又补的旧物。就连那条穿了39年的黑裤子,还是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头。

  物质生活寒酸,但放眼四周,墙上一帧帧老人获奖或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以及一块块奖杯,又填充着老人的精神世界,富足又让人敬仰。“去年老伴去世了,就我一个人,吃自己种的菜,也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我就捐多少。”吴锦泉说。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告诉记者,那是他2012年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时,在中南海接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的接见。当时他对李副总理说,自己要磨刀磨到90岁,做好事做到90岁!“现在政府接我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听力都很好,身体没问题。现在我要说,我磨刀肯定不止90岁,我要活到老,磨到老,捐款做好事到老。做点好事,这辈子的最后几步路也走得舒坦。”吴锦泉说。

  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但他更像一盏烛光,召唤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也感染了满城爱心犹如泉涌。

2011年,他还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以来,收到爱心居民和企业家的捐赠近2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千人次。2012年,“磨刀老人”也被南通市红十字会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并设立“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倡导“人人可为、力所能及”的微公益行动。截至目前,基金已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困难农民、贫困学子等人群。

  就连他踏着自行车外出磨刀时,人们也都认出这位就是用微薄收入慷慨行善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不少人在磨刀时,特意给老人一张整钱:“吴爹爹,不用找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在做好事,挣的钱捐给了困难人群。你也算帮我捐一点。”对于这样的好心人,吴锦泉心里感动着,但他一定让人写下自己的名字,代为捐赠。

“更多的人不一定向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庭。”五星村党总支书记褚君芳说。

“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锦泉说。

  磨刀,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从62岁退休后操起磨刀旧手艺,吴锦泉送走酷暑、迎来寒冬,至今已坚持了26年。

“锵,锵锵……”在南通市港闸区一带,居民们只要听到清脆的“吊金龟”声(六片铁板串成的敲打器具),就知道是磨刀老人吴锦泉来了。接过居民送来的菜刀、剪刀,吴锦泉停下车子,支起窄条凳,摆好磨刀石,弓着腰,一丝不苟地磨了起来,“老人家的手艺特别好,我服装厂的剪刀都是送来给他磨。磨一次能用一年,价格还便宜。”港闸一家服装厂老板张郭平说。

  从起初每磨一把刀收几毛钱,到现在不过三四块钱。吴锦泉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每天仅赚着几十元的微薄收入。他生活十分简朴,青菜自己种,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过300元。他省吃俭用,却将磨刀积攒下的微薄收入,以及政府颁发的慰问金、奖金慷慨捐了出去。

  这是凡人善举中弥足珍贵的境界!

  这是比蓝天还宽广的境界!

  这是充满无限博爱的境界!

  向默默无闻、长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磨刀老人吴锦泉致敬!

  向默默无闻、长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的磨刀老人吴锦泉致敬!

  向默默无闻、长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的磨刀老人吴锦泉致敬!

2016年2月29日

(0)

相关推荐

  • 白岩松:给出60-80岁老人8大建议,无忧无虑享受人生黄金时代

    白岩松:给出60-80岁老人8大建议,无忧无虑享受人生黄金时代

  • 胡汉生:用善良照亮世界

    修 车    "我2000年退休在家,每月能拿养老金,生活多么安定.我现在身体又好,有什么理由不为社会做点贡献回报社会?    我和老伴商量,去修理自行车挣钱,做点公益事业,征得同意就买了零 ...

  • 2021江苏省南通市高一6月下期期末调研模拟考(南通高一期末)

    2021江苏省南通市高一6月下期期末调研模拟考(南通高一期末)来了,你觉得难度如何?

  • 南通市下辖3区3市1县,而大多数南通人心...

    南通市下辖3区3市1县,而大多数南通人心目中还是"6县1市",这是因为南通县域经济发达且平均,县和南通市区在人们心中是同等地位的.事实上从经济上来说,6县1市还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

  • 南通历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1912年,南通保坍会成立,并设立堤工事务所.公推张謇任会长,负责沿江保坍修建. --1938年,日军板垣师团饭冢旅团5000余人从姚港登陆,侵占南通城.国民党官员及驻军弃城而逃,南通城遂告沦陷. ...

  • 【小说剧本】——偶遇神树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在秦岭脚下的茅山村,有一个与别处不同的风俗,村庄里 ...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魂归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雪瑶的故事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雪瑶是地主刘基从城里带回来的女人,我见到刘基已经是 ...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起飞的蛾子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我和他. 我和他相识于网络,结识于生活.他的网名& ...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 美丽的彩虹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陈虹,出生的那天,天边有一缕彩虹,美丽极了,她的母 ...

  • 【小说剧本(连载下)】——奇才吉司马

    作 者 简 介 马萌 1968年古历12月13日生,陕西蒲城人,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现供职于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史记研究会.陕西省作家 ...

  • 【小说剧本(连载中)】——奇才吉司马

    作 者 简 介 马萌 1968年古历12月13日生,陕西蒲城人,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现供职于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史记研究会.陕西省作家 ...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 红珊瑚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女人,生活的家境一直很贫穷,家庭生活状态一直不是很 ...

  • 【小说剧本(特约作家)】——单翼海豚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单翼现在在欧洲某个国家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