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陷阱:非黑即白

很多不合理的思维模式,都会导致心理不适和心理症状,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01

非黑即白思维: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思维示例:“在我看来,要么都是对的,要么都是错的……”

“黑白思维”十分极端,这会让你有这样的想法,类似于“你要么赞同我们,要么反对我们”或者“你不是对就是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看问题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他们的思维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把所有事物都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两种。尽管这种思维可以造就成功的政治家、商业巨头与领袖,可是,它让“黑白思维”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灰色地带”无处容身,这样的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案例手记

晓雅今年38岁,和戴茜合伙开了一家街角花店,戴茜今年37岁,是晓雅的校友。晓雅很兴奋,因为她喜欢掌管一切。

在店里,她负责采购鲜花,处理客户订单以及花店的一些资料等;而戴茜负责筹备和设计,她很擅长与客户打交道。一天,晓雅生病没来(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只好由戴茜来打理花店。

戴茜额外买进了一些红色非洲菊,当时这花在市面上很流行,超市也在搞特价。平时她都会先征求晓雅的意见,可是今天晓雅生病了,所以戴茜就没有去打扰她。

其实在内心里,戴茜还是隐隐有些担心伯纳黛特的反应的,但是转念一想,晓雅没准儿看了也会觉得这是笔好生意呢。

但是,当晓雅第二天返回店里上班,看见额外买进的鲜花以及工作日程的改变(虽然非洲菊都卖出去了)时,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她并不觉得戴茜帮了她的忙,反而觉得戴茜干涉了她的工作。晓雅没有看到,戴茜是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促成了一笔好买卖;相反,她更关注的是怎么守住店长的地位并牢牢掌控花店。

晓雅并没有对戴茜帮自己看店表示感谢,却因为额外买进的鲜花而对戴茜一直没有好脸色,还故意找茬儿,戴茜因为做了“错事”(其实她并没有做错)而觉得自惭形秽。这也给戴茜传达出一个信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出风头。戴茜闷闷不乐,觉得很委屈。

她的反应让晓雅在后来的生意中更多地运用这种极端思维方式,从而挫伤了店里员工的积极性。时间会证明,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很大,付出的代价很高,特别是在黛西辞职后去开创自己事业的时候。

“全盘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掩盖了事物的微妙变化或细微差距。这种思维方式僵化而没有人情味。生活很复杂,单凭这种思维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所以,运用“黑白思维”去思考或行动的人会发现,生活的复杂性会让你咋舌。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从一个班的学生中分辨哪些是“好”学生,哪些是“坏”学生,让他们在操场上站成一列,你可能发现,要严格地分出好坏很困难。每个孩子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只是程度不同,即存在难以把握、模棱两可的情况。用“黑白思维”思考的人在处理这种模糊情况时是极其困难的。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似乎“力量很强”“很重要”,它让人学会用理性和/或保守的观点看问题。“黑白思维”往往会挑起战争和家庭纠纷。当人们发现“黑白思维”“虚弱”地站不住脚,而不得不承认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灰色地带”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两者中的任意一方靠拢(离婚和商业竞争就是这样)。

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在于:当你忙于将一切事物分成两个极端时,你会错过一些有价值、可替代的中立观点和解决办法。

02

测试你的“黑白思维”

警惕你想法中的“黑白思维”成分,陈述意见和看法时,尽量用确切的词语,避免“不得不”“应该”“必须”。

尝试把鞋反穿,看看你的思维方式会变成什么样——跟之前的类似吗?前后的区别在哪里?

告诉自己“那很复杂”,然后想象一下,所谓的“灰色地带”是什么,你也可以写在纸上。

下一次,当你发现你对某种“肯定”观点不太赞同时,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还有其他观点值得我们考虑。

03

寻找“中间地带”

你可能觉得,坚持“黑白思维”,生活过得也很好,因为它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原则或性格特质。

你要记住,看问题不是只有两个角度,另外,如果总把一切事物分为两个极端是会引发心理疾病的。丢掉这种极端思维,如下图所示,尝试将事物放在一个连续体中考虑——试着将其移至中间,然后得出你的观点或看法。

刚开始你会觉得很奇怪,但要想改变自我,这很值得一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