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以虚寒为主,多见少阴寒化证,少见少阴热化证。
表现:恶寒,手足厥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蜷卧欲寐,脉沉细;身反不恶寒,面赤,脉微欲绝。
处方:四逆汤类回阳救逆。
(二)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从阳化热而出现的里虚热证候。
表现:口燥咽干或痛,心烦不寐,小便黄赤而短,或腹胀不大便,舌尖红赤,脉象细数。
处方:黄连阿胶汤类滋阴清热。
少阴病的特点:少阴寒化,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热化,脉微细数,烦躁欲寐。
六 厥阴病
总论
寸关尺三部脉浮沉不一,俱弦微弱者,面青黑,肢青冷,伤在厥阴也;
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
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开则女子阴冷宫寒,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阴、囊缩,男女四肢厥冷。
提纲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六经传变的最后一经,处于阴尽阳生之际,是正邪交争,进退消长的关键时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症情多表现为寒热交错、上热下寒、舌黄而干、脉弦或沉伏。治宜清热温寒、安蛔降逆。方用乌梅丸汤类审视阴阳之盛衰而用药,穴取章门期门太冲阳陵泉中脘巨阙内关足三里等,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按∶《素问·热论篇》“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脉“胸满、呕逆、飧泄”,手厥阴之脉“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烦心、心疼”。这是组建厥阴病的依据。除了反应手足厥阴经脉的病理变化外,还与脾胃虚寒有关。
厥阴病证治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手足清冷,消渴,气上撞心,心中发热而痛,虽饥而不欲食,太阴误治则出现腹冷腹泻,呕吐,甚或呕出蛔虫。
证型分类
厥阴阴虚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发热而痛,虽饥而不欲食。一贯煎化裁。
厥阴阳虚
少腹冷痛,男子茎中寒,阴冷、囊下湿,囊缩,精少不育;女子阴寒宫冷不孕,带下清稀,经血色暗,崩漏。
当归四逆汤或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四逆汤。
厥阴头痛
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厥阴下利
与太阴病同治。
厥阴病证八卦解
厥阴:足厥阴一阳托二阴(生理卦象震),手厥阴二阴托一阳,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寒入厥阴伤一阳,震变坤卦太阴乡,厥阴太阴为乡邻,阳伤脾职失健运,大便稀溏,小便长。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清长。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汤,泽泻白术饮化裁。
热入厥阴伤一阴(病理卦象离,震卦上爻被邪热填实),口渴、烦躁、谵语因。处方可用一贯煎,去掉川楝子,长期慢性胆囊炎属于厥阴阴虚者此方化裁效灵验。
病(或寒或热)入厥阴寒热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另解厥阴二阴藏精血(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变成病态离卦精津受伤,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痛热饥不食(卦象兑,震卦中爻被邪热填实),如若一阳再有伤(病态坤卦),下利不止胃肠伤(厥阴下利)。
六经综合
总之,六经辨证不越阴阳二字,就在阴阳上下功夫。六经分之为十二,辨清阴阳治疗就会易如反掌,当今的大多数疑难病参合六经辨证就会迎刃而解
灵枢经脉循行与主病
灵枢 十二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快问中医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