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国——莒国,东夷雄者,春秋战国时代第一风水宝地

莒国出自东夷族,东夷诸国中实力最强,与华夏民族历来水火不容。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说:“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莒族的姓氏至少有嬴、己、曹三种说法,《史记》、《左传》、《国语》等正史记载都不一样,使得莒族的来历扑朔迷离。莒字不见于甲骨文,商代莒国有待商榷,不过个别学者在相关莒国史的考证中,曾提出甲骨卜辞中有莒方,位于殷东,是商王朝的田猎场区。有说法认为周代莒国出自商代举族,莒、举通假。之前讲过商代举族的历史,举族是个大族,商后期成为商王朝重要成员国,族人世代在商王身边做大官,在商末征人(夷)方的过程中起过关健作用。举国出土铜器遍布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说明其族大系多、根深脉广,举族其中一支在西周时演变为莒国也实有可能。但又有学者根据山东费县出土过成批商末周初的举器来推断莒国的老家或在费县或至少在费县活动过,而费县又是古费国的故地,《史记》记载古费国出自伯益,那么莒国也是伯益之后了。《竹书纪年》中有“费伯昌出奔商”的记载,费伯昌是夏末商初费族首领,费伯昌投靠了商部族,助商汤取得天下,两族关系非同寻常,这说明莒国和商族还有一定的渊源。

莒国的主要历史集中在春秋,《左传》中对它的记载颇多,春秋莒国在今山东莒县,与齐、鲁、莱、纪四个大国为邻,但莒国对鲁国最不和睦,天生有仇一样,两国战争时有发生,这可能跟鲁国自以为是的高贵血统有关。西周以来,鲁国一直以东夷大家长自居,打着教化夷类的口号,这让天生贴着异族标签的莒国非常不舒服,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利害关系,两国的矛盾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春秋初期的莒国实力不在齐鲁之下,而且也有扩张的野心,但在周天子还能号令天下的秦秋初期,诸侯国想要实现疆域扩张还不能强夺明抢,得找个恰当的时机和理由。终于,机会来了,当时莒国国君娶了向国(今山东莒南县)公主向姜,夫妻为了点琐事发生争吵,向姜生气回国,莒国趁机发兵进入向都索取。《左传·隐公二年》:“莒人入向。”《公羊传》补充说:“入而不居。”前721年,莒国得了向地,却不居为己有,这是春秋时代惯用的一种伎俩,楚国在统一北伐进程中用之不腻,这样既能安抚当地民众,也不会掀起国际舆论。莒国之所以这么做,可能也顾及到鲁国,因为鲁国具有管束东夷各族宣礼传教的资格和能力,莒国不敢轻举妄动,但实际上向国已成了莒国的领土。

莒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一风水宝地,各国贵族在遭遇政变之祸、亡国之灾时必选莒地避难。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谋划下逃往莒国。一年后公孙无知被杀,之后公子小白与其逃往鲁国的兄长公子纠争夺君位,最终公子小白胜出,回国即位,事后鲍叔牙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吕氏春秋·直谏》)事后齐桓公惕厉自省,终成一代霸主,这就是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按理齐桓公在莒国有过一段艰苦岁月,对莒国感情应该不错,但事实上齐桓公并不讨莒国的好,似乎莒国也从没想过以此为资本与齐国搞好外交,博得政治上的突破,史书中也不见记载莒国参加齐国发起的任何会盟,当然,这也可能跟齐桓公打得“尊王攘夷”的旗子有关。荀子曾在《荀子·仲尼》中评击齐桓公为“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可见齐桓公还曾有过伐莒之举。

新建莒国古城效果图

二十多年后的公元前662年,鲁国也发生了内乱,庆父趁哥哥鲁庄公病死之际与庄公夫人哀姜密谋发动政变,连续杀害两位国君,鲁庄公四弟季友携鲁国百姓声讨庆父,要求严惩,并得到了齐桓公的响应。庆父见势头不对,出奔莒国。莒国与鲁国的关系并不友善,本可借此利用庆父分裂鲁国势力,但庆父已在鲁国失去民心,留着也是个废物。季友立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为鲁君(鲁僖公),以财物贿赂莒国,要求将庆父遣送回鲁。莒国收了大量财物,向鲁国交出庆父,庆父万念俱灰,在回鲁途中自杀,鲁国从此太平。这即是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的由来。

齐国随着齐桓公的去世霸主地位陨落后,晋文公领衔登场,这个时候,天下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齐国的战车向东扩张,灭纪国(今山东寿光市)、淳于国(又名淳于国,今山东安丘县东北)后,开始讨伐莱国(今山东昌乐、临朐、平度等整个胶东中北部地区);而鲁国也对莒国虎视眈眈。公元前600年,鲁国灭了莒国西南的根牟国(今山东安丘县西南一带),步步危胁着莒国领土。被逼无奈的莒国只好投奔晋国,史书记载,晋文公称霸时期,莒国才开始陆续参加诸侯会盟。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了“邲之战”,晋国大败,楚庄王因此奠定春秋第三大霸主的地位。齐国见莒国失了靠山,趁机向莒国用兵,《左传·宣公十三年》:“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前596年,齐国攻打莒国,打得旗号是莒国投靠晋国而不侍奉齐国。

莒国故城遗址

在晋国势力得到恢复后,莒国重新投入晋国怀抱,频频参与国际会盟,莒国又开始风声水起。莒犁比公即位后,莒国的手开始伸向齐鲁,《左传·襄公十年》记载:“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公元前563年,莒国趁鲁国与诸侯之间有战事,偷袭鲁国的东部,后来被鲁国的季武子发兵狠狠打了一顿。前555年,莒国又参加了十二国联合攻打齐国的战争,临淄也被毁掉。但莒犁比公多年来东扫西荡并没有给莒国带来实际好处,反而因连年征伐削弱了莒国国力。更不幸的是,莒犁比公晚年时遭遇政变,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莒犁比公有两个儿子,去疾和展舆,起初立了展舆为太子,后来又废了他,引起展舆不满,于是杀父自立,去疾逃到齐国。经过内乱后的莒国国力一落千丈,之后屡屡受到齐国和鲁国的攻打。

大多史书都记载莒国最后亡于楚国,春秋晚期,楚国势力已蔓延到淮上,直逼齐国。《史记·楚世家》说:“楚简王元年,北伐灭莒。”即公元前431年,楚简王灭莒,但莒国因距离楚国太过遥远,不久莒地落入齐国囊中。战国时莒地为齐国六都之一,战国后期,五国伐齐,燕国乐毅破齐七十余城,齐泯王死,太子田章逃到莒地,在此走上复国之路,继齐桓公之后再次上演“勿忘在莒”的励志大戏。

文/堰风

殷商古国——成国,春秋郕国的前身,“成”来自武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