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牢记这一条天规,与一样东西“断交”,福气自来,少有灾祸
做人,牢记这一条天规,与一样东西“断交”,福气自来,少有灾祸。这条天规出自心学大师王阳明,只有短短六个字——“去人欲,做圣贤”,要绝交的东西则是贪欲!王阳明认为,人生的“至圣”境界,就是这两个字——不贪!
不贪之所以是人生“至圣”境界,是因为,作为俗世中的人,我们谁都有一定的贪欲,贪欲是人的私欲使然,要想做到不贪实在是太难了,能做到的人大概也只有圣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普通人以不贪为人生目标,减少私欲,遏制贪欲。
王阳明一生都在提倡与贪欲断交,他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都讲求清廉如水,与清风为伴,将不贪视为人生的“至圣”境界。王阳明心学中也一直在讲“去人欲,做圣贤”,在他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只有能够看淡名利、权势,才能心境淡泊,才能有视名利权势为粪土,甘心与清风为伴的潇洒,才能拥有坐观潮起潮落的豁达。
以为官为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傲骨嶙峋的清官,演绎了一出出轰轰烈烈的清廉不贪的典范,他们与贪欲断交,真正做到了不贪,让一代又一代后人称颂。
于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一生都是奉公守法,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过官。按照当时明朝官场的规矩,地方官员必须到京城接受一次考查。为了考察过关,一些贪官就会向京城负责官员行贿。这一年,于谦准备进京接受考察,仆人劝他说:“大人,您一点东西都不带,拿什么送给上司啊?”
于谦故作糊涂地说:“你看,我一年就那么点俸禄,还要养活妻儿老小,哪里还拿得出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土特产呀,这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多了!”仆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又将两只袍袖摆了摆,对仆人说,“我带的东西就是这个。”
仆人不解地问道:“您带的到底是什么啊?”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大笑着出门,赶往京城。
试问,这样两袖清风,有几人能做到?纵观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嘴上说着不贪,然而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欲望的控制,却无法真正地做到不贪、不婪。公生明,廉生威,做人应该明白,这“明”“威”二字不是靠几句气壮山河慷慨激昂的话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人脚踏实地地亲身践行,不能为私欲所左右,更不能被贪婪腐蚀了身心。
一个人,当他心境淡泊,远离贪婪的时候,他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纯真、那么美妙;他会领略“如因蒙昧良知而得官,不如清廉自处而得”的真谛。正如于谦一样,他不贪婪,视名利淡如水,视百姓重如山,所以他所到之处,人们都对他以诚相见、尊敬有加。
王阳明认为,不贪就是自重,自重才能重人。这样的人,不论他想做什么,都能真正走到一种人生的“至圣”境界。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贪的“至圣”境界难以完全做到,但是,如果能以此为人生目标,随时警醒自己,那何愁福气不来,何愁会有灾祸,做人又怎么不会潇洒坦荡,做事如何能够不顺遂如意呢?所以,我们说,所谓人生的至圣境界,不外就是这两个字——不贪!