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习俗,年纪大的老人为什么不轻易过生日,有啥说法吗?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农村习俗,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为什么不轻易过生日呢?
有一些年轻人,说话没有轻重,爱开玩笑,说老人不轻易过生日的原因是怕死。
这话说出来,不管是年纪小的,还是年纪大的,没有多少人喜欢听,谁家没有老人呀,怎能这样说呢?尽管没有人喜欢听这样的话,却道出了这种习俗中部分老人的真实心态。人们嘴上说,不喜欢听,但心里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的存在。当然,年纪大的老人,除了怕死外,也还操了很多空闲之心,也就有其他的一些担心,实际上这种担心也可以说是一种“怕”心理。

1、农村过生日的习俗

农村年纪大的老人,通常指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十岁以下老人,还不能算是年纪大,过去算是半个劳动力,现在算是全劳动力了。如今的农村,种田的主力就是六十到七十岁的老年群体,还有少数上了七十岁的老人。
过去,一个村子出生的人,被分“级”、“班”或“趟”。所谓“级”、“班”、“趟”,就是出生的年份大体相当,上下不过相差一岁,上学后,基本上是一个班或年级,平时玩耍的时候,因年龄相仿,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能玩在一起。比如,一个家庭有三兄弟,村里与老大同年出生的人,或者上一年出生的人,或者下一年出生的人,这些人就是被称为一“级”(班、趟)的人。以此类推,老二、老三在村里也有属于自己那一“级”出生的人。过去农村生小孩子间隔多为三到四岁,通常来说,小孩子找玩伴时,比他们大三四岁的人玩不到一块儿,小三四岁的人也玩不到一块儿。因此,对于同一个村的人说,同“级”(班、趟)的人经常一块儿看牛、割猪草、砍柴、玩耍等,到了上学的年龄就一块儿上学。
也就是因为如此,同一个村的人,往往根据“级”(班、趟)来分辨人们的年龄,包括他们后来娶的妻子的年龄(过去农村娶妻要对八字,换年庚,要举行相关的仪式,娶进来的女人年龄也就是公开的)都一清二楚。这样,村里人过生日时,人们也就了如指掌。农村人平时喜欢说自己的记性不好,但是,对于村里人的出生年月日,记起来八九不离十。
做生日是我国传统习俗,家境越好的人越是讲究,年纪越大的人越讲究。在过去农村普通人家的小孩子,除了周岁和十岁外,通常不太讲究的,也没有现在小孩这么多的“仪式感”,吃蛋糕,唱生日歌。那时的农村,孩子过生日的前一天,父母交代小孩几句,生日这一天,不要和人去吵架和打架,也不要捣蛋,防止挨别人骂,否则生日后的一年都要挨别人骂。北方的小孩生日那天,母亲给孩子下碗面,南方的小孩生日那天,母亲给孩子煮一到两个鸡蛋。与现在小孩过生日相比,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农村通常把生日分为“大生日”和“小生日”,年龄逢十为“大生日”,要大办生日宴庆生,亲朋好友来上门来庆生,范围比较大。年龄不逢十为“小生日”,不操办大的生日宴。但是,有一些农村习俗,结婚成家后的人,小生日通常也要做,自家兄弟姐妹、妻子兄弟、干爸妈、干儿女要上门祝贺生日,范围比较小。因此,在农村,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只要办了酒席,就称为“过生日”或“做生日”、“庆生”等。而不举办生日宴,也不接受亲朋来庆生,以及不接受任何生日礼物,称为“不过生日”或“不做生日”、“不庆生”。
对于年纪大的老人过不过生日的习俗,通常来说并不是某些地方的独特习俗。过不过生日,主要因人而异。对于年纪大的老人来说,主要是出于老人的个人喜好和禁忌,以及子女的主张。有些老人过生日时喜欢热闹,也就喜欢过生日,有一些老人出于某种忌讳和顾虑,不愿过生日,就是子女做思想也没用。有一些地方,老人过生日那天,故意出门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了,民间叫“躲生”或“躲生日”。这实际上也是不愿意过生日的。
也就是因为有这两方面情况存在,每当村里年纪大的人到了逢十的生日(寿)时候,人们就打听,老人做不做寿,然后才好去祝贺,如果老人不过生,上门去贺生,老人就会很不高兴。或者说,人们打听老人是否在家,如果老人一早就出门“躲生日”了,人不在家也就无法祝寿了。

