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

传统育儿说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1.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
深秋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冷,马上就要到冬天了,风吹起来很冷,这时候身体也会感觉干燥,因为津液都收敛起来了。
不过,这不是温燥,而是凉燥。
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只要是秋天,患的就是温燥,所以不少健康提示针对这种干燥症状,给出的都是秋梨膏、沙参、麦冬等凉润的药物。
其实这是不对的。
秋天有凉燥,也有温燥。
深秋的时候,一般患的是凉燥。
这时候,川贝炖雪梨一类的凉润药物是不能服用的。
如果错误地服用了,就会导致寒邪被闭在体内很难出来。
结果往往是孩子的咳嗽迁延不愈,甚至一个冬天都在咳嗽。
此时的症状,与初秋时的凉燥差不多,都是怕风怕冷,没有鼻涕或者是少量的清鼻涕,鼻腔里面干燥,嗓子干燥,舌质不红,打喷嚏等。
除了及时求医外,家长也可以使用风寒感冒外寒阶段的那些方法,及时驱散寒邪,这样津液重新回到体表,就不再干燥,身体也会温暖过来了。
因为凉燥带孩子去看中医的话,医生往往会开出一个叫“杏苏散”的方子。
这是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提出的方子,专门治疗凉燥的咳嗽。
方子由紫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橘皮、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基本都是散寒宣肺的药物,对于调治凉燥咳嗽的效果非常好。
此方还被收录在中医的《方剂学》《中医内科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等教材中,是每个中医学生都会开的方子,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

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一钱(6克) 杏仁二钱(9克) 生姜一钱半(6克)桔梗一钱(6克) 茯苓二钱(6克) 半夏一钱半(3克) 甘草五分(3克) 前胡二钱(9克) 橘皮一钱〈6克) 枳壳一钱半(6克)大枣二个(二枚)
〔煎服法〕水煎服。
〔讲解〕
本方为治外感凉燥的主要方剂。由于凉燥外袭,肺气不宣,痰湿阻滞所致。
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能肃肺止咳除痰,苏叶辛温,宣肺透表,使凉燥从表而解,二药为君;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止咳,枳壳又有利排痰;
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杏仁、苏叶轻宣达表除痰,同为辅药;
半夏、茯苓、橘皮理气健脾化痰,同为佐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协调诸药,同为使药。甘草又能解毒祛痰,起缓解咳嗽之作用。
诸药相配,具有轻宣凉燥,宣肺化痰的作用,能使表解,气畅,痰消。
〔临证应用〕
本方是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其症可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苔白,脉弦浮。
若恶寒重,可加葱白、淡豆豉以解表;头痛甚可加防风、川芎以祛风止痛,咳嗽痰多或素有痰饮者可重用半夏、橘红、茯苓或再加紫菀以温润化痰。
咳嗽属痰湿内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文献摘录〕
张秉成:“夫燥淫所胜,平以苦温,即可见金燥之治法。经又云: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大凉肃杀,华英改容。当此之时,人身为骤凉所束,肺气不舒,则周身气机为之不利,故见以上等证。方中用杏仁、前胡,苦以入肺,外则达皮毛而解散,内可降金令以下行;苏叶辛苦芳香,内能快膈,外可疏肌;几邪束于表,肺气不降,则内之津液,蕴聚为痰,故以二陈化之,枳秸升降上下之气;姜枣协和营卫,生津液达腠理,且寓攘外安内之功,为治金燥微邪之一则耳。”(《成方便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