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博士精神崩溃”,清华教授发出肺腑之言,读博更像是赌博
中国一半的人才在清华,清华一半的人才在姚班。
上面的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很“嚣张”的话,但事实上也并非虚言,我们由此也可粗略见到姚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姚班的全称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2005年由院士姚智期建立,目的是培养全世界顶级计算机人才。
这样的一批“神人”是把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的存在,即使如此,姚班的一位教授还是写了一篇“劝退”他们读博士的文章,他认为即便是博士学霸,也有太多精神崩溃。
清华教授直言太多博士读博崩溃,读博真像赌博
这位姚班的教授名叫张焕晨,在保研的申请季,他写下了一篇“劝退”文,目的是想要告诉想要读博士的同学,一定不要错估读博士需要付出的代价,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夸张,因为他见过太多在读博期间精神崩溃、身体垮掉且一事无成的博士。
其实考博和考研的性质差不多,大家可能觉得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想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那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读研或者读博的这几年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你接下来的人生。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读研和读博最重要的事情是做科研,而做科研就像是你进入了一个没有提供地图的游戏里面,在这里,并不是付出就有回报,也许你努力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想法到最后被证明没有一点价值或者行不通,这回对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因此就出现了张焕晨教授口中的那些博士生。
由博士到大学教授,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上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热爱做科研,也许你没有接触过科研,因此想要读研或者读博来看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这是很危险的一种行为,因为你很难想象在三年里面一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当然,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另说。
有很多同学对大学教授充满了向往,认为他们的工作轻松,生活的十分惬意,对此我只能说你只是看到了表面。我大学读的是文学,文学院的老师被普遍认为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直到我深入了解了我的古代文学老师杨老师之后。
杨老师不仅要备好本科的课,他手头还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还带着几位研究生。对于他来说,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也许你羡慕大学教授的假期,其实他们没有假期,这些项目就是他们的工作,你总不能偷懒摸鱼吧?
而且,大学教授的薪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杨老师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比起普通人,博士其实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读研和读博的压力大家是有所耳闻的,这些压力往往来自导师和同学,来自导师的压力暂且不提,因为你和你的同门面对来自导师的压力没有什么分别。
最主要的是来自同门的压力,虽说大家都是跟着同样的导师,但是每个人的勤奋和聪明程度并不一样,也许你吭哧吭哧几个月写不出来一篇论文,别人已经发表了好几篇。
临近毕业,你的同门已经收到了好几份Offer,而你还在为能不能顺利毕业而苦恼。这些压力十分考验人,一旦经受不住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读博不是赌博,读研也是一样,希望大家在做决定之前能够好好地问问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以及老师沟通一下,最好是能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随大流,大家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