2、年纪大的老人过生日“怕”的说法

年纪大了的老人是否忌讳过生日,民间民俗之中没有明确的说法,也没有统一的习俗(个别地方习俗除外),纯粹是老人个人的心态问题。
比如说,在过去的农村,不管老人过“小生日”还是过“大小日”,子女都希望庆贺一下,以表子女的孝心。如果老人想做生日,子女不闻不问,也不给张罗,更不予理睬,在过去农村,通常被村里人认为是不孝。如果子女要给老人过生日,再征求老人意见时,但老人不愿意,或者外出躲生去了,就不能责怪子女了。尊重老人的个人意愿,也是“孝顺”中的“顺”字,这样的事,如果不顺从老人,硬要给老人过生日,也是不孝顺的表现。
年纪大了的老人过生日到底“怕”什么呢?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怕折寿
年纪大的老人就像秋天树上变黄的树叶,或者树上熟透了的果实,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本来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有一些老人,年纪大了以后,心态变了,越老求生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心理也就变得越敏感,尤其对“死”字更是敏感。按照农村人们私下(不能当着老人的面说)的说法,人越老越怕死。也有的人说,老人年纪越大越迷信,其实求生欲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年纪大的老人,认为过了一个生日就少了一个生日,多少有一些伤感,不愿面对残酷的自然规律。
比如,在农村,村里一位老人,平时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家里热热闹闹了举办了祝寿活动后,老人突然病倒,甚至突然去世。一些人把老人突然得病或去世的原因,往往归咎子女为其“过生日”。农村人口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多,像这种特殊的事例,总会有那么几例。对于一些老人来说,村里大多数老人过生日后,依然身体健康,他们通常不会去记住这些,但是,只要有少数几个老人过生日后出了事,他们就非常敏感,认为是过生日惹的祸,怕自己过生日后折寿,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因此,一些老人也就不愿过生日。
事实上过生日与患病和去世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不过生日的老人也会患病和去世,但有一些老人硬要往这方面扯,作为子女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
在农村,有一些子女想给年纪大的父母过生日,但老人不愿过,于是,子女就反复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人让子女说烦了,往往会撂下一句话:“你们想让我早点死吗?”让子女无话可说,只好顺着他们。
二是怕浪费
我国有一些农村习俗,过生日办酒席,虽然也要收一些亲朋好友送来的贺寿礼,但通常只收物,不收钱,回礼也比较重。按照这些地方的说法,过生日办酒是不能盈利的,也就是说,办酒的开支必须要大于收礼的开支,最多也只能是收支平衡。民间的说法是,办酒亏得越多,过生日的人的寿命就越长,如果开支和收入结算下来还有节余的话,就会折寿,不吉利。
也就是因为有这个地方习俗,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想让子女为他们大操大办。尤其在过去农村,一般家庭经济都不富裕,办生日酒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家,平时生活都比较艰难,办生日酒就更加承受不起。因此,一些老人找各种借口,拒绝子女为他们过生日,主要目的就是为子女节省开支,为子女以后的生活着想。
这也就是农村常说的,人越老越小气,越老越节俭。从老人的角度来看,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三是怕引起家庭不睦
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只是家里人不向外面张扬,外面的人不知道而已。
过去农村,年纪比较大的老人都是做了爷爷奶奶的人,有的做了太爷爷太奶奶(曾祖父曾祖母),儿子大多各立门户。有一些家庭,兄弟之间勾心斗角,存在很多矛盾,但是,碍于礼法和父母的面子,也是过去农村讲究“家丑不外扬”的规矩,这些矛盾并没有公开化,外人很少有人知道。再说,各个家庭各自过,“从小是兄弟,长大为邻里”,只要经济上没有太多的来往,也就不会正面碰撞出火花来。然而,一旦给老人办寿宴,就会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事情,那些隐藏的矛盾就会暴露出来,会引起兄弟之间的公开争吵。
实际上,知子莫如父,儿子之间的矛盾父母非常清楚,每个儿子的德性父母也非常清楚。因此,老人也就不愿多事,不想过生日,也是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肚不忧,更是为了保证“家丑不外扬”,保住自己的颜面。
四是怕成为儿女捞钱的工具
不管是过去的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有一些子女平时不讲孝顺,遇到老人过生日时爱讲排场,父母成为他们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还有一些老人的子女,在一个地方有一定的小职权,或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就要把这种职权和影响发挥到极至。他们平时就喜欢巧立名目大办宴席,遍请宾朋,作为捞取钱财的工具。父母过生日,对他们来说,不用找任何借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办特办了。
有一些老人看不惯儿女的这种行为,又因年纪大了,管不了他们,但自己的生日自己还是能管的,因此,他们不想成为儿女捞钱的工具,拒绝儿女为他们过生日。
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为什么不轻易过生日,除了以上说法外,还有一些地方习俗的说法,比如命理方面的说法,信仰方面的说法,大多与迷信有关,这里就不赘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